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杜贵波 《活力》2014,(22):33-33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受灾、目睹灾难或参与救灾的人员中,有30%-58%的人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候。记者作为需要第一时间赶赴灾难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的工作人员,在经常性地与创伤事件接触过程中,当应激源刺激强度超过承受力时易现职业创伤症状,若不能正确面对并有效调适,则可能产生长期心理障碍甚至人格损伤。因此,关注灾害报道中记者的心理健康,了解记者会出现哪些异常表现,有利于为早期调适记者不良情绪提供帮助,也有利于记者克服异常心理,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大地震,灾难顷刻间夺走了几万人的生命.地震过后,有心理专家说,四川地震的幸存者正在面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由于感到自己幸存下来而同伴却相继死去的"罪过",所以即便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也很难再适应原来的生活,会长时间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包围.如果缺乏必要的心理调整,这一事件带来的心理阴影很长时间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3.
刘萍 《乡镇论坛》2008,(16):46-46
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 美国红十字会的灾难心理卫生服务项目干预标准中提出了灾后心理干预的下述三种常用方法:减压、危机干预和分享报告。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危机事件后进行心理干预的意义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外部环境飞速变化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灾难或危机事件发生后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危机干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和社会不可或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人类遇到了很多大的灾难,包括印度洋海啸、中国汶川地震、海地地震、日本海啸地震等。当这些灾难发生的时候,IBM公司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的客户,比如客户机房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客户会希望在这样一个最关键的时候需要IBM的人24小时守候在那边。同时,IBM第一个想到的还有员工和他们家庭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在蜈蚣博弈中运用逆推归纳法具有不稳定性以及混合策略的存在,无论是理性人假设发生偏离和理性人假设不发生偏离的情况下,逆推归纳法解蜈蚣博弈都具有不合理性。采用预期心理的方法可以预测蜈蚣博弈结果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通过第三方的实验数据检验,蜈蚣博弈结果会以70 %的概率出现在预期心理预测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吕海霞 《价值工程》2010,29(20):103-104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演化为心理危机,进而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创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惠 《活力》2010,(17)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校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扩建学校,到提高升学率,无不发生着变化,但是心理问题尤其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这样青少年所背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沉重,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所以青少年灾难心理危机干预问题摆到了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9.
《乡镇论坛》2008,(17):47-47
有一些孩子,比较容易在灾难后出现严重的症状。这里所指的“高危险群”,就是这些在地震后,特别容易出现严重灾后创伤的儿童。他们也比较容易因为强烈而持续的症状,影响到未来情绪、认知以及人格结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策与管理》2008,(11):106-107
9·11之后,危机后心理干预是一个新的课题。如果不经历9·11,人们对于心理干预也许根本没有意识。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一时的治疗手段,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自我心理调节,尤其是处于灾难中的心理调节,根本就是鬼扯。有确切的调查,9·11之后,能够往灾难孛存活下来的人,都经过平时经验和训练的,包括心理承受训练、耐力持久训练、镇静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08,(16):42-43
地震灾难心理的一般特征及危害 (1)极易产生灾难心理共鸣,互相“传染”。 (2)具有长期效应。 (3)对政府和外来力量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等待物质的帮助,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外来的心理安抚。  相似文献   

12.
杨国栋 《活力》2012,(23):92-92
2008年的"5·12"地震,2010年以来的旱灾、玉树地震等重大灾难事件发生后,几乎全国上下都通过媒体的报道了解了灾区的受灾、救灾情况和灾后重建工作的进行,受众自然而然地把焦点聚集在了镜头前面,关心着受灾群众的生活、恢复重建,甚至于他们的喜怒哀乐,但是镜头后面和镜头前不是主角的记者们却难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危机后,企业员工也会出现心理危机的现象,而如何及时处理员工的危机心理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员工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出发,给出了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心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于璐  熊韦锐 《企业研究》2011,(3):151-151
近年来,各种灾难频繁小断发生。国家与人民在这些灾难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不仅仅是物质与财富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与心灵的损失。对于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来说,如果没有系统的心理辅导,他们的未来成长将会笼罩着巨大的阴影。因此,虽然灾难已过,但是对于灾区人民心理健康的关注依然需要持续。  相似文献   

15.
近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多次发生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的发生,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地震相对于其他的灾难有其独特的特点,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料性,它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灾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10例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评,考察了不同年龄阶段癌症患者的抑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癌症患者罹患抑郁症的比率为8%,青壮年癌症患者罹患抑郁症的比率为13%,中年癌症患者罹患抑郁症的比率为40%,老年癌症患者罹患抑郁症的比率为13%。青少年和青壮年的癌症患者尽管罹患抑郁症的比率显著低于中年人的癌症患者,但是,在可能罹患抑郁症的比率上,青少年和青壮年的癌症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研究还发现,在自杀倾向、抑郁情绪、有罪感等方面,大部分40岁以上的癌症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应根据患者心理困扰的相关因素及原因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本研究对于降低其心理困扰程度,对于患者的临床康复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晓平 《中外管理》2011,(5):126-126
身为管理者或组织领导者,如何在危机中进行心理自救并帮助周围的员工?日本东北部海域3月11日发生9级大地震之后引发核泄漏,给全球带来恐慌与危机。危机,往往是那些远远超出当事人应对能力的重大压力事件,可能是地震、战争、恐怖袭击等波及面广的自然或人为灾难,也可能是车祸、失业、丧偶等个人生活变故。  相似文献   

18.
蒋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169-170
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对大学生成才和高校安全稳定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本文力图构建一个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预防与干预研究的方案和体系,从开展心理危机预防性教育、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方案以及健全危机后干预机制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力求使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企业分布众多,煤矿事故也频繁发生。在这些事故发生的背后,基于不安全心理的人为因素是其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心理必然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出现,很容易直接酿成煤矿事故。为此,必须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减少不安全心理因素的影响,控制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整个企业的安全。本文主要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常见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域主要问题,以及建设安全文化的有效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灾难在这一刻突降……二00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八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