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静态面板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中国1998—2012年人口结构变迁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固定效应、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实证分析结果均显示: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正的显著影响,即老龄化是导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压力的原因;而少年儿童抚养比与人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表现出较强的惯性。基于此,为缓解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并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提高财政支出配置效率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拥有人事任免权,并以GDP的增长作为考核标准的政治体制下,我国的财政支出分权导致地方政府偏好于经济建设支出和除文教科卫之外的其他部门事业费的支出,而最能反映一个地区居民需求的科教文卫支出则无疑被忽视,甚至被其他支出所挤占。收入分配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在经济建设的投入上,也是最明显,但它似乎并不能降低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而且,倾向于地方政府的收入分配也不能使地方政府在支出中将更多的部分用于科教文卫。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3--2011年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资金构成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农村恩格尔系数则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财政农业支出与粮食增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6年~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产量的总体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促进了粮食增产,但这种促进效应总体上比较微弱,而且在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财政农业支出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尽一致,其中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成为推动粮食增产的积极...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的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不仅意味着充足稳定的财政收入,同时应具备规范合理的汲取方式。基于此,本文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从多维视角综合评价了2001—2006年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并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财政汲取能力呈现较大差异,并且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态势;财政分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等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备受关注,影响外汇储备变动的因素日益复杂。通过构建实证研究模型,利用我国1978—2014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消费支出增加有助于抑制外汇储备增加,投资支出增加则有助于促进外汇储备增加,二者对外汇储备变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均衡;(2)消费支出增加对外汇储备增加的抑制作用较小,投资支出增加对外汇储备增加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解释了新常态下我国外汇储备下降的消费投资变化因素,对我国供给侧改革政策和需求侧改革政策调整及其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全面考察了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与责任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在财政包干制时期还是分税制时期,地方政府的收入留成比例对于其财政努力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影响,只是在分税制时期这种影响有所降低。支出责任的分配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对地方政府征集收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却很明显地抑制了这种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8—2010年西北五省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做出定性分析,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西北五省区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就业水平以及总抚养比等,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应通过发展地区经济、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扩大“五险”覆盖面、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不断增强财政社会保障能力,有效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1—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影响,在控制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后,农业信贷支持水平每提高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提高0.146%;但是,与民生支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相比,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较小,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此外,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弱。提高农业信贷支持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创新信用模式,丰富农村信贷产品种类;简化贷款流程,提高农村金融整体效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建立健全农业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工业反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文章在梳理农机购置补贴及财政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和拓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剐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与财政支农支出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及财政支农支出的传导机制均是有效的;(2)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土地生产率对单位面积土地上农机购置补贴的弹性分别为0.0045、0.0189;(3)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土地生产率对单位面积土地上财政支农支出的弹性依次为033、025。  相似文献   

12.
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分税制对财政分权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我们观察到地方政府出现偏好投资的现象。为此,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并提出两个假说,然后使用28个省份1994~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投资偏好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任职控制力越强,地方官员的投资偏好就越大;在保持财政事权不变条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中所占份额越小,其发展经济和增加投资的偏好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经济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因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达到拐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回归模型和VAR模型,以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人均消费作为变量,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78-1997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93,而1998-2013年间的财政农业支出系数为0.44,表明农民消费和财政农业支出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1997年之后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如改革开放之初;财政农业支出的冲击短期内对农民消费会造成波动性。因此,财政支农政策要注重长期规划,以稳定农民的消费预期,最终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5.
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福利开支增长是否可以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已有文献提出正、反两方面不同的看法。文章利用我国1996年~200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政府社会福利支出占GDP之比为解释变量,以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社会福利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中介变量。社会福利支出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大大高于社会福利支出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因此,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在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时,应重点投向提高国民教育程度、改善生产效率和增进国民健康等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这将可以实现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7年~2014年的地市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式分权”制度的激励扭曲和约束不足影响了地方政府行为,最终降低了环境质量,并且收入分权通过地区产业结构渠道比支出分权通过节能环保投入渠道所起的作用更大.此外,财政分权对不同外溢性环境污染的作用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应调整产业结构分布,注重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环境税体系,建立节能环保专项基金;将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遏制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合理制定地区污染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份1981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PCSE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效应总体上比较微弱,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而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了构建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的区域结构、完善农村居民对农业公共产品的需求意愿表达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完善农村消费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政府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度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性支出份额分别将增加0.099和0.137个单位。政府竞争与生产性支出份额的交互项符号为正,但不显著。(2)财政分权度每提高一个单位,消费性支出所占的份额会分别下降0.043和0.019个单位。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没有通过交互效应影响消费性支出份额。(3)财政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结构偏离合意水平。财政分权度每提高1个单位,政府支出结构多偏离0.155和0.204个单位。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偏离的边际效应大于0。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将金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基本的出发点是解决各地区普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运用中国1996—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压力的角度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地区所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其金融抑制程度则越高,证实了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因此,在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的协调,进一步理顺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在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是否能够降低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的预期。本文对湖南省1990~2012年度城镇居民消费、可支配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居民消费与收入、储蓄和财政民生支出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财政民生支出的增加并未带动居民消费增长。而这种"挤出效应",根本上源于我国改革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拉动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