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云波 《绿色财会》2007,(10):47-47
资产减值最早是从两则两制中的坏账准备进入我们中国会计人的视野的,到股份公司会计制度计提四项准备,再到企业会计制度计提八项准备,我们的监管层不断地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要夯实资产,挤干水分,要不断地贯彻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或有负债等方面,在谨慎性原则下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生产和发展方面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提升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力是当前企业发展关注的重点.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准则,针对不确定性或风险的情况下,通过谨慎处理,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同时合理预计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从而有效提升会计核算水平,助力企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为此,改革后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但在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循谨慎性原则,是仍需给予重视并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及看法。一、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采用的依据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的预计”。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少预计收入和净收益,多预计损失和费用,其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会计的不确定性有两个主要来源:第一,会计信息一般与预期在未来持续存在的实体有关.第二,会计计量常被假定为代表那些需要对其不确定的未来数额加以估计的财产的货币所表现.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个方面。扩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范围.有利于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应用广泛,涉及会计事项的诸多方面。合理、恰当的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鉴于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这一原则在会计实务中被屡屡强调。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不应违背真实性原则,即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应保证其会计信息的记录及披露应该客观真实,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及赢利情况。否则,若因运用谨慎性原则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则违背了谨慎性原则的初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因过于强调谨慎性原则,致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不少缺陷,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我国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以及减值损失的转回等.本文从会计实务角度,对资产减值相关规范在执行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针对谨慎性原则在中国上市公司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会计制度、提高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社会审计外部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所谓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即资产减值是在谨慎性原则下,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但可能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哪一方面并未统一明确,并未做出全面系统的规定,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计量基础缺乏统一标准,对一些财务处理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方法,导致在会计实务中人为的可操作性。为此,有必要对资产减值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规定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通过比较,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保证了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营责任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在实务处理中应坚持保守主义观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将谨慎性原则列为我国会计实务的一大原则。本文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表现和全面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2000]6号<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以下简称<或有事项>),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或有事项>体现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一方面,它明确了对于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计量以及披露,在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它包含了对于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的一些修正和改进,因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一般具体会计准则仅就某具体事项进行规范的含义,而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基本会计准则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一、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审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项历史悠久而影响深远的一种计量原则。1993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谨慎性原则,在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这一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谨慎性原则的宗旨就是对会计期间内可能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损失应该列入本期的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中,对于本期可能发生的各种收益则不列入本期的收益中。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总体上看新准则的整体适用性提高了,且加大了会计专业判断的难度。企业能否正确理解并准确实施,关系到准则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以后逐步向非上市公司推行。但是,鉴于国内的特定环境,本次进一步趋同后的两套准则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包括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