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芳 《中关村》2004,(1):70-71
中国经济学界的热点人物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这些年可真是忙,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热点人物,备受社会舆论和公众关注。白1998年荣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后,每年出席政协全会,都是新闻界追逐的焦点,“身陷重围”不得解脱,想进人民大会堂的门可真不容易。数十名记者,摄相机、照像机、录音机同时启动,响成一片,所提问题涉及金融、劳动就业、经济增长速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中关村》2011,(11):30-32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透过表象看本质,事实胜于雄辩。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让西方引为自豪的“金融体系完美神话”破灭。时下西方经济“大萧条”,至今也未能恢复昔日之元气,甚至让世人怀有“第二次探底”之虞。如何克服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西方政府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07,(9):48-51
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下,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日前,《中关村》杂志总编辑卫汉青在探望病休的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时,提起了时下国人热议的话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过热"?殊不料竟然引起萧灼基教授的高度重视。萧老不顾身体欠安,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要善于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过热论’,是看不到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兹刊发《萧灼基教授访谈录——用发展的眼光看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关村 《中关村》2010,(2):104-105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倾注50年的心血,“目标始终如一”,皓首穷经,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了60余万字的“中国版”《马克思传》,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史填补了一项空白。2008年10月《马克思传》付梓以来,成为纪念革命导师马克思190周年诞辰的最好行动。《马克思传》博得业界的好评和读者的青睐,被誉为“马克思生平事业研究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10,(1):12-12
虎年岁首,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非公经济36条”出台5周年纪念。日前《中关村》记者拜访了病休两年多的著名经济学家、本刊特约编委萧灼基教授,日渐康复的萧老对民营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如数家珍地揆度“民营经济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表现。“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就业结构开辟广阔空间”,“城乡二元结构发生动摇”,  相似文献   

6.
郭宇明 《中关村》2006,(6):54-55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大了,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增加了;全球经济波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各国政府的外交与经济政策,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经济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当前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既有资源的也有环境的,既有正在逐步改善的也有正在加深加重的。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中关村》:从经济总量来看,我…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6,(5):34-34
我们每年GDP平均增长94%。这在全球来说是没有的。不仅是这样,而且我们培养了新一代的人才。今天是风云榜,这里老、中、青三代都有,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我们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几大特点。第一,在建设时期什么是重点呢?是科技创新。第二,我们选的人才都是开放式人才,我们要跟国际接轨。第三,我们要发展成为创新型国家,我们就必须有创新型人才;我们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做创新,使国家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我们收到这个奖也是应该的。我们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很多增长,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许多媒体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挖掘人才、鼓励人才,这是我们祖国兴旺发达的一个表现。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多的业绩。希望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8.
萧惑之 《中关村》2009,(3):108-111
牛年春节前夕,《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送来萧灼基教授新作——中国版的《马克思传》。翻开扉页,有萧老的题词,望着那熟悉的笔迹,蓦然生发无限的感慨。去年曾听汉青先生说,萧老近一年来身体欠安,在病榻上还坚持工作,这部60余万字中国版的《马克思传》就是辛勤劳作伏案笔耕的丰硕成果,用萧老“自序”中的话说——“是我近50年来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9.
明星 《中关村》2011,(10):22-24
在前不久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发展中存在两种失衡,一种是过分依靠出口的外部失衡,一种是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内部失衡。他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对于中国的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琳 《中关村》2006,(1):52-54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伴随着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大幅攀升,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了80%,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如此之高的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也表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两者彼此支撑的新局面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1.
汤敏 《中关村》2011,(2):32-35
今年中国经济可能不是最困难的一年,可能也不是最复杂的一年,但也是不轻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1):83-83
中国改革30周年,按古人的话说我们已进入“而立”之年。如何由“而立”迈向“不惑”,这将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因此,总结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不足,就成了国人最关心的事情。最近,拜读了“10位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思考”,发人深省,受益匪浅,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11,(12):46-46
FT中文网报道:世界上两位最知名的经济评论人士从地球的两侧对中国及其增长前景发表了悲观言论。在赫尔辛基日前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经济学家鲁里埃尔·鲁比尼形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软着陆堪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纽约举行的一场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萧惑之 《中关村》2007,(3):106-109
《现代化的陷阱》是经济学家何清涟教授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的专著,10年前问世之初,曾是一部引发争议的热销书,赞同者和反对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有一点却没有疑义,那就是这本书采用资料的依据公正、翔实,事实准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如何,这种争论都应该说是在中国改革大潮中难能可贵的思想交锋,有益无害。“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5.
胡鞍钢  CFP 《中关村》2006,(9):36-41
关于中国在不同领域取得飞速进步的信息令世界其他国家兴奋不已。但是,中国快速增长的动力对于学术界和政界仍然是一个谜。中国使如何实现和保持高增长的?在未来的几年里这种动力还将继续吗?中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印度能从邻国的不同发展经验中借鉴到什么?所有这些经验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设计一个最适合自己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发展范式。中国表现堪称一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大事,因为当“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只影响着大约7000万人口的时候(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而中国的发展却影响着13亿人口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2008年7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本刊顾问吴敬琏教授,在上海参加《解放日报》举办的文化讲坛时,曾“孤独”地发出“雷人”的警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上”。吴老的“警示”,不幸而言中。接续就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搅得周天寒彻”,美国混乱,欧盟恐慌,失业陡升。所幸中国政府“化危为机”,大手笔投入资金,度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17.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在近日发表的题为“中国100大企业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的报告中指出.尽管政府对部分行业实施紧缩政策.从整体上来讲中国企业依然保持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方峰 《中关村》2004,(9):60-61
早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李怀林就曾提出,标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但直到2004年前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与技术标准有关的争端,国内外企业、政府部门和各国家力量相继卷入了沸沸扬扬的技术标准事件之中,才让更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了技术标准的深层经济学价值。“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规则——标准认证。”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现在的共识。技术标准壁垒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在我们以往的概念中,技术标准是技术性的,而非经济性的。但不容置疑,技术标准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手段。那么…  相似文献   

19.
王德禄 《中关村》2012,(4):61-61
产业集群是各国家或地区提升其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和发展趋势。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产业集群3000多个。在形式上体现为综合性产业集群和专业化产业集群。要想掌握中国经济成长的诀窍。就必须深入了解产业集群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2,(1):48-48
“世界经济衰退将长期化,不平衡的复苏比平衡的衰退要好。”在中国官方的文件里,我们还很少见到这样悲观的表述,外国媒体则用了“很不寻常”加以注解。这是2011年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发出的警告。对于类似警告,市场并不陌生,其实很多经济学家早就提出来了。但由王岐山发出,意义显然不一样。此前不久,乐观情绪还洋溢于北京高层,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表述就是:世界经济目前正处在缓慢复苏之中。而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