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实现企业重组并购,进而搞活整个国民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而美国企业并购,特别是第5次并购浪潮的一些做法,对我国国企改革有很大启示。一、美国第5次并购浪潮的一些现状和特点按照国际惯例,企业扩大生存“空间”有“两步棋”可供选择:一是通过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公司的重组也是一步一步地推进,一步一步地解决的美国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本世纪初,是企业横向的规模重组;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年代,是纵向的产业重组;第三次兼并浪潮发生在二次大战后,是品牌多元重组;第四次兼并浪潮发生在80年代中期,是一次金融重组;第五次兼并浪潮正在蓬勃发展,其最大特征是企业功能的重组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14,(9):72-73
企业交易者应吸取以往并购浪潮的教训人们尚未完全理解企业并购何以会一波接一波地出现。诚然企业的命运总是受经济兴衰的影响,但并不足以解释并购活动出现如此明显的波峰和波谷。然而,事实确实如此。美国历史上已出现过至少5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920年代,最终以"大萧条"而告结束。随后的4次,分别出现在1960年代,以及1980年代至2000年代,几乎十年一次。如今,一些专家表示,强劲的第六次浪潮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2009年金融危机在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给企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到位和经济的逐步复苏,在我国提出要扶持大企业,支持并购重组,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将迎来一次新的企业并购浪潮。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当前金融危机下存在企业并购的有利条件,并为我国更好地开展企业并购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管理的核心是价值评估与风险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第五次并购浪潮,作为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并购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992年以来我国掀起了第二次并购浪潮并日益活跃,在经济中影响日益增强,因而考察并购的效应及影响因素,将对指导我国企业并购发展,创造条件发挥其积极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环球财经》2005,(3):30-30
80年代的企业并购被认为是本世纪美国第四次并购浪潮,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始于1993年的企业并购浪潮,是自19世纪末至今的第五次全球性工购浪潮,有关资料认为,第一次并购浪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此次并购的主要特点是以有竞争关系,经济领域相同或生产产品桢的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并购为主: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15年至1930年之间,此次并购的特点是以生产和经营方面为上下关系的企业间的给并购为主,第三代并购浪沓是在50至60年代,60年代后期为高潮阶段,特点是经混合并购为主,即大的垄断公司之间互相并购,并产生了一批跨行业,跨部门的巨型企业,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于1975年至1992年间,此次并购后所形成的产业规模之大达到了空间的程度,并购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第五次并购浪潮涌起的背景是信息时代的来临,其表现出的特征是:相关产业间的收购与兼并,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服务业间的并购案例居多(1998年以来,银行,通信行业的企业并购额占整个并购总额的60%),电信业成为并购最频繁,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寻找出路的基金和银行,并购区域以美国为中心向外辐射,波及欧洲,并将发展中国家也卷入其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是并购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并持续至今,首先发起于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发达国家。可以说,第五次并购浪潮在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并购浪潮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什么?现在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中国的并购正孕育着一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场大规模的并购将在中国大地上兴起,将给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反思第五次并购浪潮将给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并购重组的中国经济某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快讯》2010,(14):63-63
现有的跨国并购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自19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其经历了5次并购浪潮。横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一次并购浪潮,纵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二次并购浪潮,混合并购理论源于第三次并购浪潮……每一次的并购浪潮中,都会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并购形成的大企业。如,20世纪20年代末活跃起来的通用汽车和IBM,就是随第二次并购浪潮兴起的。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生了5次并购浪潮,其中始于1994年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一直延续至今,正席卷西方各国,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其国际资本流动的巨大变化,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为目的的国际并购高潮迭起。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1998年就有人预言,第五次的全球企业并购热将持续到下个世纪初。我国自1992年以来,也现出了企业并购的第二次高潮。随着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兼并在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周刊》2010,(14):63-63
现有的跨国并购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自19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其经历了5次并购浪潮。横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一次并购浪潮,纵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二次并购浪潮,混合并购理论源于第三次并购浪潮……每一次的并购浪潮中,都会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并购形成的大企业。如,20世纪20年代末活跃起来的通用汽车和IBM,就是随第二次并购浪潮兴起的。  相似文献   

13.
薛涛 《亚太经济》1999,(6):40-42
自1983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历了4次兼并浪潮。1992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型企业的兼并、收购再次浪潮迭起,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早在去年就有人预言,第5次的全球企业并购热将持续到下个世纪初,1999年还将是企业购并年,不仅数量将大大增加,而且会有重量级的案例发生。而我国自1992年以来,也已出现了企业并购的第二次高潮,随着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兼并在规模和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但企业购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因此,在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需要借助第六次并购浪潮的机遇,成为全球化4.0的主导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已经袭来。不同于过去百年的西方五次并购浪潮,本次并购浪潮兴起于新兴经济主体,是一次新兴经济主体向传统发达国家发起的逆向并购,也是产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向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发起并购。对此,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今年8月交大—马赛商学院合作举办的"中国走向全球化高峰论坛"上指出,未来15年将是中国对外投资的大好时机,而从今年起中国就会成为对外投资的净投资国。作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战略并购: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立峰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85-87,144
以产业为基础、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的战略并购代表了第五次并购浪潮的显著特征,文章通过对我国领先制造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战略并购将成为这类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也必然成为现阶段制造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途径和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形成规模经济优势路途漫长20世纪80年代并购高潮期间,通过并购实现资本集中在西方企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实践证明,面对第四次新技术革命浪潮给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通过大规模企业并购、跨国投资经营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其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在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中获取了主动。我国企业要在外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利用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刚刚起步的企业并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总结美国五次并购浪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夏淑梅  汪利民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2):116-120
目前,我国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展已经越来越常见,在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如何化解两个企业文化的冲突,成为并购能否成功和实现资源整合的关键。因此,并购重组中企业文化融合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荣事达集团三次重大并购重组案例,对跨国企业间重组中的文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总结重组并购中影响文化融合的关键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初以来国际企业并购经历了五次热潮。与前四次并购浪潮相比,第五次并购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企业巨型化趋势明显,横向并购成为主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并购作为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注国际并购中发生的这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对处于并购热潮中的我国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重组并购后的企业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山东经济》2004,20(4):78-80
我国在即将迎来的新一轮并购浪潮中,国有企业重组并购活动会更多,规模会更大,接踵而来的是发生并购行为以后的企业整合。本文针对中国企业并购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怎样进行产业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企业文化的整合,这是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