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前5个月,我国金融运行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M2增长加快;各项存款增加较多;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5月份货币市场利率首次出现上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目前我国金融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贷款增加过多。  相似文献   

2.
任统 《中国金融》2005,(15):37-39
上半年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平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继续上升;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回升;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明显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二者增速差距继续缩小;储蓄存款增长平稳.企业存款继续同比多增;外汇占款持续快速增加,基础货币净投放770亿元,货币乘数有所扩大;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下降幅度趋缓。  相似文献   

3.
2000年,国内金融市场运行健康平稳,有力地促进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年运行的主要特点为:股票一级市场筹资大幅度增加,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市场发行平衡,结构有所变化;货币市场交易额猛增,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外汇市场交易量增加平衡、人民币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货币流动性增强;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吸纳的货币量逐步扩大;货币市场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票据融资逐步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形式之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份,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较快;金融机构贷款同比继续多增,但是当月多增的贷款与上半年比明显减少;各项存款持续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呈“V字型”运行;外汇储备增长很快,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市场》2003,(11):58-61
今年前3季度,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特点为:9月末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20.7%,增幅与8月份比略有回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企业存款,居民储蓄持续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从8月下旬起大幅度上扬;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上半年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平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继续上升;人民币各项货款增速回升;短期货款和票据融资明显增加,中长期货款增速有所回升,二者增速差距继续缩小;储蓄存款增长平稳,企业存款继续同比多增;货币市场交易活跃跃,市场利率下降幅度赵缓。  相似文献   

7.
2004年前两个月金融运行总体保持平稳。2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回升,前两个月本外币新增贷款同比多增55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较多,储蓄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回落。  相似文献   

8.
1月份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具体特点为: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较多,春节前现金投放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金融机构各项货款增速继续减缓;受节日因素等影响企业存款下降较多,储蓄存款继续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
西北五省区货币市场运行的总体特征是,金融机构存贷差不断扩大,货币市场资金面宽裕.同时受3月中旬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持续快速下行;现券交易与外汇交易量显著增加,同业拆借与债券回购交易量同比萎缩,票据融资额整体由降转升。  相似文献   

10.
12月协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各项货歌增速缝续回升中长期贷款增速高位回落企稳.由于票据融资的大幅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速与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的差距略有缩小;储蓄存取同比稳定增长,储蓄存款的稳定性继续加强;基础货币投放较多,商业银行流动性宽裕;银行间市场交易量有所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份,我国金融运行总体平衡。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当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年内首次出现少增,当贷款增加趋势有所减缓;企业存款、居民储蓄持续增加;邮政储蓄体制改革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分流农村资金能力明显下降;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上扬;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这表明,央行的一毓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2012年货币市场的总体运行情况,指出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环境下,2012年我国货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主要运行特点有: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市场利率有所下行,季节性特点明显;市场主体不断丰富,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5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平稳;中长期贷款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与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差距继续缩小;储蓄存积增长平稳,当月新增企业存教同比多增;外汇占款继续快速增加;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4.
11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加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继续上升,央行加大基础货币收回力度,主要金融机构超储率下降;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加快,票据融资明显增加较多;居民储蓄存款增势有所减缓,企业活期存款增幅持续上升,当月银行间市场债券成交较活跃,市场利率小幅回升,国债收益率曲线比上月小幅上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05,(9):64-66
自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银行间结售汇市场运行平稳,与上月相比日均成交量上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日均交易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我国货币运行出现重大转折突出表现在:货币政策的反周期作用突出,金融运作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金融运行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金融运行虽然平稳,但影响金融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明显好转,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亟待破解。本文提出2001年要适时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切实提高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积极运用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货币市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确立利率调节在货币政策中的基础地位;坚持化解风险与促进发展并重,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实现经济金融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上半年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和各项贷款增长速度平稳回落,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较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少增;货币市场交易量同比下降,市场利率呈“V”字型运行,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总体看,化币信贷总量调控适度,金融运行健康平稳。  相似文献   

18.
11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副部长稳回升;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同比明显多增;基础货币投放较多,商业银行流动性普遍有所提高;银行间市场交易有所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持续小幅走低。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基层金融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商业银行传导货币政策机制不畅,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不良金融资产战胜多,金融机构普遍经营亏损。要使基金金融运行走出困境,就要建立经济金融协调运行的有效机制,提高经济金融运行质量;标本兼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创建金融安全区;健全完善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投入产出效应;发展货币市场,为金融资产流动提供有效传导媒介;人民银行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搞好信贷投向的协调引导,适时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开发金融新产品、新业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全国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运行平稳。各市场成交量大幅增长;货币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足,但准备金率调整和新股发行等因素使市场资金一度趋紧,货币市场利率呈倒“V”型走势;债券综指略有下降,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4月10日,利率互换操作规程出台,利率互换市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