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龙之精神。从伏羲先天八卦来看,长城居人位。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的大智慧,蕴藏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长城是诸多民族在博弈中求和解促和平的象征,解开长城之扣,缔结长城之和,规划长城经济带,大益自然而生。长城从东至西横贯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对万里长城沿线的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经济带规划具有战略意义。长城经济带规划要以长城带生态共生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龙头带动效应,从东至西按照梯度推动理论,高度重视长城经济带东部腾飞、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合,挖掘长城精神,传承长城文化,发展全域旅游,推进长城带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其背后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理论必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崇尚精神这一优良传统继承的历史必然;是助推"四个伟大"建设、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现实必然。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以及新时代青年形成强大合力。在深化理论研究、坚定传承自信,创新宣传载体、拓展弘扬方式,把握目标导向、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中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展现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思想精髓。对高校而言,围绕新时代劳模精神内涵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强化劳模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新时代劳动教育,多次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进行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强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从政治维度、价值维度、道德维度和实践维度四重维度进行分析,为进行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引。  相似文献   

5.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与时俱进的长城文化符号形态要彰显国家文化和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从"命运共同体"角度诠释和展示长城文化价值。基于国际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理念,长城文化价值内涵是统一的整体,包括"物"层面的和平防御文化;"纪念物"层面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共存、交流互鉴及"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遗产共同价值。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决策下,长城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展示面临新机遇,以文化旅游跨域融合发展、文化展示形式的功能整合和文化价值教育的多样化等文化实践提升长城文化价值的展示和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孕育出伟大的红色革命文化。这既是党带领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真实写照,也是革命先辈伟大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更是传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的鲜活载体。当前在建党百年视域下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教育,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为此,各类学校要积极开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材、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开创新时代学校红色文化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现实困难与突破创新之举,探寻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力点,以期推动中国长城文化遗产地工作扎实开展,并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她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光大、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而逐步形成,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90多年来,“红船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并不断创新发展“红船精神”,凝聚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9.
"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中,体现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中。浙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及党的建设事业中走在前列,其中体现了对"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浙江发展新的实践中需要永无止境弘扬"红船精神",继续走在前列谋新篇。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代催生一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一个社会造就一个社会的杰出标杆。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塞罕坝精神造就了我们新时代的精神标杆。塞罕坝精神自提出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一致好评,塞罕坝精神具有强大的理论、实践、时代价值,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以及践行塞罕坝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初心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创新意识等,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高校承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使命,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重任,肩负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神圣职责,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高校学风建设活动有机融合,创新采取多种举措,明确爱国行为指向、拓宽教育互动广度、丰富课程思政实践,这既有利于促进高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氛围的营造,更有助于使爱国主义教育过程成为引导青年大学生知国史、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贯通实践。  相似文献   

12.
长城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文明象征。新时代的历史环境下,人们也要创造性地向世人展示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在大的格局下,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长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成长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文化价值,将长城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纳入到构建中国社会整体的、互相尊重、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文章以树型理论为依据,介绍了树型理论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该理论运用到长城文化产业的提升上,提高长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期推动长城文化产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尝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家和"文化,与高职院校事业改革发展等工作深入结合,促使高职院校更好地履行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以期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岩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学习和传承红岩精神对新时代税务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新时代加强税务机关党性教育的重大意义;分析将红岩精神融入税务机关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将红岩精神融入税务机关党性教育的具体路径:一是提炼红岩精神对税务机关党性教育的时代价值,二是明确将红岩精神融入税务机关党性教育的具体方式,三是把握将红岩精神融入税务机关党性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结晶,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整合教学内容、改善文化环境、拓宽媒体渠道、创新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弘扬周恩来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城有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铸就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同时,形成了鲜明的长城精神,这种精神包括:不畏强敌、前赴后继、守望和平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勤劳勇敢精神,维护统一、互助交融、和平共处的民族团结精神,包容共赢、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开放创新精神。它不仅推动了北方长城地带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沿线各民族团结和融合。在当今新时代,长城精神激发全民族奋进创新活力,契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进一步挖掘长城历史文化,创新长城文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公的诚信和友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忠、义、仁、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进入新时代之后,大力宣扬和传承关公精神,对于提升文化自信,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长城是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中,长城形象伴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清朝后期至民国初期,西方人出于猎奇和商业目的将长城塑造为一个古老的东方世界,而在抗战年代,作为“见证者”身份出现的长城影像,表现出了一种“血溶于水”的复杂情感。当代摄影家视野中的长城,包含着多重意味,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单纯的风景,它还承载了一段艰难岁月,也是这块土地上人们的一处乡愁。回顾近代中国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国家象征符号的长城是在近现代史中国文化不断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长城的形象始终是萦绕在国人心头的一缕挥之不去的羁绊。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战胜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日益积淀下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内涵丰厚,意蕴深沉,不仅凝聚历史、涵养当下,而且昭示未来,具有崇高的历史价值。面对全球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和中国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可以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内容;加强网络空间建设,拓宽民族精神教育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民族精神教育实效。多方位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后疫情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思想源泉、文化根基和实践基础等视角深化理论认知。同时,充分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客观要求,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因此,后疫情时代培育具有爱国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应从爱国主义的认知教育、正面引导、内容供给和载体创新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