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4%下降至43%、13.7%,而煤、油、燃气、沼气、太阳能比重分别增长至24.6%、2.7%、1.9%、0.3%、1.1%,电的消费量年度间波动较大,体现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向多样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从区域结构看,东北三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家庭取暖能源消耗差异是主要原因;吉林省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所提高,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则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有关。[结论]促进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是保障农村能源有效供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河北、湖南、新疆三个不同地区农户能源消费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探索农户能源消费变动的规律,寻求农村能源消费升级之路。农户调查数据表明,影响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家庭人均财富、能源价格、能源可获得性以及户主受教育程度。从能源消费升级角度看,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农户能源的消费结构主要从薪柴、秸秆、煤炭向液化气、电力等商品性便捷能源转换;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能源消费主要还是以薪柴、秸秆为主,但正慢慢向煤炭转化。为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建议加强教育,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提高农户环保意识,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农村能源供应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新的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5.
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推动我国东南丘陵区农村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1991~2014年农村能源的统计数据为基准,选取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8个省(市),系统分析了煤、电、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秸秆、柴薪、沼气和太阳能等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1)从能源消费强度看,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2004年为分界点),2014年较1991年降低了14%;农村生活能源人均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增幅为34%。(2)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非商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商品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并于2011年后开始高于非商品能源;秸秆和柴薪的消费比重从1991年的80.8%降至2014年的39.6%,而煤、电、沼气、油、液化石油气、太阳能消费比重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8.4%、17.7%、3.5%、2.9%、4.7%、14%、3%。(3)从能源消费区域结构看,不同省份之间农村生活能源变化存在区域异质性,湖南和海南省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升高趋势,其余5省份则相反;至2014年,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商品能源开始占主导地位,而福建、湖北和海南省秸秆、柴薪的利用比重仍高于50%。[结论]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重点化、渐进化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是保障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有效供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8省的林区家庭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双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林区农村家庭的生活能源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林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正处于向商品化转换的过程中,而且表现出鲜明的能源组合特征;生活能源消费表现出边际倾向递减的规律,未来生活能源消费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液化气和电力方面;生活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潜力,其中,液化气、秸秆和煤炭消费有更大的上升空间;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缺乏收入弹性,某一种生活能源价格的变动对其自身需求影响较大,而对其他类生活能源需求量影响较小,电力和薪柴价格变动对其他生活能源需求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能源利用不仅关系到能源消费,而且关系到环境保护和“三农问题”。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京津冀农村地区家庭微观数据为样本,从消费者视角探究影响薪柴和秸秆两类传统生物质能在农村家庭消费的因素。[结果]在地区特征和家庭特征两类考察变量中,前者对京津冀农村地区家庭的薪柴和秸秆两类传统生物质能源的消费影响较为显著,而后者的影响次之。这意味着需要更加重视该地区的社会系统性影响。[结论]在现有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要改变京津冀农村地区家庭农村能源使用结构,一方面,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以降低能源获得成本; 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家庭收入,如建立清洁生物质能反馈补贴等措施,从而改善家庭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与需求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浙江和陕西两省农户微观层面调查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消费水平、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正在向商品能源转变,尽管薪柴依然是该地区能源消费的主体,但商品性能源(电力、液化气)比重正在逐步提高,能源消费具有明显的组合特征。(2)收入水平是影响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水平的主要因素,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能源阶梯"特征。(3)地区差异、家庭生产结构(养猪数量)和户主年龄等特征也对能源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还对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能源消费转换的具体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甘肃省和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3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了解样本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模式的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农户薪柴消费需求的因素。研究发现,样本农户对薪柴等传统生物能源仍有较强的依赖性。燃煤、电力等商品能源对薪柴的替代效应不明显,但使用沼气的农户对薪柴的消费显著减少。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的增加能显著减少农户的薪柴消费,但薪柴消费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发现少数民族家庭的薪柴消费量显著高于汉族家庭。  相似文献   

10.
江平 《农村经济》2003,(7):54-55
1 我国西部农村能源建设问题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能源问题比较突出 ,一方面是能源的极度缺乏 ,另一方面是能源的大量浪费。在西部地区 ,农户生活用燃料大部或全部依靠向森林索取薪柴 ,导致西部山区森林、植被恢复较慢 ,环境逐渐恶化 ,这种直接燃烧薪柴或作物秸秆因其热效低而造成了每年约有 1亿吨生物质能源被浪费掉。另外 ,在西部农村中人畜禽等粪便、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所含的生物质能源的浪费 ,每年约有 1亿吨。这两项共 2亿吨生物质能源 ,相当于 0 5 6亿吨标准煤 ,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 ,西部地区的植被恢复、生态保护和农业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1980年3月全国农村能源专业组编写了《农村能源资源区划工作纲要》,推动各地对农村可以就地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薪柴、沼气资源、小水电、小煤窑以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开展调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1970~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低碳情景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替代。[方法与结果]单位根检验显示各变量是一阶单整Ⅰ(1)。Johansen协整检验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FMOLS回归表明,GDP、煤炭消费和石油消费会提高CO2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消费会降低CO2排放量。长期内,GDP、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短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与GDP、CO2排放之间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煤炭、石油消费是可再生能源消费的单向Granger原因。GDP是煤炭消费、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石油消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显示,实行从煤炭、石油消费到可再生能源的燃料替代将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结论]基于上述实证研究,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石油的替代,转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和石油消费比例,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建立硬性约束,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沈阳市农村能源资源的现状,并对不同地区的能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本地区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有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其中生物质能中的人畜粪便资源量很大,为发展沼气提供了大量原料。在对农村能源资源的综合调查分析基础上,按照不同类型的能源结构和几种主要农村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将该地区农村能源资源划分为3种类型4个区域。针对不同的类型和区域提出了开发薪柴和发展沼气等农村能源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155个乡镇地区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农村地区空间重构的时空变化。[方法]基于农村空间重构理论,利用锡尔系数和Arc GIS计算法,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北京农村地区的空间重构分为"起步阶段""初级阶段""深化阶段"及"成熟阶段"。[结果]在北京农村空间重构成熟的区域,农业呈现出多元化、商品化的形态;工业呈现出绿色、节能的形态;农村开发转向农村文化、农村景观方面。其中,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重构,进而导致社区生活环境与服务领域发生变化。在农村经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农村地方政府的角色也由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参与者,变为促进社区发展的管理者。[结论]北京农村地区的空间重构普遍受到政策和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影响,农民追求价值的最大化成为农村空间重构的内部驱动力;城乡交流所引发的观念变化成为农村空间重构的外部驱动力;农村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是在内外驱动力作用下农村空间重构最好的体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云南西北地区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贫困地区替代能源的特征。文章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家庭薪柴用途以及替代能源等15个因素对于农户家庭的薪柴消耗和能源替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薪柴消耗具有刚性且62.9%的薪柴用于取暖消耗,薪柴使用不会受到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新发展的节柴灶和沼气池对农户减少薪柴消耗的作用有限,主要由于短期内交易成本高,农户难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发展替代能源的概率与农户家庭财富存量成正相关,而与农户年收入等流量无显著相关性;农户家庭发展的替代能源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替代作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户增加薪柴消耗。因此,本文提出要对农户进行培训和宣传有关节约薪柴的知识,同时结合推广具有双重功能的节柴灶为导向,促进农户薪柴消耗的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沼气消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1998~2005年间分省(区、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人均沼气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农村薪柴资源状况、农村商品能源的价格和农户能源消费观念等因素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当地秸秆资源状况、产生沼气的生物质资源数量、当地平均气温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村人均沼气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的农村能源消费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能源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农村能源消费时序的混沌辨识,指出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时序是一个具有类似随机现象的混沌系统.为此,建立运用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的预测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权重,对我国农村能源消费进行预测得知:2010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为127633.07万吨标煤,预测误差较小.最后就农村能源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能源紧张情况下的低碳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农业能源消耗总量及其构成进行分析和预测,发现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焦炭、柴油、燃料油以及电力的消费量成正相关,这些能源在农业消耗中比重大,利用效率不高,燃料油、电力的消费量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程度已经超过了煤炭等的影响程度。发展低碳农业,减少农业的能源消耗,是实现农业减排、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低碳农业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强化高集约化程度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生物质能,大力更新农业机械及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一个个整洁优美的村庄令人印象深刻。推广使用新型燃料以治理炊烟污染,是法国农村保持整洁秀丽的重要原因。有关资料显示,几十年前,法国农村消耗的能源主要通过燃烧薪柴、煤炭、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等产生。这种简单的燃烧方法不仅产生的能量有限,资源消耗也相当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随着法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改变农村能源结构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地区能源供求变化回顾 中国农村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而能源作为所有经济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在农村的发展变化中,其供应和消费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