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朝晖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8,7(5):17-23
当前我国省际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而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配置。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义务教育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建立中性的财政投入体制,使经济发展差距不再成为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障碍。有鉴于此,本文设计了中央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考案,并依此对2006年小学教育经费情况进行模拟,论证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建立中性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实现省际区域间均等化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都建立了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种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方案设计;二是建立较高层次效力的法律来保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基于财政需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的研究首先需要确定"均等化"目标的含义.义务教育均等化不应仅仅是财政经费占用量的均等,而应是产出或结果的均等.这意味着生均经费支出总水平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在此目标下,我们以全国省级2000-2004年数据为样本,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技术,寻找义务教育需要的决定机制.并在回归模型确定的决定机制基础上,根据变量性质与农村人口学统计特征、农村物价水平等特征,具体计算了合意的均等化目标下农村所需的义务教育均等化转移支付规模.实证研究表明,均等化转移支付需求较大,而且,地区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框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义务教育具有特殊的“双重外部性”,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的供给将不足。同时,在多级财政体制框架和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财力分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都不平衡。因此熏应通过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制度安排,促进义务教育外部效应内在化,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弥补各级政府教育财政缺口,缓解义务教育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实现各地教育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上级拨款政府对发展义务教育的意图与偏好。 相似文献
6.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开始实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基本保证了农村教师工资的发放。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义务教育资源占有和“普九”人口覆盖率的差距仍然悬殊02000年,东部多数省份“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经济发达城市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但到2002年,中西部地区还有431个县没有“普九”,已经“普九”的农村地区,基础也相当薄弱,不少贫困农村的初三学生辍学率高达50%。 相似文献
7.
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国策,也是中国政府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富有远见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没有解决好。主要通过“三提五统”形式向农民摊派,这种分摊不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而且分摊方式极不公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资金缺口已经成为阻碍义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它通过法的形式作出的庄严承诺。义务教育资金资金应当由政府和受益人分摊,为此,有必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政府投入不足的状况.但依靠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的义务教育投入,不仅难以完全满足义务教育实际需求,且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义务教育投入分配不公的格局.实地调查还发现,义务教育事权上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义务教育供给效率.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需要上级政府采取合适的干预机制,在均等地方财力的同时,着力解决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激励不足的问题.另外,要适当增加乡镇和村参与义务教育财政决策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前,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经过几年的运行。广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在承受方、出资方以及形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力度,切实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当前财政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与重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化,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仍然无法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教育经费投入的长久稳定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应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由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13.
最优义务教育供给和政府间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义务教育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其经费主要应该由国家承担,这是一个共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有可选择的多种形式。实际上,地方政府同时受到上级政府的一次总付性补助和专项补助。由于不同的转移支付形式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决策的影响不同,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政策效应。上级政府在给予不同地区财政补贴时,要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这就要把不同形式补贴激励作用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缺陷。其原因既有国家财力不足的经济因素,也有政府部门存在"抓教育不如抓经济见效快"的认识误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保证投入资金在区域和结构上的均衡,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8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负向影响,税收返还对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正向影响。(2)分区域来看,财政转移支付对较高经济水平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负向影响,而对经济水平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正向影响;具体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对较高经济水平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有负向影响,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负向影响在中部地区更明显。因此,不断完善与财政转移支付相关的现代化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与科学测算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将有利于新时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的探讨王建科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有效的财政宏观调控制度。任何一个现代的先进国家,只要它有两个层次以上的政府,并且存在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较大差距,事实上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博弈论对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经费造成的“挤出效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激励不相容$#的现象进行博弈分析后,得出结论:为了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真正达到均等化的目的,中央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把地方义务教育投资的努力程度作为确定转移支付量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是指按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有权利同时也有义务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国家和政府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并担负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能否从根本上实现,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