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区域具有优越的航空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该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航空业与旅游业融合,是该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航空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航空业和旅游业的融合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进行了剖析.其次,通过SWOT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航空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发展威胁与发展机遇,通过全面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航空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评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程度所采用的评判法都是线性加权和法,该方法从数学上讲是一维线性叠加,而旅游业低碳系统是一个多维非线性空间,将多个子系统的表现值进行线性叠加,难以真正反映旅游业低碳发展程度。文章参考可持续晴雨表评估模型,构建了二维低碳评估模型,将区域旅游业低碳发展系统分为生态环境支撑子系统和人类社会发展子系统组成,构建由目标层、子目标层、指标层和因子层所构成的区域旅游业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模型,对张家界2010年旅游业的低碳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由评估结果可以判断张家界旅游业发展处于基本低碳状态,区域旅游的低碳发展主要受人文系统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其变迁,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区间差异是造成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世界遗产、旅游区(点)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基本指标,文章综合评价了我国旅游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发现其与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文章还实证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结论为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雯雯  孙昌龙 《经济师》2014,(12):234-235
以南疆铁路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旅游业优劣势分析,对南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以"一线贯穿全境,两座核心旅游城市首尾呼应,四片旅游区域相互衔接,提炼四大文化主题精髓,依托六个旅游城市,突出十大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的整体旅游布局。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资源禀赋导致了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海峡西岸经济区涉及城市群众多,空间发展差异明显,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旅游业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理论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3)
通过对泰安市旅游业进行的实地调研与深入研究,发现泰安市旅游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还存在三方面问题,即:泰安市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很大;泰安市各地旅游业呈现雷同特征;泰安市各地旅游业一体化宣传未能形成合力。针对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五方面原因,即: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旅游市场容纳能力存在差距;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存在差距;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交通状况存在差距;泰安市东部及周边地区与西部地区间的社会消费水平存在差距;泰安市旅游业缺乏区域一体化的规划。经过进一步地深入分析,借鉴有关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解决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的模式,即:拟在目前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初级阶段采用"点—轴"发展模式;在未来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成熟阶段采用网络结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以广东省顺德市旅游业发展为例来论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摸清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抓住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来做文章。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以区域旅游合作为依托;以区域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城市发展为条件;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保障来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研究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1,(1)
景区建设是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搞好景区建设,可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并激发关联产业的发展效率,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文章对水利景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空间差异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旺兵  申玉铭 《经济地理》2004,24(1):100-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稳中有升,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我国绿色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用路径的逻辑框架;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8—2019年30个省相应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作用,并考察碳生产率在该作用路径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碳生产率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效应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正向溢出,间接效应则为负向抑制;碳生产率在该作用路径中可作为中介变量。今后我国应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重视环境要素,提升碳生产率,完善区域联动机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以广东省的21个城市作为样本区域,采用区位商的方法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集聚绩效进行测算,并根据所构建的模型对广东省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基于比较结果提出了该区域有针对性的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实现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视角的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产要素视角,以旅游业要素投入、旅游收入等为测量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DEA相对效率等量度法对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以1993—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结论表明:①产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从不均衡走向均衡,区域差异逐渐减小;②当前区域差异处于良性水平;③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差距突出;④政策推动对西部旅游产业发展效果明显;⑤提高产业效率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尝试性给出了解决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具有支撑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进而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轨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由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带动和推进了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对农民增加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轨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农业产业由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带动和推进了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对农民增加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国的普遍承认和重视,如何测度旅游业的经济影响、绩效成为研究的焦点。从产出角度出发,构建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31个省市作为区域研究单元,对我国2004年省际旅游业的经济绩效进行了评价对比研究,为我国各地区制订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和策略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区域旅游业创意化发展的途径问题。通过区域旅游业创意资源的协同、区域旅游业创意价值的集成、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意工程实施等探索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创意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路径与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区域旅游流理论,提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三种机制,即赶超机制---基于区内旅游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机制;帮扶机制---基于区际旅游的先行区域的拉动机制;协同机制---基于区内和区际旅游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根据上述协调机制,以及政府和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互补作用,尝试构建了旅游业协调区域经济差异的基本路径;进而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就基于旅游业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业受到自然、社会、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制约了其有序与稳定的发展。本文以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为例,分析区域旅游业季节性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从旅游业的市场特征及浙江省的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季节性供求矛盾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