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记得很多年前,大约有15年了,我看了一个《读者文摘》的精华本,上面有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它用一种朴实的笔调写了一个人们从未谋面的看灯人的故事:每当夜幕低垂,这个人飞速地将小镇街头的灯点燃,又飞也似地消失在空气里。也许由于这个看灯人的神秘,让人隐隐地在朴实的记述中感到魔幻与空灵。那位作者对看灯人由衷的赞美一直留在我心深处:虽然没有人知道那个看灯人的姓名,没有人熟悉他的面孔,但那黑夜里被灯照亮的长路却洒满了人们对他的感激……若不是遇见周波,若不是与他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品茶闲谈,若不是在回程中见到暮色里的街灯,当然,主…  相似文献   

2.
吴炜 《中关村》2014,(8):58-61
俞孔坚和他的土人机构,正大踏步向前,去建设一个天、地、人、神和谐的美丽新世界,只为我们每个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诗意地栖居"。一棵树苗,若能有一个好的基因,栽种在肥沃的土壤里,配以适当的阳光、空气和水,就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人,若也有类似的诸多优良条件,加上时势推动,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而人作为万物之灵,他的可能性只会更大。  相似文献   

3.
采访手记:采访周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一星期只安排一次采访”,一次一般只接受一家。要不是运气好,本次采访至少得安排到明年这时候。采访周枫更不容易的在于“热情”。他无穷尽的话语中,听起来句句都是宝贝。但从无穷尽的“经典”中,找出最适合他的“话语的重心”,却又是那么的难。采访周枫最难的是他接受过了那么多次采访,发表了那么多次演讲,参与了那么多场论坛,已经从“卖产品”走向“卖哲学”阶段,或者说,走向“把哲学也当成产品来卖”的阶段。对他来说,此时不谈文化、不谈理念、不“总结成功的经验”、不“慷慨论诸侯”,别说他自己,别说他的企业,传媒、社会也不肯答应。那么,该如何写好这个中关村的“另类”,这个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仅仅是个“营销大师”、“策划高手”的“北大荒知青”?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他的企业里的一个员工。  相似文献   

4.
1958年,一个12岁的美国少年开始用他父亲的8毫米摄像机拍小电影,并且把这些小电影放给自己的小伙伴们观看。从那时候起,这个12岁的少年就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要干什么了。若干年之后,这个孩子长大成人,拍出了一部又一部风靡世界的电影,他的名字人们也耳熟能详,他就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相似文献   

5.
在某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了5年的郭禹终于自己创业了,还是干律师这个老本行,启动资金都是这几年工作攒下来的钱,钱不多,所以要节俭办公司,目前他的公司里只有7个人,连他算一块儿,全是专职律师出身;创业之初,钱一定要管好,律师们也要做一些文档方面的处理,这就需要几台电脑;为了节省,郭禹找人攒了几台兼容机,最初几天还用得好好的,可没过几天问题来了:以前在大公司,网管会为你解决一切问题,律师们不必自己去了  相似文献   

6.
倪道明笑得很开心,笑容里甚至有点孩子的狡黠。作为一名顶级的医药专家,他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了三十几年——并且几乎一直就扎根在一个单位里。作为一位企业家,他却只有五年的“工龄”——然而五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足够让他傲立于中国最有成就的企业家行列之中。倪道明笑得很谦逊,似乎一直就那样谦和地微笑着。然而他却有着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足以骄傲的资本——因为他可以很坦然地说:我的事业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体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在为着提高中国国民体质而努力奋斗着。只有很少的人才可以对大家也对自己坦然地说出上面的话。  相似文献   

7.
郑闯琦  墨荷 《中关村》2004,(8):107-109
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在中南海、天安门、外交部、中央电视台等象征中国的地方,看到一些与王梦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水墨巨制时,他已经走向了自己的花甲之年。王梦湖的名字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当归功于《江山万里图》的成功。在庆祝澳门回归一周年之时,北京美术家协会组织创作了一幅长99米的《江山万里图》山水巨制,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画名,赠  相似文献   

8.
9月14日上午10点,在海淀体院西路甲2号,记者见到了有“中关村创始人”之称的纪世瀛。等他的时候,记者看到院子里有一块3米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刻着由严济慈题写的“科技之光”的碑文,虽然只有800余字,可一段中关村传奇般的创业史却是清晰可见。作为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的院长,纪先生是直接从教室出来见我的;知道他一个小时后还要回教室,我们的访谈很快就进入了正题。《中关村》: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村长”,也有人说您是中关村的创始人,您喜欢哪一个称呼?纪世瀛:都不准确。我最喜欢的是“中关村第一村民”这个称呼。为什么?因为村长是要下台的,而我这个村民,只  相似文献   

9.
苏瑞新 《中关村》2009,(11):90-92
罗俊峰在软件这个行业里算是一个年轻的“老革命”,屈指算起来,进入这个行业也将近20年了。如今,在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园——知春路的量子银座拥有了自己的软件公司,领导着100多名员工把软件外包的工作干得有模有样。他的创业很扎实,是在经历了人生历练的基础上,取得了应该取得的那一份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他在十一个月里,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带向盈利,并将公司市值整整翻了2 0多倍;在四个月里,将公司带上了NASDAQ舞台,写下了“无线娱乐第一股“的辉煌;在一年里,将公司规模从原来的70人扩展到今天的500多人,而这个数字还在每日递增;他是第一批将“短信“带到中国的人,又最先提出了“无线娱乐第五媒体“的概念.他就是杨镭.……  相似文献   

11.
吴炜 《中关村》2012,(8):30-32
王鲁湘是谁?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声名鹊起,在那个文化狂飙突进的年代里,他站在了时代的潮头,挥斥方道,展示了一个文化学者强烈的社会关怀。多年过去了,王鲁湘兼有多重身份,其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他出现在“文化大观园”、“世纪大讲堂”等节目里,旁征博引、纵论古今、侃侃而谈,成了学术和媒体之间的跨界典范。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报道》2004,(11):53-53
近几年,“企业文化”这个管理名词在中国企业很是盛行,然而几年前的中国,企业文化还缺乏其生存的土壤。在过去这个多元文化杂交的环境里,功利性淡化了人们对于企业文化本身的认识,几乎所有人都将企业文化视同为口号式的内容,单从MBA教育和培训的课程设计中就可以看到这种急功近利的文化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需要汽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顾武  曾颖 《中关村》2004,(12):36-36
中国的汽车文化其实是个意外的文化,过去20年前中国人开始有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的梦想的时候,首先是"居者有其屋",所以很多电影里表现没有房子的痛苦。住房是很重要的。那时候大家没有想到汽车是自己可以消费的东西,不是日常生活的文化,所以那时候讲到美国是一个汽车的国家,大家都觉得非常难以理解,在中国的情况下没有这个梦想,就是说汽车不是大家梦想的东西,在梦想里也没有。中国20年前,很多电影里讲的都是要有住房,几家人挤在一起,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汽车。中国第一波的革命是"居者有其屋",这个在近10年来有了非常大的体现。但是,现在大家有…  相似文献   

14.
一个CEO首先必须有能力幻想。去幻想一些很大的东西,甚至是不存在的东西,而且他要有能力去描述这些幻想;其次CEO对于人文本身要有很强的敏感度。社会不会是某一个人的世界,要在这个社会里很好地生存下去,就得学会了解周围的人,要有宽广的胸怀;最后是沟通能力。哑巴是做不了CEO的。要使自己被别人关注,就得用自己的热忱去打动别人,去影响周围的同事,甚至客户,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幻想和理想。  相似文献   

15.
孙煜  张勇 《中关村》2004,(10):96-97
说到法国,你脑子里会闪现什么?艾菲尔铁塔,夏奈尔,德彪西,拿破仑,还是苏菲·玛索,齐达内,好像每一个名字都富含着艺术气质。而这种气质也深深地融入在法国人的思维里,弥漫在红白蓝三色的国度中。而那从骨子里渗透出的艺术气韵,又使得这种气质的拥有者和传承者有别于任何商业品牌。无论是McDonald's还是SONY,在这种深厚的民族气质面前,任何商业文化都变得如此苍白。自由,人文,浪漫,前卫似乎该算是法国文化的精髓了。正是如此,法国很早以来就成为很多追梦人的天堂,而这个梦想并非实实在在的名或利。看看我们的前人在这个国度里有何收获,我…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到了一年的终结时,总要说时光 荏苒,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但书其实还是 照样出,文章也还是照样写,但一年毕竟 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间量度,它既体现 我们生命的成长,又体现事物的变化的踪 迹。从今年的小说来看,大概有两个特点 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一批在文坛多年的作 家推出了自己的新作,这些新作都显示了 他们在这个新世纪再出发的努力,也是他 们尝试再度进入这个剧烈变化的图书市场 的尝试。另一方面,新的文学现象仍然在 快速发展。文学阅读的主力转向青少年的 状况仍然在延续着。如《诛仙》的热销就 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新世纪文学的新 的景观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相似文献   

17.
一直有朋友在问我,如果你说的危机到来了,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说实话,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一年下来,我发现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很惭愧,最后的答案也许是,如果危机可以那么容易就避免,那么危机也就不再是危机了。面对真正的危机,我们无处可逃。  相似文献   

18.
张颐武 《中关村》2006,(5):107-108
这里记下的是一些中国的创新者的足迹。他们都属于中关村,属于这个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新的中心,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正是和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历史有自己的命运,但如果历史里没有“人”的光彩,就会黯淡许多。正是这些人丰富了也充实了中关村,而中关村和这些人物一道,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灿烂、最迷人的景观。  相似文献   

19.
程桔华 《中关村》2006,(8):16-21
王振滔,这个名字曾经很多次出现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上。他行为的果敢,他思维的敏捷,甚至他道义的“叛逆”都化作一股强劲的力量,不仅使他自己所经营的奥康集团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也带动温州的制鞋企业在塑造品牌的道路上越级前进;王振滔,这个名字同时也深深地烙在许多人的心上,他所热衷的慈善事业,他所设立的奖学金,以及正在申报的个人基金,就像夏日的一阵凉风,清爽着人们的心田……他那略微有点发福的身材,以及那张始终面带微笑的脸,无时无刻不在向和他对话的人诠释着一种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会让第一次和他对话的人少一份拘谨,多一份坦然,并油…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0,(10):48-48
人民网报道:郭宝成。这个因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而全国闻名的县委书记,现在已经退居二线,到榆林市人大常委会任职。虽然离开了实权部门,但郭宝成表示,自己将在人大的位置上更好地为全民免费医院、为民生事业鼓与呼。他预言,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为期不远了。“‘十二五’期间肯定会有一些地方借鉴.‘神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