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俞玲 《特区经济》2012,(4):68-70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歧视理论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工资差距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是导致农民工低收入的主要原因,其中教育对工资差距具有决定性影响;歧视对农民工收入起重要作用,其中反向歧视已成为农民工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实现农民工收入增长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一手抓制度改革消除对城镇职工的保护和偏袒。  相似文献   

2.
在农民工不断向城市转移与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职业歧视、待遇歧视、非正式制度歧视、人力资本投资歧视以及身份歧视等。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和损害。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法律制度,逐步取消农民工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进行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张智勇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19-122
传统的就业歧视理论往往忽略歧视形成中的非制度因素。文章结合农民工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和就业保障等问题,从户籍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中所受歧视的制度性根源,指出投资地区热点的转换并不是引起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用工短缺的真正原因,户籍制度造成的就业歧视和工资差异才是该地区民工荒形成的背后力量。  相似文献   

4.
探寻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彪 《乡镇经济》2007,(11):67-69
近年来,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的问题愈加严重。农民工就业歧视行为的存在,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因此,要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就必须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力度。文章力图从政府、雇主以及农民工自身层面来寻求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红卫 《特区经济》2006,(3):237-238
“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是当前我国西部农村普遍存在的怪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土地制度固有的问题,也有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问题,还有农民工就业受歧视和农村退耕还林政策欠完善的问题。根据西部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以及造成该现象的多重原因,消除这一现象,必须走土地股份化的路子,并在此基础上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规划和完善退耕还林草政策。  相似文献   

6.
吴义太 《特区经济》2010,(2):257-25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也是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基本权利。我国农民工平等就业权还存在如地方政府政策歧视、工时报酬违规突出、社会保障严重缺乏、就业培训相当有限、事实劳动关系普遍等问题。要确实保障我国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的表达机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9.
教育资源供应还存在城乡分离: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还没有真正享受教育公平;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无相关实施细则,入学仍然有限制。同时,就业制度也城乡有别。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无论从现状还是未来看,和城市居民一样,农民工无疑已经成为城市的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虽然近年国家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管理服务政策的调整,使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得到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就业机会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使农民工在就业中遭遇歧视。这不仅在短期内损害农民工的权益,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有碍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更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因此,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给农民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平等就业权对于农民工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人权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农民工的独立生存和发展。由于本文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户籍歧视角度来分析其平等就业权实现遭遇障碍的法律原因,从而找到矫治就业户籍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为农民工创造出良好的就业环境,进而也能为"三农"问题解决、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安居存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子女受教育、社会保障、权益保障、土地制度、管理制度等障碍和制约。构建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法律保障体系,要清理并修改已有的法律制度,加紧制定新的法律制度。要强化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的执法力度,必须建立一种城乡统一的制度,让农民工自然而然地进城稳定就业、乐于安居。  相似文献   

13.
赖丽华 《老区建设》2009,(18):25-27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遭受着严重的就业歧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目前对禁止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立法相当薄弱。文章认为应从破解制度性根源着手,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完全取消户籍背后捆绑的不平等待遇。在技术上,尽快建立以《禁止就业歧视法》为基本法律的系统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以完善的立法遏制农民工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开始了由政府出资对亿万农民工进行培训的阳光工程.阳光工程具有政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实施中主要存在城乡就业壁垒难以根本消除、资金投入机制不完善、农民工培训需求不高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增加各级政府资金投入,明确政府、企业、农民工的资金投入责任,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科学预测农民工培训需求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民工进城规模的加大,农民在就业上面临的困境越发突出.由于其自身主观素质原因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结构、法制缺陷、政府管理不到位等客观原因,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遭遇了各种困境.农民工要走出就业困境,需要从主观上提高自身素质,客观上需要政府:法律、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三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妥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应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体、城市社会为补充、兼之以农民工自身不断完善的三维对策。文章认为,政府方面应采取相关经济政策扶植中小企业,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并为其提供相关培训,建立健全针对农民工的各种保障体系等;城市方面则应首先从心理上消除对农民工的身份歧视,帮助他们扩大社会关系网络;农民工自身则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类平 《中国城市经济》2011,(3X):262-262
农民工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群体,随着人数增多,有城市化的迫切需求。这有利于我们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国特色的城乡人口转移和城乡和谐发展。但是农民工市民化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有社会原因、制度原因、农民工自身原因,本文主要是探讨农民工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制度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宏耀 《当代陕西》2008,(11):10-11
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9.
浙江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把握浙江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长子中 《北方经济》2010,(11):17-19
一、将农民工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成为统筹城乡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部分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巨大浪潮冲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