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化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天水市城市化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求寻找到二者问协调性的变化规律,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就天水而言,为了减轻人口流动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可通过各种惠农政策降低人口流动速度,但在经济发展允许的条件下应鼓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相似文献   

2.
汽车普及将有助于改变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状。汽车大众消费引发的“就业效应“有利于人口向城市流动或者形成新兴城市;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扩散和城市郊区化、郊区城市化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城市文化生活。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机制和弥补市场失效的前提下,发挥法制规范、战略疏导、利益协调和统筹规划的作用,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黄少安 《发展》2001,(12):43-44
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包括土地在内的多种资源等角度,都可以充分论证加速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性。本文要分析的是“制约城市化的几个主要的制度因素”———现行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落后的“城市”观念,从而认为:中国农村城市化需要重大的制度创新。?现行户籍制度阻碍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和相对集聚,从而阻碍城市化尽管人口集聚不等于城市化,但是城市必然有人口及其他资源的相对集聚。集聚的前提是人口和资源的自由流动。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是人口流动的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政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俄国加速城市化经济建设,利用农业资本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政策全面展开。政府实施了很多推动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致使50年代俄国农村人口出现了大量迁往城市。在此背景下俄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扩大,且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现今俄国农村人口流失、劳动力缺乏和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不合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庆经济》2006,(11):26-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各种阻碍人口流动的体制性政策的逐步松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已成为流动人口聚集的节点。重庆作为西部直辖市的设立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辐射和聚集功能不断增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内外人口流入重庆城区。  相似文献   

6.
柏梅  张雁南 《魅力中国》2013,(22):351-351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雇大量的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突显出了诸多的问题,城市建筑与城市相互之间的脱节就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二者都以各自为中心互不相干地发展,导致城市缺乏文脉和个性,缺乏高效合理的城市机能。规划控制与建筑设计难以在质量上产生直接的对应关系。这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关系产生脱节的情况,其主要问题在于建筑对于自身在城市构成中扮演的角色不清晰。如今,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这些都促使了建筑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城市化的思考,提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并且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春亮 《南方经济》2020,39(5):65-78
人口红利下降被认为是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劳动投入不仅包含劳动数量,还包含劳动质量,分别对应于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由于在测量上忽视了高速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影响,在机制上忽视了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分布趋同的叠加影响,容易造成人口红利贡献高估且人口资本贡献低估。文章从人口迁移视角出发,参考拉姆齐无限期界模型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方程,将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作用纳入分析,得出转换效应、迁移效应和共振效应,阐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趋同的微观机制,得到检验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致性框架。以2013-2016年272个样本城市进行计量检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和内生性检验表明人口红利和人力资本的增长弹性排序不确定,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增长贡献超过人口红利,分组检验进一步证实人力资本贡献超过人口红利,且存在相互叠加共同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共振效应。结论表明,若充分考虑城市化对人力资本的积极影响,则人口红利的贡献确实被高估,而人力资本的贡献被低估。由此得出政策建议,应持续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构筑劳动质量替代劳动数量的机制,以更好地应对新常态下人口红利下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8.
深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曙光 《南方经济》2005,(12):77-79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深圳市的城市化是外激型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深圳人口战略要实现的目标应当是:通过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和调整产业结构来控制人口总量,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吸引人才、促进人口流动来优化人口结构,通过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营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人文社会环境来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台湾城市化成就的经验 我国台湾创造世人瞻目的城市化成就,其城市化经验颇为宝贵.有关研究认为,其基本经验可归纳为: 1.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过程步调一致才能加速城市化过程 我国台湾缺乏现代工业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只有丰富的劳动力(50年人口增长2.5倍).因没有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故像祖国大陆那样城市化不足(与工业化相比)的现象并没有发生,乡村人口被快速而稳定地转变成城市人口.与许多第三世界城市不同,如埃及的开罗、印度的加尔各答,台湾省的城市没有出现过度城市化、城市人口过剩、失业率高、城市贫民窟等社会问题.大量的人口增加不仅没有成为城市包袱,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台湾根据自己的经济与资源条件,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工业就业率的增长大大快于人口增长率,从而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的第二、三产业.70年代以后,我国台湾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升级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由此可见,灵活而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过程以及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收入差距通常会引起劳动力的流动,通过历史时间序列的分析表明,收入差距确实和城市化水平有因果关系;另外对不同产业收入的分析表明,在服务业工作的农民更容易在城市定居。缩小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策略主要有:改革完善现有制度,创造良好的人员流动环境;引入市场竞争,实现农民素质长期有效得到提高;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帮助农民实现职业转变等。  相似文献   

11.
陈玲 《天津经济》2003,(8):40-43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与全国的水平相比,江苏人口城市化经历了特殊的N型发展轨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改革前国家战略规划的抑制和改革后苏南模式的兴衰。在中央和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推动下,江苏的空间城市化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经历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重心和以地级城市为中心两个不同阶段。在人口城市化方面.90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于它改变了社会的二元结构问题的表现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智慧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郑浩澜 《浦东开发》2000,(10):47-48
市化是指城市的发展壮大,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进步过程,它不仅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而且是城镇在数量上增多,规模上扩大的过程。浦东开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视角下浦东开发的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以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较为突出,但全国发展极不平衡。在这一阶段,对外贸易的兴盛,外国资本以及内地资本的汇聚成为上海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2.1949- 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城市化格局呈现向内地倾斜的特点,沿海…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象征。城市化的进程,必然剁引起人口的大量流动。然而,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曾一度限制了人口流动。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破城乡隔绝体制的条件正逐步走向成熟,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农民进城的因素。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社会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笔者试给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惊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百姓人均收入的提高。就未来发展而言,中国必须以各种手段进一步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地区。在制定城市化政策方面,中国至少面临着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的住房保障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是由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城市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化中和城市化后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城市化中住房保障需求具有需求增长快、增长很集中、需求规模大、需求增长时间长和需求面广等特点,城市化中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应考虑这些特点。中国当前正处于急遽的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在研究清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寻适合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住房保障发展需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寻求最佳的住房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城市优先增长,在整个20世纪的城市过程中,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其拥有的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到1980年,50-100万人口的城市由30座增加到251座,增长了6.6 倍,年均递增11座增加到227座,增长了20.6倍,年均递增达3.86%。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张、非农人口比重提升等因素不断刺激着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城市直接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不断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也会提高一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应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引导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现代服务业,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城市化应包括如下格局。首先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现代化,农村应有与城市相当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现代化水平。但又保有是田园风光。同时城市也要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一个城乡之间的人、土地和资产公共服务的双向流动。这个双向流动包括了一个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03,(9):20-24
城市化是人口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和城市的现代化的统一。如果说,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量的增加的过程,是城市化的初级阶段;那么,城市现代化特别是农民市民化则是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提高的过程,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农民市民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