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与文化》2008,(6):18-19
“金环”,这家只有300名员工、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国有控股小企业,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却让一支线、一根针、一把刀的小产品做成了大市场,成为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市场中的龙头老大,不仅产品的品牌被誉为“上海市著名商标”,而且企业经营业绩逐年递增:2003年至2007年间,销售收入由2784.36万元增长到8067.68万元,  相似文献   

2.
《江苏企业管理》2011,(2):42-42
工信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行业80%以上企业制订、实施明确的品牌战略: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3%.自主品牌出口比例不低于30%: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形成三至五个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进  赖晓东 《经济界》2002,(2):80-82
当前社会各界已普遍开始重视。关心和支持民营经济,尽力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在发展中自身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是上至中央下至普通百姓都很关注的问题。 问题一: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民营经济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多数企业长不大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人才的聚集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见图一). 产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开发、品牌、销售网络等。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商业判断能力和与资本市场的对…  相似文献   

4.
当前,品牌扩散战略己成为许多企业谋求成长、增强市场势力、遏制竞争者进入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日化用品行业应用扩展的Hotelling模型分析了在位企业可以利用品牌扩散战略在获取经济利润的同时,成功阻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相似文献   

5.
传播企业文化 塑造知名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由过去的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是企业综合素质的较量,一个企业若没有名牌产品,就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一个企业如果不是名牌企业,它的市场空间就非常狭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名牌企业,就没有国家竞争力。企业的品牌塑造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实力,因此十分重要。品牌塑造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名牌。  相似文献   

6.
“我历来主张要打造企业人格化的品牌魅力。就一个自然人而言,需要以个人的人格魅力立足于社会,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的资信建设:”对于诚信与企业品牌建设,湘西吉首光彩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张昌政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表示,企业的资信建设能够铸就企业的品牌魅力,提升企业的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引来更多公众的关注,使自己企业所开发的产品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占领更大的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3,(79):44-45
“房地产企业的品牌运营和资本运营”是现代房地产企业在资讯丰富、变化迅速的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课题。品牌是房地产企业市场运营的旗帜,是房地产企业资源投入累计的载体,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房地产企业真正长远的成功,就是房地产品牌运营的成功。品牌,是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8.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充满竞争的朝阳产业,经过20多年的摸索、实践,在我国已得到蓬勃发展。目前,物业市场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代表着企业形象,品牌标志着竞争地位,品牌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物业市场日益规范的条件下,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创建物业服务品牌,是物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因此,品牌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品牌是现代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地位的象征,品牌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江苏宝源电缆料有限公司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创新之路,在众多的电缆料企业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构建具有强势品牌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方面的综合优势。我国是品牌弱国,面对拥有强大品牌竞争力的国际品牌对国内本土品牌的蚕食,如何提升我国国内品牌竞争力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本文旨在分析了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现状,着重从企业现存问题上浅析了如何从企业内部来构建强势品牌竞争力,希望能为我国企业品牌管理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分为软核心竞争力和硬核心竞争力。硬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形式为主特征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硬核心竞争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而软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品牌等专有资源的有机组合,他们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市场份额。相对于硬核心竞争力来讲,软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更难识别与模仿,更具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俊 《质量春秋》2007,(3):23-28
凝聚着巨大无形资产的品牌,是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市场资源优先分配权的强大武器,其价值已从企业延伸到了国家。具有更大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和国家竞争力的载体。本文综述品牌、品牌价值的基本内涵,针对目前企业品牌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就企业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饮料行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的饮料品牌。但是,其中有些品牌由于品牌经营失当,呈现出品牌认可度下降、市场占有率降低、综合竞争力减弱等品牌老化现象。有些品牌甚至由此而退出了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腾飞也就有20多年的历史,因此,目前还很少有人对品牌老化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饮料品牌老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对国内饮料品牌老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期为中国企业跳出品牌老化的瓶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02,(4):46-46
1检查企业的战略基础检查企业的战略基础,最主要的是评估企业自身是否具有核心能力,应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检查:(1)产品竞争力。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不一定是最终产品,它可以是中间品,也可以是零部件、原材料、配方等。最好有自己的品牌,至少有很好的产品覆盖率。(2)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市场是复杂多变、需求多样的,首先需要通过市场细分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可提供有效服务的部分和层次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而把经营专业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技术竞争力。企业要有…  相似文献   

15.
孙山河 《企业活力》2006,(10):40-41
一、品牌战略与无品牌战略的内涵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品牌战略首先是战略,是许多企业总体战略构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品牌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则只能是策略而不是战略。因此企业必须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而品牌也的确能够发挥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如果品牌不可能成为某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品牌同样难以上升到战略高度。并且品牌最终必须为企业获取长期的差别化利润。品牌战略必须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根据价格定位不同,品牌可分为大众品牌和奢侈品品牌。大众品牌如可口可乐、娃哈哈、高露洁、强生.这些品牌价格定位适中,顾客群体广泛,有大量忠诚顾客高频次的购买,最终这些品牌通过顾客大量消费,导致企业规模化生产而获取规模效益,获取规模利润。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科技进步快、产品更新快、市场变化快、需求多样化和竞争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企业间竞争模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竞争、服务竞争、速度竞争、品牌竞争为主,而最为有效、也最为成功的则是以质量、服务、个性化、满足需求等综合竞争力为内涵的品牌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携其强势品牌抢滩中国市场,向国人展示了其创造和营销品牌的巨大成就,并让国内企业真正感受到品牌资产的魅力。品牌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质量是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品牌的产…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博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国内知名企业抓住世博这一契机,实施品牌战略对提升企业品牌有积极作用。知名企业的品牌得到国内外认可,可进入全球市场特别是成熟的欧美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扬州亚星集团应把握上海世博会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最新型车款,在豪华客车市场夺得先机,提高企业品牌。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资产,它不仅反映企业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企业综合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持续发展后劲。近几年,莱钢特殊钢厂以“品牌特钢,追求卓越”为目标,以品牌做支撑,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实施产品品牌升级计划,加快了企业发展,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打造产品品牌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获取丰厚经济利益的有效措施。要打造具有市场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就必须在狠抓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和宣传推广品牌的同时,广泛聚集人才,确保品牌竞争的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国空调行业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年:原材料涨价、压缩机紧缺、价格竞争激烈,靠低价格冲击市场的中小品牌纷纷落马,有近200个空调品牌退出市场,三线品牌面临被整体淘汰的局面。就是在这种严峻的竞争形势下,TCL空调——一个进入空调行业仅仅4年多的“新兵”,却取得了骄人业绩,是唯一一家从三线品牌跃入二线品牌行列的空调企业。下面两篇文章分别从总体策略和内部管理创新方面来详细解读TCL空调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