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范式对转型国家的危害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成为主导前苏东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并引发了严重的转型危机,而当前源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再次给转型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出新自由主义这种极端私有化、绝对自由化的转型战略的内在弊端,它所造就的畸形经济体制在市场秩序、产权制度、金融体制、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及政府治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无效性,从而成为导致危机加剧的深层制度根源。经历危机洗礼后,转型国家势必要对指导本国转型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做出重大调整,探寻到一条超越新自由主义的有效转型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2007年至今,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上演的两场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谷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主流指导思想的争论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而对目前由凯恩斯主义思想主导的危机救助方案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都无法对危机免疫。  相似文献   

3.
尽管新自由主义被普遍指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在危机爆发以来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但至今仍然没有消逝,且在部分国家有加强之势。从新自由主义自身的原因来看,它不仅创造了实力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保障了2008年危机之后政治上的屹立不倒,而且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从外部原因来看,新自由主义之后缺乏有力的替代方案。导致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目前没有出现,而作为根本替代道路的21世纪社会主义还处于缓慢的探索过程中。以上这些因素,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有可能继续面临新自由主义统治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西方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思潮迅速在全世界开始流行.作为一种经济思想流派体系,新自由主义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近20多年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抑或是社会转型国家,还是在新兴工业体国家,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造成了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可以主要从所有制、公共服务机制和政府职权范围三方面得到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融自由化所导致的的金融过度创新。由于监管体制的漏洞、货币政策的变动、企业制度的变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风险防范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使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理论根据上归因于经济新自由主义者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提出的主张,目前是应该回归凯恩斯主义还是走第三条道路,以及是否还有其他摆脱危机的路径,期待危机中出现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经济理论、政治纲领和政策手段。拉美、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除了自身未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外,从外部来看,无疑是中了"新自由主义"的圈套。中国已步入中上等收入国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的侵蚀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着危机的不断扩散,演变成了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的实体经济造成了损伤。对于危机的发生,美国金融监管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监督力度的不足导致危机不断的扩散与难以控制,这也否定了新古典自由主义关于政府在市场中仅仅作为"守夜人"存在的相关观点。本文将结合美国政府对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和经验,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我国金融市场稳定有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必须排除新自由主义对改革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新自由主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则主张实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我们要建立的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而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宏观调控,主张市场经济万能。马克思主义改革观与新自由主义改革观的分歧,归根结底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9.
眼下的这场20世纪大萧条之后最深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提出了许多问题。不仅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有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其中包括了社会思潮的问题。危机发生之后,国际上许多学者和政界人士认为,它与自撒切尔、里根以来的新保守主义所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不无关系。左翼学者如哈贝马斯认为,它预示着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相似文献   

10.
鲁岩  于保中 《现代经济》2009,8(1):116-117,122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新自由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不能搞次级贷款,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防范金融危机,加强金融监管,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要相辅相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起始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代形式。尽管现在已经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结束。站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制度原因,资本疯狂的增值本性是机制原因,过度的消费、金融创新、资本虚拟化破坏了与实体经济的平衡是体制原因,全球化是金融危机世界传播的不自觉的工具。批判和反思这场金融危机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这是重建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秩序的又一次机会,这在很多方面给现代世界经济发展提了一个醒。  相似文献   

12.
中东欧的经济转轨国家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比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与这些国家转型后形成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各转型经济体因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比较优势的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但面临着性质大体相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原因、对策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危机发生后,以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为目的的传统产业会受到重大冲击。与此不同,文化产业却在经济危机中逆势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抗衰性。经济危机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文化产业的抗衰性,既为减缓经济衰退做出了直接贡献,又具有精神抚慰和激励作用,为人们战胜经济衰退提供了精神力量。文化产业之所以在经济危机中具有抗衰性,是因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具有"口红效应",文化产业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功能。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抗衰性作用,努力建设成文化产业强国。  相似文献   

15.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7.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8.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万解秋教授认为,欧债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失衡,低效率的经济运行和增长动力的衰退,难以用国家债务来填补,当然也不可能用发行货币来解决,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债务危机是这种经济衰退危机的必然表现,而仅仅想通过债务发行和货币投放就能解决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它有可能招致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危机,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引以为戒的。白永秀教授认为,欧债危机从深层原因来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责任与权利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钱津研究员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是市场化的信用危机,而是政府信用的危机。传统的陈旧的货币理论直接导致了经济相对脆弱的一些欧洲国家在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自家政府财务的危机。从本质上看,欧洲债务危机是一个货币理论亟需转换和推进的问题。余斌研究员则认为,欧债危机不同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危机,它更多地是一场人为的危机。他进一步指出,如果中国大量持有欧债,那么欧盟和德法金融寡头必然会以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如设置人权话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机迫使中国同样贬值所持有的欧债,借机掠夺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0.
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全面落后的外围国家,而2007年金融危机则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但两者都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都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两次金融危机成因的共同点在于金融监管缺位、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相对较低的居民收入、过度的国家干预、全球经济失衡、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流动性泛滥、技术创新衰竭和市场经济进行周期性调整。两次危机成因的不同点包括引发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震源、技术创新衰竭具体类型、具体制度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