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志文 《商业会计》2013,(1):109-111
本文首先从公司治理、公共治理和法律制度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公司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成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大股东监控、经理人选择和激励、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资本市场监管和内部控制及其披露机制五个层面提出遏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量的企业集团活跃在资本市场中,在这些企业集团内部几乎都存在着频繁的内部资本配置行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也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是否有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运用大样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别对30家H股上市公司和其中2家公司的内部资本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找出导致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以便今后有效的指导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改善配置效率.研究表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总体是有效的,但是也有部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3.
角雪岭 《商业时代》2007,(16):49-51
公司控制权实质上是将各项权能界定给不同经济主体而形成的控制权配置,以及对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及行为确定相应的规则,由此实现公司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权分别配置给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三个层面。在实践中,控制权配置背离了“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应”的理论原则,出现了经理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两种模式,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及其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并使用2001-2004年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控制公司特征因素后研究发现:首先,大股东控制权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但大股东类型不同,影响也不同。其次,在股权比较分散、前几大股东相互制衡的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控制权对长期资本结构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术界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主要集中在配置效率问题,有关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形式以及活跃程度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关联交易的测度间接说明。中国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使得关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的重要手段。其应有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及提高公司业绩的功能被严重扭曲弱化。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作为一种创新的企业并购和重组手段,不仅能减少关联交易中存在的种种不正当行为,还能通过对企业内部资产和业务的重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整体上市和非整体上市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多元化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管理失控,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层激励方式单一,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理论体系不健全。对管理层激励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从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层面系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理论,构建管理层激励和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模型,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体系,调节和管理企业集团内部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本需求、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司控制权体现在不同的公司权力结构中,控制权结构不同,公司行为也存在差异,而控制权的核心是财务控制权.因此随着企业对知识资本、外部资源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日益关注,基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研究对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茂平  向凯 《商业时代》2012,(17):68-70
大股东控制是目前国内外公司治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体现着大股东的侵害水平。本文分析发现其平均值比较高;不同产业中,第二三产业中的控制权私人收益较高。在内部影响因素中,发现公司经营状况越好,投资者的利益越容易得到保护;在外部影响因素中,发现市场化程度、中介组织发育与法制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都与控制权私有收益都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家族企业融介社会管理资本的有效途径是引进职业经理人,企业主与经理人之间有效率的控制权安排,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积极作用。以往的研究关注于控制权的转移障碍问题,不能很好解释企业内部权力配置。应以控制权安排为核心,在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企业控制权安排对经理人的隐性激励效果以及影响控制权安排效率(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这将有助于提出改进中小家族企业控制权安排效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琪  欧阳涤非 《现代商业》2013,(34):103-105
本文以医药行业太极集团为例,探究发展战略对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行为的影响,测度其配置效率并观测相应的市场反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集团内部资本配置与集团战略结合分析,并将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非上市公司数据纳入统计范围,突破以往实证研究的局限性。我们发现:太极集团发展战略对内部资本市场配置的影响是积极且有效的。太极集团将旗下太极实业的资本配置给子公司桐君阁并非是让其单独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做大桐君阁的医药销售平台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西南药业的产品竞争力,最终实现"西药快上"的跃进式上升。同时,该战略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良好反馈。本文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提供了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2015,(13)
在我国,大股东占有绝大数股份,拥有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们利用这些控制权直接或间接的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且这种侵害方式有许多种。如直接占用资金、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阻碍了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大股东侵害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来规范大股东的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集团的逐步形成,同时内部资本市场也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而逐渐形成。与外部的资本市场相比,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治理水平,提升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文章通过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功能及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完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财务协调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深沪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17-2019年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控制权私利、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越多,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进行向上盈余管理;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在部分样本下显著负相关;同一程度大股东资金占用水平下,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有轻微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模型假定1.控制权竞争主体。i=l,为境外战略投资者,i=2,为国有大股东;两大大股东内部均体现为利益一致性集团,除两大股东之外的小股东用s表示。2.股东持有股份比例。总体股份为单位1,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初始分配得的股份额,为国有大股东初始分配得的股份额,且。剩余的股份为除两大股东外国内其他小股东所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5)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内部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造成掌握所有权的大股东与企业存在利益分离,致使其通过过度投资、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等现金流操控行为来转移企业资产。大股东现金流操控行为导致企业投资效率较低,资金无法运用于最优投资项目,甚至造成资源错配,这会使公司陷入长远发展危机之中。本文分析了企业股权结构对大股东现金流操控行为的影响,得到相关实证结论,为大股东自利行为防范与企业资本配置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企业控制权安排有两种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资本所有者”的范围内,两大理论都承认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控制权主体,都是基于“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下的企业控制权安排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控制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力。合理地安排企业控制权,应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以实现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在公司财务治理配置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中,一般来说更关注资本结构对于控制权制度的影响,而实际上,当两者的关系颠倒之后,会发现财权卑职模式对企业资本结构同样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财权配置的方面,来分析在企业中如何通过财务治理权的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终极所有权、控制权理论框架下,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倾向于获得控制权私利,从而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终极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并没有加剧这一现象,但除控股股东外的其他股东并没有起到监督大股东的作用。家族企业的负债水平要高于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家族企业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不如国家和其他类型企业强烈。  相似文献   

19.
邱龙广 《商场现代化》2006,53(25):275-277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我国公司中大股东与小股东存在利益冲突。大股东更多地采取分离收益权和控制权(投票权)的做法来获得控制权的私人收益。分析发现大股东在企业内的控制权与收益权分离度越大,控制权越大,选择私有收益越大而总体收益相对较差的投资项目的激励越大。企业这种投资行为的结果是降低了企业的价值,从而也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控股股东通过集团内部市场,对所控上市公司实施“隧道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控制权收益获取路径进行剖析,在进一步认清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内部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以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