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7,(21)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因此对于人民币来说,走向国际化是必然的选择,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依据,人民币跨境交易量也在不断增多,只有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才是真正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起航,加速腾飞。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呼吁改革世界货币体系,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人民币互换协议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定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通过对货币互换和人民币国际化二者进行比较表明,货币互换并没有从根本上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货币互换虽然间接地提高了人民币的地位,其目的也主要是促进贸易,人民币暂时并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互换协议并不能体现出人民币已经成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参与货币互换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应选择一条“区域化-亚洲化-国际化”的道路来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6.
7.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向。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结算以及储备货币,成为了这次灾难的主要传导媒介。作为持有美元储备最多的中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美国国内政策的攻击的目标。因此中国的经济学家开始逐步认识到国际现行货币政策的弊端,并且积极寻求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外汇储备充足且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优势条件和发展动力。目前,货币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手段。一方面,货币互换协议是实现人民币输出的短期方式,我国与他国进行货币互换已有13年的历史,促进我国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帮助我国逐步摆脱美元制约。另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降低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推动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优化国际货币体系结构。但也存在汇率风险影响人民币结算意愿,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金融监管等问题。提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建立有效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稳定人民币汇率,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一带一路”中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问题与可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跨境结算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不断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计价功能初步发展。但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跨境使用与贸易需求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功能发展不协调。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重点发挥人民币在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以大宗商品为突破点,推动人民币计价功能提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货币国际化的全球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要历史任务。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文以相关研究为基础,简要考察了历史上主要国际化货币的演化历程,对货币国际化的基本含义、一般条件、主要模式、基本路径、进程、步骤以及利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本文从中总结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4.
跨境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该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尤为重要,及时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对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的基础上,考察了四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品懿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5,(8):7-9
从目前中国现实的经济情况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发展过程。但人民币区域化是我国在近期可确立的较确实可行的目标。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必须要保持在亚洲的领先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要发展金融市场,消除金融隐患。加强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直接投资,加快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为人民币最终走向国际化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黄峰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25-32
当一国经济发展和开放到一定程度,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其作用会延伸和发展,货币可兑换与货币国际化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如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不当,会放大跨境资金流动带来的风险。人民币可兑换和国际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又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协调好人民币可兑换与国际化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同时,如何利用国际化货币的优势,降低人民币可兑换过程中的风险,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该进程中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也将日益突出.针对人民币国际化不同阶段的经济开放程度和特征,人民币国际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同时,人民币自由浮动的实现需要经过漫长而渐进的过程,而汇率形成机制的选择是解决内外均衡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后发展优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威望,经济和贸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在保证对世界承担义务的同时要利用大国优势,充分享有大国地位带来的战略利益,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其中一项。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形成,要选择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对外交往中主动和鼓励使用人民币,进一步放开对人民币现钞入境的限制,广泛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为人民币离岸业务提供必要的服务,离岸金融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国际化要求。选择恰当时机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自由兑换。最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9.
如何减缓人民币汇率"内高外低"双重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目前中国面临两难选择:在国际上,面临升值的压力,而在国内,又面临贬值的压力.这种矛盾对立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悬殊、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悬殊、中国国内价格水平过低等.因此,本文指出:提高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减缓压力的根本;推进新一轮的价格改革是减缓压力的关键;改善中美贸易结构是减缓压力的重要举措;人民币国际化是减缓压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企业国际化加速的现象,许多企业在建立之初就开始进行跨国发展,这是传统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国际新企业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国际新企业的概念、形成、发展以及其理论框架模型出发,对国际新企业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探讨了其未来研究方向,同时阐述了其对我国企业相关研究的指导作用,并对后续研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