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非本土知识国家战略系统提出发展本土知识的价值纲领,并从国家教育、创新系统,政府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政策和法律调整框架,人力资源发展和能力建设,信息和研究机构建设等方面,阐明南非发展本土知识的方向和措施,对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就国家层面管理本土知识而言,南非本土知识国家战略是非洲面向新世纪积极建构自主发展动力体系的新探索,将对非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科技贸易一体化步伐,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贸易的竞争愈来愈体现于科技实力的较量。针对这一全球性社会变迁趋势,世界各国都在抓紧调整和制定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着力提高本国科技和生产在国际市场上的制高点,以推动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泰国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政府必须将创新和技术传播纳入国家总体经济政策之中,支持构筑国家创新体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概要介绍泰国政府促进创新战略的政策和措施。调整发展战略东南亚金融危机,泰国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南非新一届政府科技政策主张:提出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在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致力解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方面呈加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2000年是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执政的第四个年头。在 2000年 11月的政府预算报告指出,至 2000年年底,通货膨胀率为 2.4%,经济增长率为 3%,基本上实现了低速平稳增长。工党政府于 2000年 7月发表了《卓越与机遇——面向 21世纪的科学与创新政策》白皮书,希望通过领先的基础科研和更加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在新的科技政策白皮书中,政府比以往更加强调:   1.基础科研在知识经济竞争中的作用;   2.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3.企业应站在迎接新科学发现带来的挑战和开拓新的市场机遇的第一线;   4.人才在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中的首要作用;   5.建立适合科技创新的新的环境和体制;   6.公众对科学研究与发展的监督与支持。   除此以外,白皮书指出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同时,还分析了英国在当前世界科技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并对加大科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中长期计划。还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各部门对相关科技发展的协调与管理,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概述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为迎接知识经济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于1998年3月成立了以省长为首的安省就业和投资董事会,组织制定安省经济长远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其总目标是:“确保安省经济、科技的持续发展,并在今后10年内,使安省成为北美经济、科技最发达,生活质量最好的地区”。今年3月董事会向政府提出了一份题为“通向繁荣之路——面向21世纪工作的经济计划”的报告,提出了实现上述总目标应采取的以下5项战略措施:·进一步完善适应未来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培育全社会创新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宋永敏 《经济经纬》2005,(3):113-115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普遍存在着认识、管理、融资、服务、人才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进而推动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多主体参与、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全球化进程拓展了创新主体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国外”维度理应被纳入至创新体系分析的维度中。基于“政府、产业、科研机构和国外”四维视角,利用信息熵算法和中国科技企业活动数据,本文构建了省级层面创新体系协同度指标,并计量分析了地区创新体系协同度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提高创新体系协同度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而在二维主体协同创新中,过度增加政府的参与度可能会阻碍创新体系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此外,创新体系协同的增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知识创造和转化两个机制实现;协同度的边际增长效应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递减;较差的市场体制环境则会弱化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对当前中国弥补创新体系机制建设短板和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经济咨询》2006,(3):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战略、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建勋  张鑫 《经济问题》2005,(10):13-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非均衡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1)调整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效率优先、注重公平”;(2)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回归均衡发展的总体战略,变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3)政府的职能需要再造,政府要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4)发展的标准需要重塑;(5)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的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0.
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轴心已经发生了转移,进入了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城市是区域开发的关键,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活动的结合点,而城市化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不发达区域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世纪之交,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地发展,人类快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党中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我国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地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区如云南、新疆、甘肃、西藏等与其他国家接壤,属于边境地区,从总体上看,目前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极不平衡。所以,科学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的边境城市化理论,并以之指导边境城市化,建立边境型城市体系,是迎接全球信息化浪潮,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而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要集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国科技战略与政策愈来愈明显地表达出国家竞争战略的意志。同为金砖五国中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印度两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以印度《2013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与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二者异同点,发现其均是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产物,且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建设作为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发展程度上中国的科技创新政策总体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的包容性创新理念也值得中国借鉴。最后,有针对性地从民生建设、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通过完善财税制度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器和战略核心,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应从创新宏观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全球网络分割下,中国国家钻石体系的"创新驱动力"面临发达国家政府、国际大购买商和跨国生产型公司"三重围堵"而断裂的困境。对此,本文认为,中国国家发展突破"创新驱动"断裂的宏观战略,一是建立中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传导保障机制;二是以CAFTA为切入点,拓展中国国家钻石体系"创新驱动"的地理空间,进行创新驱动发展"全球借势"。本文的研究是在产业全球网络化背景下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枢纽,其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活力,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地方化和具体化,也是我国城市面向未来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合理的政府作用是推动城市创新的基本力量,创新型城市呼唤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的水平又能够检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创新观念、改革政府机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洪名勇 《经济地理》2003,23(5):606-610
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合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知识生产、交换和运用(消费)情况。凡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区,大多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区,多是东部省区;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区,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比较弱的省区,多属于西部省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西部科技创新战略,提高西部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山西大学、武汉大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新时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刻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深入探讨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武汉大学中国产学  相似文献   

20.
生物经济正在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给中国带来实现技术“并轨”和产业“跃升”的战略机遇。面对全球生物经济发展的浪潮,新兴大国应以积极姿态抢占制高点,努力赢得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具体地说,新一轮技术革命趋势为新兴大国发展生物经济和实现产业跃升提供了战略机遇,国内资源多样性和市场规模性形成了发展生物经济的大国优势。应构建政府和市场协同一致的大国治理机制,提高政府和市场在发展生物经济和生物技术创新中的协同性,构建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生物经济发展格局,从而开拓做大做强生物经济的大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