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选取贵州省1995—2010年的样本观测值,运用经济计量软件Eviews5对贵州省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与贵州省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重点探讨了贵州省科技发展方向,这为促进贵州省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自身的弱点日渐显露出来,如以资源消耗为主,科技素质较差等。如果说乡镇企业在创业阶段,更多地是靠胆识、靠魄力、靠政府、靠机遇的话,那么,今天就必须转到依靠科技兴业上来,加速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主导型的战略转变,靠科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我国乡镇企业就业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乡镇企业对促进农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镇企业住就业方面存在着资金短缺、布局分散、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制约因素。针对乡镇企业未来就业的发展趋势,应采取如下措施促进农村就业:努力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调整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加快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转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许多乡镇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蓬勃地发展,而有些乡镇企业几经徘徊停滞不前,还有些乡镇企业经反复周折而垮了台,这固然与各个地方的方针政策及企业的领导有关,也与乡镇企业科技人员有没有信息意识和公关意识有关.我们认为,乡镇企业科技人员在注意重视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种意识.(一)企业科技人员要有重视政治、法律、财经、  相似文献   

5.
一、实现乡镇企业新突破,必须依托高新技术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为解决农民问题找到了一条出路,而且也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进步创出了一条新路、但是,乡镇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实现新的突破,使之由资源消耗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必须依托高新技术。首先,是由于科技大潮需要。当今时代,各国和各地对科学技术手以高度重视,争先恐后地强化科技发展。面对这一形势,我国每个乡镇企业必须加速实现向科技型转移,如果不尽快提高企业科技素质,不仅无法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在国内市场上…  相似文献   

6.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对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来说,及早树立科技意识,尤为重要。阳原县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重视科技进步,推动了全县乡镇企业向高效型发展。 一是利用科技成果,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近几年来,先后引进技术40多项对15个企业进行了技改。高墙暖气片厂建厂以来,一直采用普通铸造技术铸造,不仅分量重,造价高,而且强度低,耐压性小,成品率  相似文献   

7.
王福增 《经济师》1996,(6):65-66
关于晋中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战略思考王福增在实施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中和建经济强区的宏伟进程中,为加快提高晋中地区乡镇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尽快在中西部地区实现新的隆起,为"九五"期间全面实现乡镇企业第二次腾飞的宏伟目标,特提出进一步加快晋中乡镇企业科技进...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农村中学,尤其是我国沿海地区农村中学的毕业生,大多数将成为乡镇企业的职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影响着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的质量,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中学生素质,不仅是农村中学面临的问题,也是乡镇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贵州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概述了贵州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基本状况,接着分析了贵州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缺乏健全的体制、科技管理创新能力不高以及投融资渠道不畅困难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和促进贵州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生产力观是早已为我们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重视着探索乡镇企业、特别是中小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探索的结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科技是调整结构的首要因素,科技是调整结构最强大、最有效、最实用的助推器。 一、依靠科技调整技术结构 企业技术结构,大体上体现在物化技术和活化技术两个方面。物化技术结构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备、控制检测设备以及流水生产线、自动线、成组生产线等生产组织形式。活化技术结构包括经营者思想观念、企业文化、技术运用能力、产品开…  相似文献   

11.
刘志波  孙耀斌 《经济师》2000,(2):83-83,89
乡镇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水平。截至1998年底,我国乡镇企业已有2015万家,从业人员达1.3亿人。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来自于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重复建设严重,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低;资金不足;环保意识差等等。要解决好当前企业存在的这些问题,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做好乡镇企业的创新和调整。一、搞好三个“创新”第一,产品创新。乡镇企业由于技术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不可能通过重大的发明创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完全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2.
专利事业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贵州省专利事业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创新潜力全国领先,然而作为后发区域,其专利事业无疑存在基础薄弱以及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等软硬件问题。研究显示:贵州省专利事业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存在着专利总体质量不高、专利社会经济效应不足以及专利技术市场不健全等显著性问题,尤其是假冒专利行为的越发频繁和专利组织建设行为的滞后。贵州省专利事业相关问题的探究及其同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比较,对于诊断贵州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云南乡镇企业也和全国一样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上升.按新口径统计,2000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675亿,现价总产值1294亿,90年不变价工业产值415亿,增加值285亿,实交税金37.1亿,从业人员271万.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25%,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4.6%,上缴税金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8%(占财政总收入的8.56%),农民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四分之一.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生产力最活跃最先进的代表,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南省高校的基本特点和现实状况,指出河南省高校在“科技兴豫”中的具体定位和主攻方向应面向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5.
·科技考察、访问·贵州省科技情报考察团访问美国应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邀请,由贵州省科委达昭、贵州省情报所夏广礼等一行5人,于198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对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的图书馆和有关院系及钢厂、养鸡厂等进行了考察。考察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武守增 《经济论坛》1997,(22):23-23
发展乡镇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武守增改革开放以来,武安市乡镇企业坚持依托资源优势,运用灵活机制,实施外引内联,强化科技投入,发展规模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1996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16亿元,利税131亿元,在全省139个县(市)中名列第5...  相似文献   

17.
广东要在20年内基本实现现代化,靠什么?靠科技的发展,靠人才,归根结底靠发展教育。广东的科技教育十分薄弱,如1990年广东全民所有制职工中,技术人员的比例仅为13.8%,如果将近10多年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职工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8.
发展特色经济是乡镇企业的必然选择。乡镇企业的过去培育了庞大的特色经济群体 ,乡镇企业的未来也必须走壮大特色经济之路。一、沧州市乡镇企业特色经济发展现状。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长期坚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注重挖掘地方传统资源潜力 ,扩张市场、区位新优势 ,实施管理、科技全面升级 ,提高发展质量 ,积极推进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 ,全市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弯头管件、三车配件、塑料制品、铸造、化工、皮革皮件、线路板、电子五金、饲料等十大行业为主体的特色经济格局 ,探索了一条特色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其一 ,…  相似文献   

19.
汕头市重点扶持的八大企业之一的潮阳市桂光集团,现拥有固定资产2.5亿元,生产设备1500多台套,员工2000多人,年产值5亿元以上。桂光集团于1995年脐身全国首批企业集团行列,至今已荣膺了三个国家级头衔: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和全国大型乡镇企业集团,是广东省的先进集体。短短的几年,桂光集团能走出偏僻小镇,走向辉煌,主要是靠管理保证质量,以信誉赢得市场,依靠科技,争创名牌,取得了全方位发展,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工业化基础薄弱,因此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力争走出一条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等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新时期西部后发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以“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