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云南财经大学结合本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实际情况,通过采取“三结合三统一、二加二”的综合管理措施与策略,倡导“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不但解决了云南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就业率逐年升高,去年就业率实现了百分之百,为财经类院校解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校对外发布就业率一般为最高就业率.由于就业数据关系到高校的排名、声誉和招生,毫无疑问,它的发布受到发布学校高度重视,但如何对其中存在的错报、漏报、虚报数据进行验证,尚无有效手段.从工作寻找角度出发,假设毕业生的应聘机会为随机、均匀地出现,毕业生应聘次数的分布为泊松分布,再假设毕业生应聘成功是相互独立的,且概率相同,在整个毕业季,毕业生应聘次数是有限的(假设为k次),大学最高就业率为1减去k次应聘都未成功的概率,由此推导出最高就业率估算公式.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届毕业生就业调查,验证了上述模型和估算公式的正确.建议各大学在公布毕业生就业率质量数据时,至少还需公布毕业生应聘次数和成功次数,以便对就业率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中,大学毕业生一定数量的失业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过多的失业人数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与社会风险.必须重视大学毕业生失业规模问题:一方面要制定政策,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扶助与对话机制,建立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人文关怀与经济扶助平台,以应对和化解其潜在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2013,(8):104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699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与"低于往年同期十多个百分点的就业率",都令各就业部门本年度的工作压力变得无比巨大。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近年来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报道,2012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高于其他所有高校,其中包括非985的211院校。根据调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从“在趋向综合中合理布局”、“在注重基础中提升水平”、“在服务地方中形成特色”三个方面,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进行学科建设,以求得特色化生存。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综合现有各方观点,回顾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表现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本质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影像资料特别适合于职业教育。职业大学图书馆要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电子音像馆藏。音像市场的健康发展、丰富的专题电视节目、专门的教育电视频道都为图书馆系统收藏特色化的影像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退休年龄延迟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了社保缴费率和退休年龄延迟对就业率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退休年龄延迟能够有效改善社保缴费率下降所产生的两难困境,退休年龄延迟与社保缴费率之间存在最优组合;进一步利用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保缴费率在退休年龄延迟与就业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机制,退休年龄延迟能够通过降低社保缴费率进而增加就业率。政府应“小步渐进式”地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构建社保缴费率与退休年龄相联动的调整机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改革养老金制度,并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岳金霞 《全国商情》2010,(11):79-80
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为例,分析我国专门型大学各专业就业率的差距,探讨如何有效提升通用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重新思考通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有所回暖,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直以来仍然存在着"就业难,招工也难"的怪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过高的择业预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所致。为了缓解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这一怪象,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减少毕业生就业初期盲目的频繁跳槽,我们通过在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两年来的心理干预尝试,努力探索出一个有效缓解"就业难,招工也难"的快捷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存在着责任缺失,如政府对市场监督不力、就业制度存在缺陷、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鉴于此,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宏观调控责任,完善就业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创业等。这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矛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职学生想要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职学生要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及意义;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原则;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不仅复杂,而且严峻,严峻的就业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可借助于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鼓励灵活的就业;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地控制失业率;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并轨;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保证劳动力资源的自由的流动;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快就业信息的流转,借以减少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辽宁省作为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龙头省份,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东北地区振兴的成败。然而,就业模式利益势差的存在阻碍了就业模式优化和固有优势发挥,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亟待关注。分析辽宁省现有以不同标准划分的就业模式的利益势差,有助于认清省内劳动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障碍,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完善就业模式、整合劳动力市场、正确制定就业政策以及选择适合辽宁省发展的就业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事业也飞速发展,实现了从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匮乏向提升信息咨询的转变,正在逐步“用心引导,用爱帮助”,满足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全面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就业:理论层面上的社会承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由于解决劳动力出路的需要,非正规就业在对策层面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这是不够的。用非正规就业重构就业空间,一定要倚重于理论创新。“合法性质疑”,此乃关乎非正规就业命运核心问题,只有澄清它,非正规就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承认。为此,我们必须在经济的白与黑之间,区分出第三种经济。其中,紫色经济虽代表着非正规就业被称为隐性就业的那部分,但对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在第三种经济中以劳动方式取得收入与在黑色经济中以非道德方式取得收入是有本质区别的,这就在理论层面上澄清了非正规就业本身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用计量经济统计软件对陕西省的经济社会数据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二者的互动关系和总体特征。工业化对城市化的贡献率较小,而城市化对工业化的贡献率较大。认为目前影响陕西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工业的高产值与低就业相矛盾在于工业资本密集化和偏重化。指出应当积极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非农人口就业比例,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创建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 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面临城乡差距巨大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超过1亿人。实现可持续的包容性发展,必须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民减贫。为此,需要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城乡人才的最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生活能力,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权益保护,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收入问题必须通过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进行研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是由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率、技术进步率、人均资本的增长率和农业人口的转移率等四大因素决定.所以,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深化价格政策改革、促进科技兴农政策改革、改善金融投资环境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