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卡工程”建设谈邮电部“绿卡工程”办公室自1986年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迅速。但一开始,办理业务仍是手工操作,效率低,易出错,营业人员劳动强度很大,更不能向用户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品种。相比之下,各专业银行...  相似文献   

2.
宋松 《中国邮政》1998,(5):19-19
浅谈ATM机在﹃绿卡工程﹄中的联网方式贵州省邮电管理局宋松自动柜员机(ATM)是金融计算机网的智能化终端。随着邮政储蓄计算机网建设的不断深入,ATM机在邮政储蓄计算机网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正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下面就ATM机在“绿卡工程”中的联网方...  相似文献   

3.
陈海舟 《中国邮政》1998,(10):26-28
一、前言在“绿卡工程”中使用销售点终端(POS)是邮政储蓄电子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是“绿卡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邮政金融来讲,建设POS系统,开发转帐消费业务已是迫在眉睫的事。1997年末,江苏省“绿卡办”将开发新业务的工作重点转向了POS消费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邮政储蓄现状的分析,综合比较了邮政储蓄和各专业银行之间的差距,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金融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正在实施中的“绿卡”工程将对邮政储蓄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对邮政储蓄的发展前景作了大胆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绿卡工程”的建设,使得邮政储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公众,同时使邮政储蓄业务具有了较强的竞争能力。邮政、电信分营之前,“绿卡工程”是由“邮电局”建设的,通信线路是“公免”线路,通信费用没有计入邮政储蓄的成本,所以也用不着考虑通信线路的类型和费用。但...  相似文献   

6.
王秋明 《中国邮政》1998,(10):34-35
为适应现代金融业电子化进程飞速发展的需要,提高邮政储蓄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1994年,原邮电部开始建设“绿卡工程”,在邮政储蓄业务中全面引入计算机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绿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到199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51个城...  相似文献   

7.
“绿卡”工程之容错技术无锡市邮电局孙锦生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工程(简称“绿卡”工程),是邮政部门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造工程。按照邮电部的统一规划,到2000年,全国将有500个城市的1万个网点上网运行。而这样一个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邮政》1996,(10):20-22
上海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系统上海市邮电管理局邮政金融计算机中心上海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期工程)是在UNISYSA11-222主机上实现的。目前,已有120个储蓄网点、106台ATM连接到主机,实现了邮电部“绿卡办”所确定的上海“绿卡”工程目标,即...  相似文献   

9.
布尔公司承担福建“绿卡工程”布尔公司在1995年承担了福建邮电3个城市的“绿卡工程”。1996年布尔公司又与福建省“绿卡办”签署了福建“绿卡”省网扩容项目。1996年底将全省的所有邮政储蓄网点连到福州、厦门、泉州的主机上。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邮电部重点技术改造工程——“绿卡工程”已进行了三年多,第一期五十一城市邮政储蓄主计算机中心都已建成.并通过北京部清算中心构成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网通存通兑系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个省市、46个城市中心、遍布全国300个市县、5.1300个网点.1,300台ATM机联网运行.“绿卡工程”已经不是简单地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而是邮政储蓄通存通兑的大网络,遍及全国960N平方公里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邮电部关于加快“绿卡工程”建设的意见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系统工程(以下简称“绿卡工程”)自1994年启动建设以来,在部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遵循工程建设的“五统一”原则,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共50个城市的“绿卡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梅国鑫 《中国邮政》1998,(10):24-25
“绿卡工程”(即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技术改造工程)自1994年开始建设,到今天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随着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建立和扩充,保证邮政金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绿卡工程”建设的实践,就如何提高“绿卡...  相似文献   

13.
根据绿卡工程中使用帧中继网络通信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帧中继网络的简单原理及收费原理,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应该怎样使用帧中继网络,以降低绿卡工程的网络通信费用,降低邮政储蓄业务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从为绿卡小中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出发,通过对邮政金融计算机网整体结构的阐述, 就绿卡小中心在绿卡工程中的位置、作用、特点、功能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利用了量化指标 进行研究,提出了方便邮政储蓄,降低通信费用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进而实现绿卡工程的规范 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年的建设,“绿卡工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利用“绿卡”网络发展实时代理业务谈点认识。一、代理业务现状以南京为例,目前邮政储蓄代收电话费、代扣集邮预订款等代理业务都采用预约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绿卡工程”建设的三点认识北京市南区邮电局徐学明“绿卡工程”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实现电子货币大范围流通而实施的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技术改造工程,是邮政实现“四网两机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绿卡工程”的建设已在相...  相似文献   

17.
海南"绿卡工程"建设谈海南省邮电管理局"绿卡工程"办公室一、概述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市场经济发展迅猛,邮政业务发展很快,邮政业务量以年均45.2%的幅度增长。邮政储蓄增长更快,1994年储蓄余额已达11.88亿元,储蓄利差收入达5173万元,占全省邮...  相似文献   

18.
沈全林 《中国邮政》1997,(10):20-21
关于做好绿卡工程前期工作的认识沈全林目前,全国已经有50个城市(地区)进行了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技术改造工程(以下简称“绿卡工程”)的建设,由于受区域、业务、规模和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建设的速度和周期相差很大。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下面对“绿卡工程”的...  相似文献   

19.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绿卡工程”建设1993年9月邮电部吴基传部长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议,决定加快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应用的步伐,充分利用邮电优势,利用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实现全国邮政储蓄的通存通取。并正式确定此项工程名称为“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联网技...  相似文献   

20.
夏鹰 《中国邮政》2001,(5):22-23
一、绿卡工程建设历程回顾 1.绿卡工程的启动 1993年,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组织领导下,“金卡工程”的建设迅速启动,确定在全国12个试点城市建设金卡交换中心,实现各银行卡网络的互联互通和银行卡的跨行交易。面对这一新的形势,1993年下半年,原邮电部决定,充分发挥邮电优势,利用分组交换网,建设邮政储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实现通存通取,以方便、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绿色为邮电行业的标志色,因此该工程简称为“绿卡工程”。 当时为绿卡工程下的定义是:绿卡工程是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