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练型领导通过引导而非指导行为帮助员工提升了工作绩效,而且这种作用部分是通过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来实现。文章基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一手调查数据,并区分了员工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实证检验了教练型领导与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型领导行为对员工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员工自我效能感对教练型领导行为与工作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地,教练型领导行为的作用水平越强,实施普及性越广,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也就越好;同时,教练型领导行为和员工自我效能感对员工的周边绩效和任务绩效具有类似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益明  孙晓龙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139-142
文章对近年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依据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工作绩效的划分,综述了情绪智力与管理者工作绩效、员工工作绩效、团队工作绩效的关系,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五个方向:对情绪智力定义与结构的研究、情绪智力与关系绩效关系的研究、情绪智力影响工作绩效机理的研究、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邵娟 《中国集体经济》2007,(35):101-102
文章概述了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理论,验证了经理自我效能与员工敬业度和经理管理绩效存在着相关关系,经理自我效能是下属敬业度与其管理绩效的中间变量,员工敬业度与经理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理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4.
邵娟 《中国集体经济》2007,(34):101-102
文章概述了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理论,验证了经理自我效能与员工敬业度和经理管理绩效存在着相关关系,经理自我效能是下属敬业度与其管理绩效的中间变量,员工敬业度与经理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理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酒店员工为调查对象,主要探讨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及情绪耗竭和情绪智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都产生显著影响,情绪智力在上述作用关系中均起调节作用,情绪耗竭中介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去个性化的影响且中介效应受情绪智力调节,情绪智力调节情绪影响因素对员工成就感的影响且调节效应被情绪耗竭中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来自不同组织的172对主管—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创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魅力型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显著提高;创造自我效能感在魅力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魅力型领导会激发员工的创造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员工创造力的提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及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7.
苏晓华  杨赛楠  吴琼珠  周焱 《南方经济》2018,37(10):113-131
文章将自我效能感这一心理因素引入创业情境,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尝试引入创业决策逻辑为中介机制,探讨创业自我效能感通过不同的创业决策逻辑(即效果逻辑和因果逻辑)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了中国创业者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不同会激发不同的决策逻辑,且不同的创业决策逻辑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其中效果逻辑对于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果逻辑对于创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自尊与情绪智力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做了综述:认为自尊对人的情绪情感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情绪智力水平越高越能察觉自我情感、更具同理心,而自尊水平较高者,自我认可程度更高,具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更容易维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自尊与情绪智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人员匹配与提升公司绩效的管理挑战,员工个人如何与组织更好的匹配就成为组织关注的焦点.员工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是人与组织匹配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员工工作效能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及其影响作用的研究,探讨了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对员工效能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组织支持理论,以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对企业如何通过5类组织支持资源提高员工幸福感进行了探讨。据此为银行管理者减轻员工工作压力、培养员工幸福感,提升工作绩效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的回顾与梳理,文章回答了智力资本如何作用于组织绩效。指出智力资本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效应主要有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三种,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智力资本作用机制研究在行业领域、智力资本层面和绩效形式上的特点,并提出了智力资本绩效创造的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贾玉立 《科技和产业》2014,14(8):105-110
当组织中的员工对在工作中能否取得创新的方法和创造性的成果的信念有着清晰的认知时,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关联绩效?另外,当员工对组织支持有不同程度的感知时,其影响程度会一样吗?通过随机样本调查方式,获取了安徽省境内三个城市中261名企业研发人员的有效问卷。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创新自我效能对关联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组织支持感在两者的关系中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行为的产生不仅受组织氛围的影响,也与个体特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14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构建了情绪智力、创新氛围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创新行为与情绪智力、创新氛围存在以下关系: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其中情绪智力中自我情绪的认知、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与评价和情绪控制对创新构想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他人情绪的识别与评价和情绪利用对创新构想的执行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氛围对创新构想的产生和执行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创新氛围调节了情绪智力变量中情绪控制对创新构想的产生以及情绪利用对创新构想的执行作用。上述结论说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行为,要关注对策的针对性;将创新氛围塑造和个体情绪智力培养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绩效考核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方法之一,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能有重要作用。通过绩效考核沟通及绩效考核总结,帮助员工不断缩短企业对其期望绩效与其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延续有效工作,消除无效工作,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进而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15.
创新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但员工将创新行为视为一种有风险的挑战,往往不会主动做出创造性的行为,而乐观这一积极的性格特质将有利于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以乐观为自变量、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和创新氛围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研究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乐观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也得到验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人才对于各大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企业更多关注员工绩效,却忽视了员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了员工的绩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离职等,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内部人才严重流失。因此,企业在兼顾自身发展提高员工绩效的同时,实现以人为本的多样化人事管理政策,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保持企业内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建言行为对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领导行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及计划行为理论,以北京、天津、山东、及江苏省的241名员工为被试进行实证研究,探究领导授权赋能行为、组织信任、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员工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授权赋能行为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领导授权赋能行为显著地正向影响组织信任,组织信任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显著地正向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以其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实力一直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趋势,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重组,在此过程中,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其中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以及企业的创新势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实证的方式探索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员工组织认同与组织创新、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国有企业员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410名"90后"新生代员工为研究样本,探讨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支持感与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显著负相关;2.组织支持感的三个维度分别与新生代员工组织指向及人际指向的反生产行为显著负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感和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尽管已有研究开始探讨员工犬儒主义的影响因素,但缺乏在中国文化情境下从领导风格角度探究如何抑制员工犬儒主义。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通过对580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通过满足员工基本心理需要对员工犬儒主义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员工集体主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犬儒主义,员工的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在这一负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集体主义倾向强化了员工基本心理需要与员工犬儒主义之间的负向关系。文章揭示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犬儒主义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丰富了伦理型领导的本土有效性研究,同时为企业管理员工负向情绪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