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评价制造业产业的竞争优势,发现:安徽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传统原材料制造业,而橡塑制品产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产业初显竞争优势,但轻工产业显示比较劣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与消费品制造业相比,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低度化、专业化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及制度环境不配套等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下,重庆装备制造业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通过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延伸战略以快速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由之路。安徽具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和机遇。面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安徽应加强自主创新,扩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加强产业规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平衡发展和有效集聚;加强新兴产业发展,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利用生产性服务业来带动现有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4.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通信设备制造业、生物制品制造业上;目标定位于2010年西安的工业经济转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轨道上来。而实现的前提应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跨世纪发展的政策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于安徽在中部崛起具有战略意义。为了促进安徽省制造业和物流业更好地联动发展,文章认为,除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支持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外,还应该实施营造有利于两业联动发展的政策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国内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由于经济体制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无法形成较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建立以集群内部发展和联系、集群外部支持和竞争等为构成要素的产业集群钻石模型,并用该模型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产业关联、产业策略、社会网络等要素上均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了集群竞争力的低下。  相似文献   

7.
永康的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集聚发展有资源循环利用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进口拆解与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三种模式,其五金制造业与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了一种共存共荣、互相促进的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与传统工商业活动的结合成为永康五金产业的酵母,依托城市矿产的成本优势促进了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在特色产业集聚过程中,专业化的分工体系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空间;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在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困局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江苏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困局,表现为: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步消失,在国际制造业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靠产业内的垂直分工体系来维持,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底端。区域内制造业的整体产业结构偏低,产业升级主要依靠外资来启动。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但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江苏工业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困局。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的背景下,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打造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集聚中心,促进产业集群良性竞争和协同创新,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文章在研究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培植特色产业集群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巩义市目前形成了以五个重点特色产业集聚区为骨干,以乡镇特色园区和重点企业园区为支撑的三级园区发展格局。巩义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归功于地域商业文化、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政府推动等因素。为使特色产业集群更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扶持作用,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注重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太和县在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农商经济走出了一条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用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格局,被称为"太和模式"。通过对太和县经济发展特色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讨论了比较优势不明显情况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对中西部地区其它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与现实视角,对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定位进行分析。通过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以及现实问题的探讨,基本结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不能够作为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指导思想,西部地区应该选择具有替代性小、高附加值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贸易产品,优先考虑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增值率高的加工贸易产业。  相似文献   

13.
清末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和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安徽工商业发展所需的消费市场空间、土产来源空间、运输空间以及社会空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统工商业和近代工商业因此获得了明显的发展。不过,由于安徽工商业发展空间的外部特征极为明显,内因不足,从而导致安徽工商业无法完全发展成为近代工商业。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入手,总结了陕西省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但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与现代产业结构"三、二、一"模式相差甚远。最后提出陕西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方向应是"稳一、优二、进三"。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和提升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在空间布局上,要着力构建"丰"字型优势产业带.在发展方向和重点上,要提升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强能矿资源开发及高载能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实际上是区域发展理论在国际层面的推广,也可以应用在区域层面上。文章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分析发现河南省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方面、动植物等农产品产业方面、消费市场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外生型比较优势比较突出,具备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但是有些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比较优势内源性发展动力较弱。为此,可以通过从提高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扩大河南省内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规、加大对关键产业财政支出等方面着手促进河南比较优势的发挥和转化。  相似文献   

17.
主导产业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汽车制造业是安徽省主导产业之一,已拥有自主品牌。但同国内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安徽省汽车制造业应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制定产业整体发展规划、整合现有汽车产业链、加速技术创新等,提升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和浙江相比,安徽的地方产业群发展,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规模还相对较小;大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机的产业链条。近阶段,安徽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寻求地方产业群的突破点,合理利用产业优势,促进安徽地方产业群的有序发展和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路的修建及建成初期,对农村发展具有吸附效应和投弹效应.农村公路的建成,使沿线地带具有了一定比较优势,促使本地和外地资源、要素向公路沿线和交汇点聚集,改变生产、生活布局,进而整合、诱发、创造需求,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成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基于2008~2012年间的安徽省工业相关统计数据,对安徽省工业进行实证分析,并用区位商、劳动生产率上升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指标对备选产业作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四个产业可选作为安徽省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