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军 《中国石化》2009,(10):40-41
今年7月,在燕山石化1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上,由齐鲁石化研究院开发的LSH-03低温、耐氧、高活性尾气加氢催化剂成功实现工业应用,装置开工一次成功。经环保部门检测,净化后尾气二氧化硫排放量远低于960毫克/立方米的国家排放标准和850毫克/立方米的厂内控排放标准,且远低于使用原催化剂时的排放量(500~800毫克/立方米)。工业应用表明,该催化剂完全满足S-Zorb再生烟气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中原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合作进行的新型甲烷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试验经过近一年的试用效果良好。我国乙烯装置甲烷化反应器所用催化剂原来绝大多数都是高温催化剂,必须使用高压蒸汽换热器,对设备要求高、能耗高,易产生跑冒滴漏等问题,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转,增加了操作费用,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也较短。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高收率、高稳定性的SAC-2000丙烯腈催化剂及其千吨级工业装置的试验,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4.
齐鲁石化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低温耐氧硫磺尾气加氢催化剂LSH-03,近日在院级“S—ZORB装置烟气处理技术开发”技术评审会中,经与会专家评审认定,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及结构稳定性,抗硫酸盐化能力强,可以满足S—Zorb烟气进Claus尾气加氢单元的使用要求,完全具备工业应用试验条件。该鉴定意见标志着该院研制的催化剂解除了S—ZORB汽油脱硫技术推广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化工科技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丙烯腈成套国产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由上海石化研究院研制的MB-86丙烯腈新催化剂在齐鲁石化公司工业试验成功,经鉴定,该催化剂在活性和耐压性方面均优于现有的MB系列催化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共有万吨级以上丙烯腈装置10套,其中8套装置的工艺技术均引进BP公司。齐鲁石化丙烯腈国产化新催化剂的投运成功,为丙烯腈国产化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目前,吉林吉泰化工公司年产300吨的丙烯腈催化剂项目已建成投产,将替代进口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石化齐鲁公司研究院领衔开发的“炼厂气预转化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和“天然气低温绝热转化催化剂开发及应用”2个项目日前通过中国石化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两项目开发的新型制氢催化剂对降低制氢成本、优化装置操作,扩产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研究院研发的苯乙烯储存应用技术成功破解了苯乙烯储存“顽固污渍”难题,工业应用效果良好。该成果于2009年4月通过集团公司评审,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中国石化信息化技术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之一,APC技术应用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炼化企业多数生产装置都采用了APC技术,其中美国90%以上的装置已经普及了APC技术,效益显著,投资回收期小于一年,大型炼油化工装置如催化裂化和乙烯装置,效益更为突出。在国内,齐鲁石化是引进APC技术较早的企业之一,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某种程度上,APC技术可以称为石化企业增产增效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上海石化院)与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共同承担的“GS-10乙苯脱氢催化剂研制与工业应用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鉴定意见认为:GS-10乙苯脱氢催化剂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和催化剂分公司科技人员组成的中国石化赴印尼渣油加氢装置开工队,日前胜利凯旋。该院开发的FZC系列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在印尼国家石油公司350万吨/年渣油加氢(ARHDM)装置上应用成功。印尼渣油加氢技术项目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渣油加氢处理成套技术已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和中国石化巴陵公司合作开发的非金属催化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工业侧线试验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工艺转化率高、选择性好,易于放大,工业应用后可降低环己酮生产能耗,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提高单程转化率,可使现有装置增产30%以匕。  相似文献   

12.
近日,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应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院)自主研发的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打通工艺流程,获得了合格的精乙烯产品。至此,上海院自主开发的乙醇脱水制乙烯技术已经在5套工业装置成功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TA装置精制母液回用技术已成功工业应用。母液回用系统是PTA装置精制离心机母液中的有机固体颗粒和滤后水分别回用的技术,该系统采用金属粉末烧结滤芯作为过滤元件,将废水中98%以上的有机固体杂质回收,返回到氧化配料系统,有效降低装置的对二甲苯原料单耗,同时经过净化的滤后水部分得以回用,降低了去离子水的消耗,减少了装置污水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以下简称燕山分公司)共同承担的间苯二甲酸(PIA)加氢精制催化剂研制及工业应用项目日前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的专门用于PIA加氢精制的CIP-2010型催化剂具有贵金属含量低、分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HAT-099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于2009年初分别在天津石化与镇海炼化进行了工业转化。两套装置使用HAT-099催化剂,其装填量比原先用量大为减少。运行数据表明,该催化剂在高空速条件下,重芳烃处理能力大、反应活性高,二甲苯增量明显,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LSG-1)在大庆石化公司8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进行工业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九江石化分公司对催化裂化装置16台机泵润滑油系统进行改造,成功应用油雾润滑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经过半年的工业应用,润滑油用量降低了80%,不仅使机泵达到了最佳润滑效果,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轴承使用寿命也延长为以前的3-6倍,为装置安全平稳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硫黄回收和尾气处理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形成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天然气净化生产技术。5月15日,齐鲁石化研究院科研人员顺利完成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元坝气田净化厂装置的首次全面标定。数据结果显示,总硫回收率均在99.9%以上,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远远优于国家环保法规规定的排放标准,综合性能达到进口催化剂水平。这标志着该院针对高含硫气田净化厂硫回收装置开发  相似文献   

19.
北京化工研究院开发的苯酐催化剂已成功应用于3套苯酐装置上,使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苯酐催化剂实现了国产化。目前,苯酐催化剂已经在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4万吨/年苯酐装置上成功运行了几个月,各项工艺参数稳定,苯酐收率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合同要求指标。北京化工研究院先后开发出“60g工艺”、“80g工艺”和“90g工艺”系列苯酐催化剂,分别适合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和齐鲁分公司共同承担的“节能型GS-11乙苯脱氢催化剂研制及工业试验”项目于2008年11月通过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技术已获5项中国授权专利,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