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镇化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空间体系,合理控制城镇区域的发展边界,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优化配置区域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土地资源,提高区域土地的系统功能和效益,构建适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空间体系,合理控制城镇区域的发展边界,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优化配置区域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土地资源,提高区域土地的系统功能和效益,构建适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鉴于土地资源的时空性特征十分明显,处于各个区位与阶段技术环境当中,不同土地元素组合之后所产生的功效与作用是不一样的。 在城市化规划建设工作的过程当中,土地资源与土地资金的优化配置可谓十分关键,所投入土地资源与资金的数量多少,和不同行业的发展之间密切相关,形成了很大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影响。 经过对相关土地资源和资金的科学分配与利用方式,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一方面,推动了土地利用管理机制的改革进程;另一方面,则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文章阐述城市化建设和土地资源及资金优化配置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说明了城市土地资源和资金优化配置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提出了城市土地资源和土地资金优化配置的有效策略,以便增强城市土地资源和资金优化配置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最基本的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状态下,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土地资源往往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因而土地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纯粹的市场配置,而需要进行必要的规划配置。本文试图从效率的角度对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和规划调控方式进行对比,从而论证土地资源规划配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站在城市经营的角度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战略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城市土地资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合理利用土地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本文通过研究近10年间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了在土地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锡盟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通过制定合理地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有计划地开发土地资源;通过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来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强草地资源的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草原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粮食产业主要存在的三大问题是土地保护问题、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和技术经济条件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二是要组建农民利益集团,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要推进粮食生产的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速的经济增长给江苏省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土地资源供给在江苏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速度。本文试图对该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提出了江苏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保护、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和土地资源的环境保护。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应确定开发目标、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开发资金计划,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实施。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要坚持开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杜明义 《商业研究》2012,(10):173-177
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健全农地市场制度与机制,如完善农地法律制度,确立市场交易规则;健全政府规制机制,严格市场监督、规范仲裁;建立土地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组织市场运作;扶持农地市场中介,逐步完备农地融资市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城乡统一社保体系等。惟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姚鑫  周慧秋 《商业研究》2012,(3):211-216
林地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关系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像严格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林地。我国耕地保护有18亿亩不可逾越的红线,林地保护同样需要划定红线目标。本文根据我国林地状况和林地保护利用,以及建设生态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满足产品需求等生态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2020年前须坚守46.8亿亩林地面积的"红线"保护目标,并从治理国土等9个方面再造林需求(生态需求)和满足国民生计等3个方面新植林需求(经济需求),计算出4.08亿公顷森林面积的具体目标预期。  相似文献   

13.
曹飞 《商业研究》2013,(1):211-216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土地市场乱象和长期高速持续的房价上涨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短期着重于抑制投机需求,中长期的政策则应逐渐减缓产业链上下游的市场垄断力量,消除产业链上下游双轨制,从根本上改善商品住房供需失衡矛盾。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失衡,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为此需要构建和完善基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的共生机制,以及基于行业协会的协调机制等嵌入机制,来实现我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嵌入制造业体系,以促进它们之间持续的协调发展。但是,这些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5.
广告产业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红 《商业研究》2008,(4):193-195
广告从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并没有引起广告学者和产业经济学家的足够重视。广告产业研究是广告产业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是广告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化和深化,拓宽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完善了广告学科体系,对指导中国广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工业园区地价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工业园区工业地价为例,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和成本——效益分析法阐述工业地价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并找出目前工业地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各工业园区政府的博弈关系和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北京市工业园区工业地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园区区位、工业园区产业性质和产业集聚度、协议出让土地所占比重、各工业园区的政策。另外,博弈在普通工业园区工业地价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地价主要是根据工业用地的成本效益确定,完善现行工业用地政策体系应当从多种途径着手。  相似文献   

17.
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及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揭示了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通讯和网络的发展,人力资源虚拟化对企业的产值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西安市工业企业的人和资源虚拟占有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带来了产业集群优势。对西安市当前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以西安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人力资源对西安市工业产值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国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但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往往竞相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策略反映了官员的行为驱动机制。本文基于2006—2015年我国289个地级市约34万宗工业用地出让的微观数据,按是否低于政策规定的最低出让价为标准,将工业用地出让划分为以地引资性质出让和正常出让两类。文章借助经济刺激政策的外生冲击,考察了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工业用地出让策略,并探讨了官员特征对出让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会显著减少地方政府以地引资性质的工业用地出让。而当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尽管财政压力增大,但由于体制外融资渠道增多,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以地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明显减弱,导致地方以地引资的出让面积显著增加。从官员的晋升激励来看,在刺激政策实施后,任期更长的官员更倾向于增加以地引资的工业用地出让。因此,应合理安排中央与地方的财力与事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式,同时构建起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干部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0—2007: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农地流转不足、流转不规范、没有体现转让者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影响着农地改革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的主体因素、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政策保护力度等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开展。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制约因素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建议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农户主体行为、农地流转市场和中介市场的建构,以及城乡统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