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承载着GDP的90%、全球人口的60%,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外开放的窗口、商品国际交换的平台.它决定着整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经济工作、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作为政府最大的一笔国有资产,愈来愈受到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把"经营城市"作为建设现代城市的支点,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大多具有人口稠密、商贸繁荣、内外联系活跃等特点。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相伴而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各种规模的城镇数目日渐增多,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剧,城乡联系日益复杂。1992年,我国城市个数已由1984年的295个增加到514个,市区(不包括市辖县,下同)土地面积虽只占全国的12.2%,但市区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非农业人口占全国的63.4%;社会劳动者人数占全国的31.2%;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6.3%;客运总量(发送量)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区域就自然地理概念是指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范围为镇江、通扬运河以南、杭州湾以北区域,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但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通常人们把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与中部地区和浙江东北部地区直接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或"大上海都市圈".在这一经济区内,有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1999年有人口7631.4万,占全国的6.1%.去年这一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686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17.6%,年进出口额占全国的近30%.这块土地上,聚居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这一地区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以上海为中心、以沪宁和沪杭甬为发展主轴线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凭借其经济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优势,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这一地区人口约7534万,占全国5.8%;GDP达23714亿元,占全国的23.25%;财政收入4046亿元,占全国的22%;出口总额924亿美元,占全国的28.4%;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三角都市群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地区竞争乃至国家竞争力,甚至决定着我国世界级的城市群形态的构建.在此区域的金融互动对实现该区域内经济一体化、金融区域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引言 中国近30年来经济成就巨大.自1978年以来,人均GDP每年大约增长10%.同一时期,非农就业人口从占劳动人口的24%增长到60%,城市人口从占全国的18%增长到45%.  相似文献   

6.
物流金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物流水平低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成为世界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采购中心。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0%左右的GDP,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正面I临着空前的危机,城市土地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研究城市产业用地结构,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系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建立产业用地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城市产业用地结构及规模的思路,拟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南省13个地级市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变差系数及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内在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1)湖南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峰值效应;(2)1995-2007年,湖南省城市土地经济密度总体区域差异呈现出持续非匀速缩小趋势,城市之间土地经济密度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明显;(3)从业人口、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结构、交通区住对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582、0.8781、-0.5973和0.1583.研究结论:城市发展应杜绝"以土地换增长"的模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统筹土地利用与城市人口、产业、科技、交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增加城市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调整二三产业结构、改善城市交通等方面提高城市土地经济水平,形成一种土地利用与各要素良性互动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辽宁经济统计》2006,(3):40-41
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两个三角洲现有土地面积15.11万平方公里,人口10 663.48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5%和8.2%.但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30.8%,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镇建成区面积和城镇人口数据,构建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划定了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度的分级标准,对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土地显著扩张是安徽省城镇发展的主要类型,全省共有8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显著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土地明显扩张,3个城市表现出人地基本协调,仅有2个城市表现出人口明显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土地显著扩张和土地明显扩张城市主要集中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的分布重心则相对北移,主要集中在皖北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人地基本协调城市主要集中在"两淮"资源型城市。基于上述结果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内涵,针对如何实现城镇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住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应当对中西部地区有实质性的扶持,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土地综合承载力概念入手,从水土资源承载、社会承载、生态承载和经济承载四方面构建了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4个层次22项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等对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纵向比较以2004-2010年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变化情况为主,横向比较则将杭州与其他23个城市共同比较。结果表明,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逐年提高,经济承载和社会承载贡献最大,水土资源承载和生态承载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在24个比较城市中,杭州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农业人口中,约有四亿多劳动力。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合理的承载人口及农业经济适度人口,农业劳动力的过剩将达到两亿人以上,并仍以每年约1000万的速度递增。这一客观现象表明,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的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因素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单位面积城镇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还是经济产出量来看,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变动情况来看,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明显增加,集约化趋势明显,而人口承载量的增加幅度总体不高,各省份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状况都对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产业用地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7年,上海的生产总值已经连续16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产业用地需求总量迅速扩大,产业发展过程中用地需求扩大和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上海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只占全国的0.06%,但2007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国的3%,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5%。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上海每年新增产业项目数量多,土地需求大。但是另一方面,上海也是我国土地资源最稀缺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城市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马智利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沿江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我国经济的半边天,长江流域的城市占全国总数29%,城市人口占全国的31%。这些城市是长江流域各省市...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作为一个拥有715平方公里、550万人口的岛国.在面临人口与土地利用紧缺的问题时,能够实施高效率的城市规划以及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沈阳市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在辽宁及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作用,为中国东北区域重要的经济贸易、 金融中心.曾经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城市结构由曾经单中心的形式向多中心转型振兴的途中.而随着城镇化率逐年提升,人口集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及经济发展速度滞后等问题.在城市结构、 生态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方面,新加坡的规划方式对沈阳城市发展有着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和沈阳城市规划的研究,从新加坡的城市发展变化,分析沈阳城市规划进程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保险,广义是,农业保险,农村保险,农民保险.主要是农民在进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当中,遇到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需要保险保证.新疆是农牧业大省,目前可用农林牧业的土地面积8409万公顷,约占全国的一半,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5.29%,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66%,是一个典型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源的紧缺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成为人类眼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价值等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基地。因此,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中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如何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集聚的区域,集约利用好城市土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