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凭证式国债发行特点 凭证式国债热销趋势逐期减缓 尽管2002年凭证式国债利率作了较大幅度下调,但凭证式(一期)国债在各地依然热销,后三期凭证式国债的发行虽然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但总体比一期的发行进度明显趋缓。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凭证式国债发行手续费下调,直接影响国债承销机构发行国债的积极性。由于承销机构对国债发行计划申购不足,以至于分配分支机构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逐期递减。以甘肃省为例,2002年发行计划由一期的8.7亿元减至四期的2.99亿元。二是凭证式国债利率的调整影响了投资者购买的热情。由于2002年凭证式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有一定的差距,致使热销趋势减缓。三是边远落后地区对凭证式国债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影响了基层投资者购买国债的欲望。  相似文献   

2.
国债是国家作为借款人为实现其职能而直接向贷款人融资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在我国,国债专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所发行的各种国家公债。国债不仅是我国集中性借贷和有计划闲置资金调节货币流通、促进货币供求平衡的手段,而且在抑制通货膨胀,培养投资意识,改善宏观调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稳健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债交易体系和市场体系的主体投资人越来越多地关心国债的品种、期限、利率及发行方式,以求获得风险小、收益率高和可变现性。所以分析国债热销对健全国债管理制度,建立市场化国债体系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国债销售市场空前活跃。以柳林县为例,从1994年-1998年累计发行凭证库券930万元,大大地满足了广大居民购买债券的需要。而1999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供不应求,出现了排队挤买的抢购风,柳林县仅建行发行第一期凭证式国债27万元,不到一天就抢购一空。根据这一现象,笔者对国债发行市场各阶层投资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在选择的几种典型投资方案中,被调查优先选择国债作为其主要的投资对象,而且国债投资的品种中,投资者又凭证式国债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逯涛 《理论观察》2008,(6):148-149
国债因其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稳定,享受免税待遇等特点被称为“金边债券”,深受老百姓喜爱,是投资的主要渠道之一。2008年截止10月末全国已经发行凭证式国债5期,1300亿元。给齐齐哈尔市的发行凭证式国债计划为18,516万元,实际发行18,416万元,完成发行任务的98%。为什么一边是金融机构没有百分之百完成国债发行任务,一边是老百姓买不到国债?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国债的需求,必须尽快、彻底地解决目前百姓购买国债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周维华 《珠江经济》2001,(10):57-59
由于我国从2000年11月1日起对储蓄存款征收20%的利息所得税,而国债利息收入则免征所得税,且利率略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并可提前支取分档计息,因此,相比较而言,国债这一“金边债券”更加显得“金光闪闪”,以至于今年凭证式国债销售几度出现了排队抢购的热潮,其实,老百姓忽略了一个更具投资价值、更方便的国债投资场所,那就是收益率更高而风险较小的交易所国债市场。由冷转热的凭证式国债为什么以前一度成为烫手山芋的凭证式国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凭证式国债在诸多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投资市场的发展变化,为此文章从制约凭证式国债发行的市场因素分析,并对今后凭证式国债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1997年国债发行规模已定:2400亿元,比去年的1952亿元又增加了448亿元,增幅为22.95%。然这仍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市场对此反应平静。引人注目的是,在这2400亿国债中,已发行且不能上市的凭证式国债,高达1230亿,占全年发行总量的51%,而去年这一比例为35.86%。凭证式国债的大规模“扩容”,给证券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市场化探索倒退一大步’97凭证式国债为三年期国债,年利率9.18%,比同期银行利率8.28%高出0.9个百分点。该券由各大银行发售,发行期长达半  相似文献   

7.
杨永波 《理论观察》2013,(5):101-102
近年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相继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考评办法(试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2012年凭证式国债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强对储蓄国债承销团的监管。但在实施过程中,储蓄国债承销团的监管仍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各国债承销机构在运营中的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国债承销机构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储蓄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文瑞  李常武 《发展》2003,(1):73-74
2002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甘肃各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共承销凭证式国债18.95亿元,其中,一期8.7亿元,二期3.81亿元,三期3.45亿元,四期2.99亿元,占全国发行总额1600亿元的1.2%。实际完成15.86亿元,一至四期分别向社会发行8.70亿元、3.47亿元、2.07亿元和1.62亿元,各完成承销计划的100%、91.1%、60%和54.11%。四期国债完成承销计划率呈逐期递减下降趋势。原因分析1.凭证式国债热销趋势逐期减缓。尽管2002年凭证式国债利率作了较大幅度下调,但凭…  相似文献   

9.
逯涛 《理论观察》2006,(1):140-141
伴随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在发行和兑付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及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建立新的国债发行体系,开发新的国债品种,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才能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资金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张萍 《北方经济》2014,(5):56-58
正储蓄类国债是财政部向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储蓄类国债有凭证式储蓄国债和电子式储蓄国债。其中,凭证式储蓄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至今已历时18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式储蓄国债是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经过长期研究,借鉴国内外经验,于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一种新型储蓄国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国人个人投资渠道日益增多,曾经备受追棒的凭证式国债渐渐被冷落。通过优化国债的期限和加大利率的弹性,有利于优化国债品种设计,确保投资有收益,促进欠发达地区国债的销售。  相似文献   

12.
逯涛 《理论观察》2005,(1):122-123
伴随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国债在发行和兑付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及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建立新的国债发行体系,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才能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资金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正> 2003年第二期凭证式国债4月1日向社会公众发售后,激起了百姓又一次投资国债的新热潮。 这次发行的第二期凭证式国债与第一期一样分3年和5年期两种,票面年利率分别为2.32%和2.63%,总额为900亿元,时  相似文献   

14.
新疆吐鲁番地区农村国债发行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凯 《新疆财经》2009,(5):63-65,67
多年来,国债一直是城镇居民投资的热点,农村居民购买国债难的问题日趋突出。一方面,城市内的银行机构承担着国债承购包销任务却完不成承销计划;而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居民想买而买不到国债。本文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及农村居民购买国债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农村居民购买国债渠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财经》2012,(6):105-105
“国债买不着,理财门褴高?”家庭主妇张巧巧欲购今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却遭遇开门售罄的尴尬,在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同时,她找到了身在银行做客户经理的表姐张乐乐求教。  相似文献   

16.
储蓄仍是首选近年来,我国虽然连续六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但银行存款余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屡创新高。这是因为:第一,现在人们有钱存银行,已不再关心储蓄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收益,而是看重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他们认为安全比利息更重要;第二,由于受到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原因的困扰人们发展、生存的压力加大,这是许多人增加储蓄投资"以备后用"的主要原因。即使银行利率再次下调,居民还是对储蓄情有独钟。国债供不应求去年财政部共发行了222亿元凭证式国债,是历年来国家向个人发行国债数量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一、现行发行方式存在的弊端 1.利率的非市场化因素增加。由于凭证式国债通过银行发行时,利率一般由国家制定,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确定机制被人为破坏。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至少,在我国目前银行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之前,达到国债发行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债发行市场,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8.
储蓄国债是我国国债市场兴起的新品种,其合理的设计和成熟的运作方式都优于凭证式国债,是一种管理更科学,投资者兑付更灵活方便的新的国债品种,将成为今后国债市场上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9.
3月1日,今年首期凭证式国债将正式发行,值得关注的是票面利率再次下降,3年期年利率降到了3.14%:5年期年利率降到了3.49%。  相似文献   

20.
凌林 《西部论丛》2006,(1):86-86
虽然行情一降再降,本期国债的票面利率也只是和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持平,但是2005年11月中旬开始发售的2005年凭证式(五期)国债的销售情况却仍是火爆异常,热度丝毫不减,很多基层网点半天即告售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