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具有支撑作用。河北省应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开发旅游项目、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建立旅游文献数据库等,进而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多项利益主体的高度整合的社会、经济产业,由于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使得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不能自动协调,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协调发展已成为各区域旅游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应在探讨区域旅游非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看到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本质是利益协调,并将其贯彻于政府、企业、市场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与区域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协调的因素,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突出。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因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和功能的分工与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的区域化、制度与政策的一体化安排、区域空间结构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区域社会文化的交融与整合等对策,为促进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协同学和组织生态学等理论方法,在对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大产业互动、协同和融合3种协调发展模式及特征,并提出基于产业关联度、生态位重叠度和协调模式特征的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测度和判定方法。以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该思路和方法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揭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律,并针对实证研究对象提出协调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分析显示: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差异逐步扩大。运用Theil指数的空间分解和基尼系数的产业分解方法分析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并以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其区域经济的差异性,说明政府应进一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共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将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京津冀三方应在共赢的前提下,加大政策协调的力度和产业协调的力度,破除行政区划障碍。加快打造一条紧密联系的沿海经济产业带,加快河北省会城市群建设,从而真正实现河北省与京津的融合和一体化,促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冲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区域均衡发展时期、区域非均衡发展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期及产业发展转型时期四个阶段。从其演进轨迹来看,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还存在府调控功能过度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优化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应通过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目标指引,构建科学的法律原则,设立综合性区域产业调控机构,完善区域产业调控制度体系及构建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自长吉图先导区成立以来,三次产业耦合程度一直处于磨合阶段,这说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长吉图区域三次产业间相互作用不强,产业间关联性较低,产业间要素流动不充分.同时,长吉图区域三次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一直徘徊在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吉图区域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等政策措施将有助于长吉图先导区三次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又称为"京三角"地区,是中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北京是首都,天津是直辖市,河北省属于环渤海地区,但其地缘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虽然人财物资源丰富却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大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地缘生态特点和经济大区发展要求来规划布局,明确各自产业分工,扩大相互开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并增强其实力,走"区域协调协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各产业或产业群相互协调合作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章认为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多方法交叉和国际比较研究等推进产业协同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区域产业协同的有效途径,以推进区域间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性要求建立以高效率的、有优势的主导产业为核心构筑起的各产业间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从这种意义上说,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在于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本文就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上。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连锁模型,通过采用β条件收敛模型,加入初期人均GDP与区域联通度交互项的方法,展开产业网络化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网络化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得出东、中部发达地区应着重强调内部协调、西部欠发达地区应侧重强调集中的基本结论。为此,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和发挥产业网络化的作用,并着力加强自由市场下区域间联系与区域专业化集聚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二者协调程度越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就越大。这主要表现在:提高区域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改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变政府行为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支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长期发展能力的基本因素。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分析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通过强化长三角区域间政府合作和政策协调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英  王国华 《当代经济》2006,(10):29-30
产业集群是支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也是影响长三角地区长期发展能力的基本因素.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分析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通过强化长三角区域间政府合作和政策协调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7,27(3):362-3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发展机制正是区域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及机制研究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其定义为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将发展机制定义为一套从目标内容到实际操作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根本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手段、协调程序等,探讨了三个阶段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1—2020年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9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利用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差距较大;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水平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从时间跨度的均值来看,各市产业集聚水平参差不齐;从空间分布的情况来看,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以珠江为界,呈现出“抱湾处高、近陆处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受到资本积累数量的影响,更受到资本匹配质量的制约。在拓展MRW模型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最优匹配存在性与高效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构建资本匹配程度与匹配质量通过创新力培育实现落后地区经济赶超,进而影响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传导路径,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最优比例关系,且资本匹配质量主要通过创新力培育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资本匹配整体上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资本匹配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匹配通过组织创新效应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解释程度最大,其次为技术创新效应,最后是产业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