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临床特征 猪坏死性皮炎是由猪坏死杆菌引起的,以发病猪只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坏死和溃疡为特征,一般发生于仔猪、小猪阶段,哺乳仔猪多见,多发生于头面部、颈部、体侧及臀部。病初常从头部开始,  相似文献   

2.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猪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一般在夏秋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1.症状.①急性型.大多突然发病,初病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疱、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之后结痂及出现鳞屑等.急性病猪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常转为慢性.  相似文献   

3.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有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以成年母猪发热、流产、早产、死胎和繁殖障碍,仔猪及育成猪异常呼吸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它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1发病情况本镇一规模养猪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经调查了解病猪以仔猪居多,其次是保育猪,再次是育肥猪和母猪。病猪体温普遍升高,用药后短暂下降,留热。该病传播速度较  相似文献   

4.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杀氏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出生6∽15周龄(断奶1∽2周)的仔和一窝中膘情较好的仔猪,特别是腹泻治愈的仔猪。其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兴奋、转圈、痉等,行走时摇摆不定,步态不稳,后期卧地不起骚动不安,最后嗜睡或昏迷。病猪叫声嘶哑,吸急促,四肢下部及两耳发紫。后期常张口吸,最后因衰竭而死亡。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体温多数正常。病理变化为: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病猪胃的大弯、门部及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样肿;结肠间…  相似文献   

5.
猪常见病毒性疾病有猪瘟、流行性感冒、口蹄疫、水疱病、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蓝耳病、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其中危害最严重是猪瘟、圆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多发于6-8周龄仔猪,发病率为20%-60%,死亡率为5%-35%.仔猪断奶后2-3周出现以咳嗽、呼吸困难、逐渐消瘦、死亡率和淘汰率均显著升高为特征的疾病.病猪食欲减退,继而出现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或黄疸、呼吸困难等症状.其剖检特征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和发生心包炎、胸膜肺炎、腹膜炎等,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毒病、蓝耳病.象猪瘟、流行性感冒、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在临床和尸体解剖变化及其相似,甚至多数情况下为混合感染,所说在临床上很难区分为开.  相似文献   

6.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1~4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发生于阴雨潮湿的季节,病猪和带菌猪以及带有副伤寒沙门氏菌的鼠、猫、犬、鸟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即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易感猪通过接触被副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为2天,临床上以引起仔猪败血症或肠炎为主要特征。1临床症状病猪体温高达41℃、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被毛粗糙、身体蜷缩、卧地不起、浑身发抖、反  相似文献   

7.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流产和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为主要特征。1流行特点猪是猪细小病毒的唯一宿主,各日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染,尤其是仔猪和初产怀孕母猪易感性最高,临床症状也最明显。本病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猪通过接触病猪或带毒猪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生殖道或呼吸道被感染,还可经胎盘或精液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引起猪的一种以慢性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萎缩为特征的传染病,各日龄猪均有易感性,7日龄内仔猪病死率较高,日龄越大危害越小,饲料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可促进本病发生。1流行特点。本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易感猪通过吸入病猪和带菌猪呼出的飞沫而被感染,犬、猫、鼠以及工作人员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来源,当猪感染多杀性巴士  相似文献   

9.
1.神要好。健康的猪精神好,眼亮有神,不粘眼屎,见人害怕;病猪则精神萎靡,姿势不正,双眼闭合,见人懒得动。2.声要尖。抓住猪耳,健康的猪发出洪亮的尖叫声;病猪则叫声嘶哑、低沉。3.毛要亮。健康无病的仔猪长得"水灵",皮毛光亮,身上无出血点;  相似文献   

10.
<正>1猪常见寄生虫1.1猪疥螨病猪患部极痒,在栏杆等处摩擦,经1周皮肤出现如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疱,久之产生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多数表现发育不良。1.2弓形体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1.3猪蛔虫成虫寄生时表现消瘦、贫血、生长缓慢;蛔虫数量较多时引起肠梗阻和肠穿孔,出现相应的症状。有的蛔虫进入胆管,造成胆道蛔虫病,引起黄疸和腹痛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时引  相似文献   

11.
正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罗松菌引起的一种胃肠道综合性疾病。症状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或昏睡;间隙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样或水样,颜色较深,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病猪消瘦、背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生长发育不良;病程长者可出现皮肤苍白。防治措施: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减少应激,增强抵抗力;二要对发病猪隔离。治疗可选用恩诺沙星、硫酸小檗碱、替米考星等;三要  相似文献   

12.
<正>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于每年的5~10月份发病较多;3~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患病猪精神沉郁,结膜发绀,皮肤上有紫红色斑块;高热稽留(体温40~42℃);呼吸困难,咳嗽;有时出现肠炎及神经症状;怀孕母猪可发生早产或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小点坏死;肺高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其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和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脾脏肿大,棕红包;肝脏呈灰红色,散  相似文献   

13.
猪气喘病是由支原体肺炎球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多发,潜伏期长,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病原体,形成飞沫经呼吸道而感染,多为慢性经过,新疫区可呈急性暴发,冬、春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4.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传染病,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危害严重。也是一直困扰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该病是由链球菌属中多种链球菌引致的猪的一种传染性疫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皮肤化脓性感染和淋巴结脓肿等。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大多在3~12周龄的仔猪群暴发流行,尤其在断奶及混群时出现发病高峰。口、鼻是主要的入侵门户,而后在扁桃体定居繁殖。病猪及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5.
猪痢疾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最常见于8~14周龄的仔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达70%以上;五周齿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在12%左右。此病临床特征为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体温短期升高,腹泻物呈水样,常为黄色,绿色或白色。死后的病猪结膜苍白,胃底部粘膜充血,肠壁变薄,肠淋巴结肿大,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半液状和液状物。  相似文献   

16.
汪志铮 《农家之友》2014,(12):57-57
<正>野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在猪群中发病率约为10~35%,致死率为10~30%,仔猪中且以生长快、体质健康、个体稍大、营养极佳的仔猪最为常见。症状。在仔猪水肿病暴发初期,患猪常见不到症状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数体温不高,心跳加快,行走不稳,摇摆,四肢运动不协调,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受到刺激或捕捉时十分敏感,处之惊叫,四肢乱弹,呈游泳姿势,空嚼磨牙,口  相似文献   

17.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的特征:不分猪的品种、年龄、性别和季节都可发生并传染。猪只无毛部分的皮肤及口腔粘膜发生水泡,不久破裂形成糜烂,以后逐渐恢复。其临床症状与猪的口蹄疫相似,但不感染牛羊等家畜。  相似文献   

18.
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叫猪葡萄菌皮炎,多由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急性接触性传染,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该病是春夏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南方气候湿热,尤其多发。本文主要探讨治疗此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几年易门县出现的猪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该病毒传染性极强,受感染的猪场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养猪户经常遇到猪“抽风”现象。实际上,猪“抽风”是一种神经症状,这种症状常发于6种疾病,临床上很容易混淆,造成误诊。1.猪水肿病。病原是败血型大肠杆菌。在变温、断奶、换料等应激条件下易发,多发于断奶后20~30公斤的仔猪,越是吃得多、长得快的猪越容易得此病。病猪表现体温不高、兴奋不安、盲目行走、转圈、肌肉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