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财会学习》2004,(3):32-32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村金融》2006,(1):49-49
财政部将在2006年3月初推出储蓄国债,希望用这种符合国际规范的国债品种取代现有的凭证式国债。那么,储蓄国债和凭证式国债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市场发售的国债分为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两类,其中,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储蓄国债作为国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发行、销售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有效实施和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储蓄国债是财政部在国内发行、通过商业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币债券。是为了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偏重于储蓄功能。与其他非国债投资品种相比,储蓄国债具有信用等级高、安全性最好、免利息税、收益稳定、购买方便、管理科学、变现灵活等优点。2006年7月1日面市,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运行之后,储蓄国债将会取代凭证式国债,成为国债发行的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朱苏荣 《中国金融》2006,(15):43-44
2006年7月1日开始,面向社会居民个人发行的第一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面世,受到了承销银行和广大投资者的欢迎。首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顺利发行,标志着储蓄国债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8年我们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股市、楼市全面低迷的形势下,国债市场的表现可谓一枝独秀。一、国债发行:圆满完成任务据悉,2008年我国发行了8558  相似文献   

7.
实物形态国库券的印制、调运、保管、反假成本过高,不能满足向城乡居民大量发行和国家大规模筹资的需求。凭证式国债发行程序简单,节省人力和经费,由国家信用作担保,购买方便,变现灵活,安全性好,虽不能上市流通但可提前兑取,利率较高,收益远高于当时相同期限的储蓄存款,极大地满足了以储蓄为目的的稳健投资者的购买需求,但其设计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16日,今年第一期凭证式国债上市发行。据了解,有的客户凌晨四点多钟就到营业网点门前排队了。在开门营业前,营业网点门口已排起了长龙,而且多数是中老年人。目前,我行网上国债具有在网上银行进行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交易、行情及信息查询等功能。对凭证式国债,我行网上银行设有购买国债、国债兑付两项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11.
储蓄国债发行是国家利国利民的一项伟大决策,在保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资金充足的同时,又切实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求。研究国债市场投资者行为,有助于拓展国债投资者客户群,有利于国债交易市场的良性发展。研究表明,稳固投资者行为直接成为影响储蓄国债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储蓄国债投资者行为结构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2.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储蓄国债(电子式)凭其特有的优越性,吸引广大投资者前来投资(一)储蓄国债(电子式)既简便,又安全。其每年付息一次,且免利息税,尽管利率比同期储蓄存款利率低0.1个百分点,但从收益上看,收益率仍比同期储蓄存款收益要高,深受百姓的欢迎。更有一些老储户,将原来的定期存款纷纷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广西销售凭证式国债工作在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加强管理,认真执行财政部、人民银行有关国债发行的政策,严格按照“按月分段发行”,要求进行管理,市面比较平稳,发行秩序良好。广西承担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的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广  相似文献   

17.
18.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开始发行以来,由于其具有操作手续简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变现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债投资者的青睐,目前已成为国债发行市场上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9.
财经知识     
储蓄国债 储蓄国债是指财政部面向个人投资发行的不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是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较多偏重储蓄功能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债务品种。最大的特点是:主要针对个人;不可流通性;有最低持有期限制,可提前兑付,但要扣除一定的利息;票息的确定较为市场化,利率设计上有一定的灵活性;方便而多样化的购买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对凭证式国债向储蓄国债过渡的必然趋势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储蓄国债的发展前景做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