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岷江下游五通桥区域的土壤存在着中到轻度的铅、镉和锌的污染。为了解该区域农田生态系统这3种重金属的污染源输入格局,对其主要输入源(大气湿沉降、灌溉和施肥)的重金属输入通量开展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3种重金属的输入通量在时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雨量充沛的T1和T2期(雨季期)明显地高于T3期(旱季期);施肥仅有铅和锌的输入通量在时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T3期的输入通量显著地高于T1和T2期;而灌溉的重金属输入通量在时期间没有显著差异。从不同输入源的输入贡献来看,大气湿沉降和施肥在3种金属的输入中均表现为主要的输入源,而灌溉对3种金属的输入贡献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铅输入中灌溉仅占很小的比例(年输入通量仅为8.0%),在镉输入中其比例提高到了21.9%,而在锌输入中其比例已几乎和其他两种污染源一致。综上可以看出,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贡献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的管理中应对气候状况和农业生产行为可能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加以监测,进而促进农产品的清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响应矩阵法建立了洋河盆地第四系含水层系统水动力管理模型。具体做法是:以自当前开采水平下增加(或减少)的地下水开采量作为含水层系统的可控输入,现状开采量及其他补排水量作为不可控输入。用偏微分方程解的叠加原理,分离系统分别由可控输入和不可控输入引起的水位响应。然后用数值预报模型计算由不可控输入引起的附加降深,运用响应矩阵法建立联系控制点上与增采量(或减采量)有关的降深响应,用二者的线性叠加式来构造水位降深约束条件。施加降深约束时,要求规划期末控制点上的降深不致影响现有提水机具供水能力和出现环境地质问题。水量约束主要为满足最低供水需求而施加。追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袭夺尚未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成了含水层系统水力管理模型,求解该模型确立了区内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敏感性及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绝对敏感性和相对敏感性的概念,讨论了影响陆生生态系统酸沉降缓冲能力的各种因素,并概述了生态系统相对敏感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已建立的评价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世界林业发展目标,森林可燃物生态调控技术应用的现状,从土壤,水文,林下植被对森林碳贮存效果的影响,综合评价森林可燃物生态调控技术的功效,探讨了森林可燃物生态调控技术具有保持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健康和持续生命力的能力。将林火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活动。通过森林可燃物生态调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森林系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主要特点及沈阳市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主要生态过程和生长状况等关键问题,通过生物、化学、工程等措施,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泥的关键技术体系。污泥中养分对樟子松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污泥对沙化林地土壤具有较好的改良作用,污泥中重金属和有机毒物对土壤及樟子松的迁移转化也有一定影响规律,因此污泥在退化沙化林地生态系统中存在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碳赤字、碳减排和碳移除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碳中和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会助力本地碳中和的实现,还会对相邻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强化其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并加强绿色监管,着力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绿色资源错配等问题,尤其应重视和避免“漂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4种改良剂对污染土壤中Cd形态的影响。外源添加Cd的土壤中,重金属Cd主要以可交换态Cd的形式存在,所占比例为全量的35.2%~44.0%。施加改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pH值,从而影响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其影响效果为改良剂1>改良剂4>改良剂3>改良剂2。施加改良剂并在室温下培养35 d后,土壤中Cd形态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1 mg·kg-1和10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含量降低,残渣态Cd含量增加,而在5 mg·kg-1的Cd污染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降低,可交换态Cd含量增加;培养过程中碳酸盐结合态Cd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并未产生较大变化,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Cd所占比例非常小,改良剂施用对其含量的影响也不明显。总体上来讲,改良剂的施用可使土壤Cd由可交换态向残渣态转化,Cd的生物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东部沿海地区盐碱地资源丰富,但盐渍化程度高,暗管排水工程是行之有效的盐碱地改良手段,为检验暗管排水治理盐碱地的综合效益,立足农田试验尺度,在分析暗管排水工程治理效果的基础上,从植物多样性、作物产值两方面论述了雨季暗管排水工程对农田生态价值、生产价值的影响,最后运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角度阐述了雨季暗管排水工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证明:雨季暗管控制性排水能有效控制地下水埋深,有效减少涝害发生;暗管排水工程可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并减缓表层土壤碱化进程;暗管排水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维持植物多样性;暗管排水工程通过面积增加与耕地质量提升可有效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粮食生产价值;暗管排水工程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功能价值的增加(87 027.91元·a~(-1))。  相似文献   

9.
环境降解地膜可在较短时间内碎片化,并进一步由碎片降解为粉末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LMWPE)。利用不同分子量聚乙烯粉末模拟环境降解地膜降解后的聚乙烯组分,将3种不同分子量LMWPE(M1=2000、M2=5000、M3=100 000)添加到盆栽土壤中种植小麦,测试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氮含量及两种关键酶活性变化,为环境降解地膜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处理组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在小麦分蘖期、孕穗期、开花期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土壤脲酶活性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分子量LMWPE处理对小麦各个生育期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LMWPE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供氮能力,土壤氮素转换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以LMWPE为原料的环境降解地膜的环境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会计角度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特点、客观的融资环境,以及企业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不同特点,倡导企业合理利用融资手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4种典型草坪植物(白三叶、紫花苜蓿、高羊茅及四季青)的耐铜(Cu)能力,筛选出适宜于修复矿区Cu污染土壤的草坪植物,从而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增大,4种草坪植物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植物的Cu生物富集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表现为地上部分的生物富集系数显著小于地下部分的生物富集系数。4种草坪植物的Cu转运系数也存在差异,但均小于1。添加外源Cu 100mg/kg时,四季青的Cu转运系数为临界点;而添加外源Cu 250 mg/kg时,高羊茅的Cu转运系数为临界点,两者均表现出较好的Cu污染修复能力,可作为修复矿山Cu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3.
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中,粗木质残体(CWD)的分解是目前的一个热点课题,CWD研究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森林砍伐后伐根分解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较新的领域,虽涉及者不多,但伐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生态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对伐根分解了解的不足,导致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误差增加,达到了2%~10%,因此应该加快对伐根分解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碳排放LMDI分解模型,对广西1995—2010年碳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引起广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动在整体上增加了广西碳排放量,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降低有效地减少了广西碳排放总量。因此,政府应该充分抓住低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大碳减排着力点,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财政政策,强化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扶持并优化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建立健全金融信用体系是最直接、最见效的重要条件。中小企业融资,从资金来源角度讲,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前者是从企业自身取得资金转化为投资,具有原始性、自立性、成本低、风险小等特点;后者是企业从其他经济体吸纳资金转化为投资,具有高效、灵活、量大、集中等特点。两相比较,内源融资优于外源融资,但内源  相似文献   

16.
近地层臭氧污染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和粮食安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建立适宜且更为精确的模型开展臭氧影响下的农作物产量损失评估对于粮食安全保障及臭氧污染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浓度响应、剂量响应和通量响应等统计模型的发展及其在产量损失评估中的应用,评述了其优缺点和通量响应模型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臭氧干沉降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通量响应模型的优势比较,提出了基于观测和臭氧干沉降模型开展臭氧影响下的自然农田作物产量损失评估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排放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对广西19952010年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引起广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变动整体上增加了广西碳排放量,但影响较小,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降低有效减少了广西碳排放总量。因此政府应继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的政策扶持体系,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碳减排潜力,切实促进广西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镉污染稻草还田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清洁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土壤DTPA(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 提取态Cd含量增加23.5%~225.0%,土壤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的相对比例显著提高,而残渣态和可氧化态镉的比例则相对降低,其效果随稻草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强;镉污染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DTPA提取态镉仅在培养初期(2 d)略有提高,随培养时间的延长,DTPA提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28.6%~41.1%),且添加稻草促使酸提取态镉向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化。研究表明,镉污染稻草进入清洁土壤会带来镉污染的扩散风险,而进入供试污染土壤后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农业废弃物转化成生物炭还田是近年来推行的固碳减排新技术。我国蔬菜土壤施肥量大、灌溉频繁、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然而生物炭对蔬菜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少有研究。以南方红壤菜田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10%干土)对土壤理化性质和N2O、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以NB0.1(10%干土)处理最大,其余处理间没有差异。蕹菜收获后,土壤pH值、CEC值和持水量(WHC)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升高,与单施氮肥、不施生物炭处理(NB0)相比,蕹菜收获后,生物炭处理土壤NH+4-N含量和氨氧化潜势(NO-2-N)显著降低,NO-3-N含量显著增加,N2O排放显著降低,但CO2排放显著增加。土壤NH+4-N是影响N2O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土壤pH值对CO2排放的贡献最大。需进一步研究所涉及的C、N转化过程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有限差分法对双孔平行隧道开挖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理论值与计算值相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理论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数值模拟产生的沉降值小于理论值。在隧道间距等于1.5 R(R为隧道断面直径)工况下,通过增加隧道埋深,沉降槽宽度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范围大致在距开挖隧道直径(0.3~2.7)R范围内。地表最大沉降量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可近似认为是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