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源自我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此问题是否解决,关系到养老保险改革的成败。本文在对隐性债务形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此缓解隐性债务问题带来的基金支付危机,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使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稳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永斌 《南方金融》2012,(11):70-76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将制约我国未来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准确全面的估计我国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将会指导我国的财政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此,建立了人口估计模型和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估计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估计了我国未来90年现收现付制下每年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并利用敏感性分析,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晓军 《保险研究》2013,(11):11-1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对养老保险基本问题的混乱认识,本文讨论了关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十个“迷思(myths)”①,澄清了在这些问题上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包括:基金制比现收现付制更能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采取“实账户”优于“名义账户”,养老保险存在巨额支付缺口,养老保险结余基金面临严重的资金贬损风险,养老保险存在的隐性债务使制度不可持续,现收现付养老保险不存在与隐性债务对应的“隐性资产”,基本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水平,基本养老保险有利于高收入者,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时间越长内含回报反而越低,对不同类型人员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才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4.
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可以看做一种政府对民众权益的承诺,该制度的转变必然会带来相关人员保障权益的改变甚至减损.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在转变过程中能够稳妥处理其隐性债务,是推动制度变革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选取智利、波兰和阿根廷作为典型样本国家,考察它们养老保险制度隐性债务的处理方式,并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养老金转制成本通常处理方法,以期为我国在处理隐性债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已经超过显性债务,不仅压缩财政政策空间,还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涵盖常态化监测机制、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推动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等五个方面,并取得了积极效果,部分地区隐性债务化解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个别地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且面临政府和市场对“隐性债务”的认定仍存差异,问责机制强化主体责任但也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存量债务化解制约增量改革,政府评级加大高债务地区金融风险,城投公司转型困难等问题。对此,有必要针对长效机制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优化隐性债务管理方式,以存量债务化解推进增量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一、养老金隐性债务介绍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的养老金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推动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改革。现收现付制下,政府所积累的向已退休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发放养老金的承诺形成了公共养老金的隐性债务。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原来隐藏在现收现付制下的隐性债务逐渐显现出来,测算其规模以及确定如何偿还已成为制度转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笔者就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原因、引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既需要国家财政长期给予稳定补偿,又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筹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重要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8.
徐筱凤 《上海会计》2011,(7):54-55,32
养老保险基金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它为构建和谐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资金营运和监管机制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基于监管机制出发,通过分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审计薄弱问题,提出审计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一个3-1-2的MIMIC模型对我国地方隐性债务进行规模测度,结果发现:显性债务约束力度是我国出现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成因,也是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主要突破口;2003—2018年我国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双倒“U”型特征,在2007年和2015年左右分别达到历史高位,2016年开始出现趋势性下降;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我国隐性债务风险得到较好的管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对隐性债务问题模型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封闭系统内,不能有效的反映投保面扩张等人口变化对隐性债务的动态影响.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代际核算方法,对我国养老保险金封闭系统内的隐性债务和开放系统内的隐性债务进行建模测算;分析测算结果,得出若不考虑新参保者的影响,“中人”的缴费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养老金发放的需要,若把扩大参保面当成解决隐性债务的方法来考虑,则是否有效,关键还得看工资增长率等影响因素是否在合理范围;最后,分别从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给出解决隐性债务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占云生 《海南金融》2005,(11):35-3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外汇储备呈现出超常增长的势头。足额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但是外汇储备过多会带来资源外流等诸多风险,不利于自身经济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处于紧要关头,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不平衡、政府承担巨额的隐性债务是当前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的稳定。用外汇储备冲抵部分养老金隐性债务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它容易操作,能克服划拨国有资产方式的高交易成本,并减轻对其的过分依赖;它有利于发挥储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终以积极的手段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娟 《中国金融》2012,(18):73-7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拉动不无关系。但从1994年开始的财政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的同时,财力不断收紧,为了保证地方经济增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举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债务风险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日渐成为焦点问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政府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是债务规模庞大,特别是体制外的隐性、或有  相似文献   

13.
张牧扬  潘妍  余泳泽 《金融研究》2022,508(10):1-19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9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会信用下滑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提高和融资成本上升。(2)社会信用通过影响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政府债务需求进而影响隐性债务规模与融资成本,但上述机制在有无“刚兑信仰”情境下存在差异。(3)对比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前后社会信用对隐性债务影响的异质性发现,债务管制显著提高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程度。虽然政策前期金融市场更多呈现出一种观望态度,但违约事件打破了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刚兑信仰”,隐性债务发行受到的市场约束力度显著增强。本文对更好地认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理解当前债务治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未来如何通过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且以存量规模大、隐性债务突出为主要特征,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历史根源进行梳理,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总结债务累积引发的风险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债务监管机制,以及加强预算管理等化解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沈泉江  韩健 《财政监督》2023,(23):82-87
地方政府性债务可以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鉴于日本的财政体制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夕张市财政重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地方债的综合治理,为我国实施更加精准的地方债政策、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不光要看显性负债,也要关注隐性负债,这或许也是一个天量数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此后各地开始陆续举债。特别是从2009年至今,我国的地方债务总额呈现巨额扩张之态势,目前地方债务仍然在以急剧膨胀的速度发展。笔者认为较为可靠的数据,2012年末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由于存在统计口径复杂、债务分散、数据敏感、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数据往往难以获取。本文在系统梳理地方债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地方债估计方法,根据我们的估算结果,发现以下特征:一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和传统方法偏向于低估地方债,并且官方公布的数据较为笼统、难以细化。二是已有的地方债估计较为注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忽视了经常性债务的估算。三是已有研究偏向于估算全国层面的地方债务加总数据,缺乏对各省历年数据的估算。本文基于以上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后实施的债务置换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值得关注。为此,将债务置换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20年285个城市为样本,检验债务置换对债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务置换对隐性债务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双重不利影响。其一,债务置换降低债务利息负担,拉长债务期限,虽然缓解了流动性风险,但债务置换助长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强化金融机构救助预期,导致隐性债务继续增加,总体上不利于债务可持续性。其二,债务置换产生明显挤出效应,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损害了经济增长,同样不利于债务可持续性。鉴于此,应重点防范债务置换过程中产生的负面作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2008年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显性和隐性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也开始在一些地区显现,由于其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情况、形成原因和融资渠道,并以辽宁为例着重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呈现的主要特征,最后提出合理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碧 《财会学习》2020,(14):240-241
地方隐形债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未按规定在限额范围内进行举债,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来偿还债务以及提供违法担保的债务而引发的债务风险危机。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产生背景,然后简要论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类别,最后结合地方政府的债务实际提出有效遏止增量隐性债务、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风险防控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