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的交通法有个重要特点——行人享受特别的关照。当行人正在或将要穿越斑马线的时候,车辆要停驶或低速行驶,等待行人过去,车辆要拐弯时,如果车辆和行人都是绿灯,一定要让行人先过。驾驶员自觉礼让行人,行人也很守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2.
尽管这种处罚措施让违规的行人感到很不舒服,但实际效果却很不错。披上湿漉漉毯子的难受滋味.不少行人规矩了很多,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人和车辆汇聚、疏散的重要场所,当行人和车辆之间发生冲突时,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违反交通信号是导致交通事故最多的行人违法行为。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行人过街行为进行研究,比如对西安市三个交叉口数据进行分析并构建行人过街交通模型、研究城市道路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行为倾向、通过SP调查对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进行分析并构建行人过街危险度和行为安全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司机李小明说的那些现象我有同感,有些话说得很尖刻也可以理解。同时,我也觉得李小明对交通管理工作是很支持的,因此,我对李小明发自内心说出来的话,表示感谢。说起骑车人和行人的交通违章,管理起来也确实比较难。但是,大部分人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管理到位,他们是能遵守交通法规的。那些任意违章、蛮不讲理的人,只是极少数。只要形成了整治秩序的氛围,少数人就几乎没有了,长安街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在东西长安街,骑自行车和行人交通违章的现象就少多了,有时几乎看不到。我们交警心里也清楚,不把骑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违章管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道路越修越好,然而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存在着诸多人、车、路发展不协调的因素。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秩序是很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汽车通过斑马线时,驾驶人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还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都体现着汽车社会的文明程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可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每一位驾驶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驾驶人的自我修养,更是城市文明的展现。  相似文献   

6.
受道路条件限制,我国很多公路和城市道路还是混合交通模式,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非机动车、行人借道通行造成的突发险情。这就要求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车时不仅要遵章守法,还要能够随时正确处理突发险情。假如驾驶员对突发险情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事故并加重事故损害后果。笔者曾参与了几起因处理突发险情不当造成的特大事故的现场勘查工作,有所感悟。钟某驾驶一辆丰田12座面包车(搭乘22人)行驶至105国道一村庄路段,前方突然出现一个行人,钟某向左打方向避让,结果将行人撞倒后又与相对方向行驶的一辆三菱大货车相撞,造成行人和车上乘客…  相似文献   

7.
采访地点:山东省青岛市街头采访时间:2006年3月2日采访对象:市民李女士,60岁,退休职工记者:请问您对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有什么看法?李女士:我觉得国家的法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没什么力度,汽车违法了又罚款又扣证,行人和自行车违法了就不怎么管,特别是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的现象很多,把汽车吓得左拐右拐,撞了人怎么办?这可是个严重的事。交警可能是不愿意管或者是管不过来吧?反正没见谁被罚过。前些年,应该是上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吧,行人都很注意,谁要是不走人行道,闯红灯,会被人笑话“一看就是外地人,不懂规矩。”谁违反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8.
现在,全国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正在开展交通秩序大整顿活动,对机动车超载、酒后开车、疲劳驾驶和非机动车、行人的违章进行大力整顿,我们老百姓非常赞成。我们非常愿意看到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有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但是,在整顿交通秩序活动中,交警只注重整顿严重违章,而忽视了一般违章。如机动车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减速慢行,注意避让行人。我今年50多岁了,非常注意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时从不乱穿,很自觉地走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可是,有些驾驶员开车太野,不管人行横道里有没有行人,他们都是快速通过,使人行横道里的行人…  相似文献   

9.
事故     
《道路交通管理》2011,(5):62-63
问:一辆轿车沿慢速车道由西向东行驶,一行人在人行横道上由南向北横过道路,轿车发现行人横过道路就减速让行人先行。行人过了慢速车道在快速车道上发现有一辆客车驶来,就后退避让客车,客车发现行人也停车让行了。轿车等行人过来慢速车道就起步向前,没想到行人突然后退,来不及避让撞到行人,致行人受伤。对行人突然后退的行为能否定责?  相似文献   

10.
事故     
《道路交通管理》2014,(8):52-52
正问:我是一名驾校学员,5月份刚考完科目二,现在正在驾校练习外路驾驶技能,培训驾校通知我6月份将参加科目三的考试,因培训驾校学员较多,每天练习不了几次,我在没有教练员陪同的情况下驾驶自己的车上道路练习驾驶技能时,撞到一名横过道路的行人,造成行人受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我负事故全部责任,办案民警告知我,因无证驾驶要先期对我进行行政处罚,如果行人经鉴定构成重伤还要追究我的刑事责任。我很迷茫,因为在前期培训中授课老师讲过,学员发生交通事故应由教练员承担责任,请问办案机关能按照无证驾驶先期对我进行  相似文献   

11.
张三乐同志提到的在些司机开车太野,使人行横道里的行人没有安全感,确实存在。有些司机在开车经过人行横过时,唯我独尊,横冲直撞,也不减速,使人行横道的行人惊慌躲避。这种行为违反交通法规关于车辆行经人行横道必须减速让行,注意避让来往行人的规定。我们交警有责任进行纠正。但是,交警人数有限,不可能守住每一个人行横道,汽车在人行横道不减速让行的现象经常得不到纠正,老百姓缺乏安全感。作为交警,我们心里也很着急。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公安机关也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以加大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用现…  相似文献   

12.
<正>在浙江杭州,"斑马线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无论是在主城区还是在景区,当行人或自行车走在斑马线上时,行驶中的机动车均会习惯性地在斑马线外停下来,等待对方通过。曾有外地到杭州的游客在网帖中如此描述自己对杭州"礼让斑马线"的感觉——杭州的"车让人"让自己"不习惯",而等到回家后自己还是"很不习惯"。让我们先把镜头拉回2016年9月——杭州成功举办了G20国际峰  相似文献   

13.
<正>道路上的斑马线,即人行横道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生命线,对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人身安全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礼让斑马线、尊重行人,不仅是文明行车的一种社会道德,更是一项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斑马线应当如何设置才能既规范又能满足行人安全过街的需求呢?相关标准规范对此进行了规定,如《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了解清楚行人行动的起点和终点后,行人的运动方向就会形成一条轨迹。行人运动轨迹与机动车运行轨迹的交点就是接触点  相似文献   

15.
事故     
<正>问:我是一名律师,近日,我的当事人驾驶车辆将一名行人撞倒,行人晕迷。之后他将该名行人移至路外后驾车驶离。行人自行苏醒后报警。我认为这就是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但当地公安机关以我的当事人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立案。请问公安机关的决定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6.
滑县交通安全小卫士上岗文图/孟祥国大哥大,方向盘,同时使用很危险、十字路口易闯祸,一看二慢三通过。近日,河南省滑县道口镇第一初级中学的10名学生身着统一服装,骑着装饰别致的自行车出现在大街上。这些自行车上的车载喇叭不停广播,提示着行人注  相似文献   

17.
<正>斑马线是生命线,是受法律保护的、保障行人通行安全的重要屏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车、路的快速增长使得城市交通冲突点不断,斑马线本该拥有的安全空间受到了严峻挑战。斑马线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扰乱了正常的通行秩序,刮蹭、冲撞行人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行人的通行权益,威胁着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18.
行人在人行横道内横过道路具有绝对的优先权。所有车辆在行经人行横道时,如遇行人在人行横道内行走,则必须停车避让,因而人行横道又被称为行人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安全岛指的是设置在车行道中间,供行人横穿道路临时停留的有物体隔离的区域,也就是行人在不能一次完成过街行为时所需的安全停候区,一般设置在道路宽度大于25米的路段上。它通常设置在人行斑马线、道路中心线上,在岛的两端还各竖立坚固的半月形防撞隔离设施,夜间在车灯的照耀下会发出亮光,既给行人心理上提供安全感,也可防止一般速度下车辆的碰撞。在道路中央设置行人安全岛,可以把行人过街的活动分为两个过程,每个过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式过马路"形象、直观地揭示了当前行人乱闯红灯的不文明现象,凸显了行人文明交通意识的缺失。要猛药去疴,就是要找准导致行人交通违法的"法门",综合施治,才能在人行道上建立文明的交通环境。导致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原因:一方面,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民众价值取向多样,表现出对文明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的集体淡漠。"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明知违法,却集体破坏公共规则的表现。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由于警力有限,无警路口的行人交通违法不受约束;民警日常工作中侧重于机动车违法惩治,对行人交通违法的管理力度不够。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