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科学劳动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征 《经济学家》2004,(2):4-11
本文在研究科学劳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由科学劳动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的新概念,分析了现代科学劳动一系列基本原理,指出它是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本质范畴和核心理论,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象劳动二重性那样,成为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力学分析方法和系统科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对"社会生产力"范畴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生产力大小、生产力方向、生产力结构"是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这一新的社会生产力构成理论。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划分,列出了反映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表",为驾驭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思路。本文在运用自然科学思想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科学技术还未发展到相当高度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重要论断,提出了"科学劳动"范畴。陈征教授在长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有关"科学劳动"的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并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劳动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劳动"的新理论。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崔巍 《经济与管理》2008,22(1):10-14
经济发展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践。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和逻辑框架 "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方向,"五个文明"和"五有社会"应是"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构建应涉及的全面领域和当前应关注的重要部分. "科学发展评价核心指标体系"应围绕"以人为本"加以构建 要构建科学发展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根本上是要反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而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中,对方法论加以完善和创新,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产生新的经济理论的关键。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理论、对外开放理论、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新经济理论和思维方法,对如何克服传统经济理论方法论的各种缺陷做出了科学而系统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科学学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科学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学当前发展的一些问题,指出一种统一的科学学理论逻辑体系尚未形成,更为广阔的理论发展前景仍然属于各门具体的科学学分支学科。科学学应该致力于解决存在问题,对科学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的特征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同构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同构兼容关系,认为在冲突中发展的人类文化是一个有机成长的开放系统,而科学的发展也是渐进积累和不断革命的统一,文化与科学的兼容特征决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完全可能谋求一种良性的同构兼容关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二重性与当代利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卓有成效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及利息率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辩证统一的、博大精深的利息理论。对马克思利息理论要继承和坚持,这是我们所依循的根本原则。但是,面对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又不能按图索骥,而应结合实际,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转型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传播不论是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交流,还是面向社会的技术推广,都是沟通社会和科学的重要桥梁。社会转型背景下,科学传播已从传统科学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从公众理解科学转向公众参与科学,逐步以受众为中心,为国家创新与公共科学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科学和参与科学技术:议题与困境》一书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案例,为科学传播领域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有效突破了以往系统理论的局限性,提出:在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中,有机整体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精神实质,阐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经济社会的理性控制和现代社会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理论、非稳定性转变规律、非突变式质变过程:动态共生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系统的变量互动变化的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主张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发展平等。后现代系统理论把有机整体、动态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科学发展逻辑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也称生物工程技术。它以特定的生物结构与功能为依据,以数学、物理和化学为基础,通过机械、电子、信息等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和手段,改造、加工生物材料,以满足人类对生物材料不断增长的需要。生物技术是交叉性、结合性的横向型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的大交叉、大综合,进而,它又与现代科学工程技术实现大融合,这是生物技术的基本属性。这反映了科学、技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发展。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而现代科学技术,是由人来掌握和控制的。因此,企业家对现代化大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经济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社会发展,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二是科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两条表明,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从本世纪初,伴随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西方国家开始了对品质理论的研究。这种理论是从领导的个人性格品质来分析成败,以寻求…  相似文献   

14.
CAS理论是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文章将电子政务建设视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对其复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CAS理论下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化中,科学、道德和艺术各有其合理化结构;同时,科学又是一切文化的基础.现代科学立足于主客二元论、本质主义还原论和因果决定论之上,这正是“现代性危机”的病根.借鉴“生态学范式”,既消除这些病根,又保存现代科学的数学-实验方法,有可能实现重建后现代科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世银  周加来 《技术经济》2007,26(3):32-37116
目前学术界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中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片面性,不能系统、全面的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真实水平。从统一城市化等基本概念入手,确立科学的指标选取原则,结合安徽省城市化相关数据,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复合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并结合实例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7.
一、资本循环周转理论与我国流动资金管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循环和周转实现条件、方式、效果的一般原理。它不仅对现代资本主义资本循环和周转有着特殊作用,而且对我们搞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当前改革我国流动资金的管理,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宝胜 《当代经济》2007,(10S):24-25
二十世纪以来,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学科越分越细,同时又相互渗透,趋向于综合化与整体化。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诞生与发展,正是现代科学横向整体化的体现。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概念和方法。一般人们把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称为“三论”,并认为系统论和控制论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彻底改变世界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9.
E-Science(科研信息化)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e-Science的概念、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阐述了e-Science对现代科学的影响,分析了当代科学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目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