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慧 《商场现代化》2010,(13):69-70
节事旅游是以地区性强,对资源依赖相对较少,经济效应良好的相对明显优势为成为了城市和乡村纷纷热捧的"香饽饽"。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乡村节事活动的现有特点,分析目前乡村节事旅游活动中存在的节庆内涵不真实、农产品浪费、节庆主题雷同较多、游客参与性不够、活动举办的不连续性等几大问题,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桃花节节庆期间对桃花岛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的实地考察,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游客对桃花岛节庆活动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陈燕 《江苏商论》2023,(7):40-44+49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能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同时能促进旅游行业依据旅游体验来创新活动。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乡村旅游地游客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旅游环境、服务、管理体验三个维度分析:游客对婺源的乡村体验感知。结果得出:婺源为核心围绕区、油菜花等构成特征词群,拍摄、方便、住宿等旅游活动和“画卷、著名”等旅游体验要素构成旅游者在婺源县旅游体验要素和体验感知。正面情感大于负面情感,正面情感主要表现为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满意,具体为赞美、喜欢。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氛围、服务的游玩设施体验和服务、人员管理等情感是消极的,具体为失望、遗憾。  相似文献   

4.
曾丽艳  王嵘峥 《市场论坛》2020,(3):70-72,83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亟须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角度,调查乡村旅游游客期望,分析结果显示:服务质量、可通达性和乡村景观是游客优先关注的要素。据此提出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补齐完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继续保持乡村绿水青山优势等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采摘体验游的不断发展,其服务质量问题逐渐显现。服务质量是游客在服务结束后的一种主观评价,影响着游客的推荐意愿和重游意愿。通过对文献指标的归纳整理,结合乡村采摘体验游的特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包含5个维度18个二级指标的乡村采摘体验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验证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乔治  廖和平 《商》2014,(1):36-37
我国乡村体验式旅游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参与的积极性、过程的愉悦性、内容的文化性等特点,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主题不够鲜明,文化氛围不浓;基建设施不足,安全意识淡薄;逐利色彩较浓,环境保护不力;服务质量偏低,游客评价不高。本文从优化体验主题、预防体验隐患、合理开发项目、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对策,逐步完善我国乡村体验式旅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节庆盛事逐步受到各级政府以及旅游部门的重视,各地节事活动缤纷登场,游客行为及感知满意度作为检验节庆活动举办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开封目前举办的最隆重的菊花节盛会——2010年第十届中国菊展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寻求菊展游客行为规律,并根据游客对各因素评价结果及感知满意度提出开封菊展节庆发展的6点建议:深挖菊花文化内涵,加强菊展精神感染力;强化解说系统有效性,提升游客感知程度;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开封菊展知名度;重视市场参与,丰富花展产业链条;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实现旅游质价相符;提高大众参与程度,增强旅游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各地先后创出了一条用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来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宣传和推出各种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当地吸引游客的重要方法之一。江西省也有绳金塔庙会、南丰蜜桔节、黄马樱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9.
舒巧莹 《消费导刊》2014,(12):162-162
文章对乡村旅游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例如政府部门对于乡村旅游进行的规划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素、乡村旅游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简陋、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以及可口的食物、乡村旅游业的主要经营人士没有为游客服务的思想、旅游过程之中的活动项目单一、相关产品有很强的复制性,并且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游客满意度测评方法与模型的相关研究,将物流成本测算研究领域中使用的李克特量表法引入到测量游客满意度及其模型的构建过程中,结合IPA分析法,从局部与整体两个层次对拉萨周边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进行了分析,以期从微观层次推动游客满意度理论的发展,为拉萨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侯洁 《北方经贸》2022,(11):150-154
分析游客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形象感知。通过内容分析法,基于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以在线旅游网站的游客评价文本作为研究数据,运用ROST CM6软件进行高频词分析和情感分析,得出游客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形象涉及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景区设施与服务、整体印象四个感知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是影响游客积极感知形成的重要因素,游客的消极感知集中于景区设施与服务管理。运用Gephi可视化软件生成语义网络图,得出整体形象为“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放飞值得一游”。基于分析结果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形象提升提出建议,主要包括改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营收渠道,摆脱门票经济;研发主题活动,增加游客参与度;区域联动发展,增加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游客满意度"已然成为旅游质量的风向标,受到旅游界的重视。运用游客满意度理论,从开封市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设施方面分析游客对开封市旅游满意度的评价。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数据,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了开封市游客满意度水平,并由此推理出开封市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开封市旅游发展与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崇明农家乐旅游是上海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为明确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主导因素和服务质量的顾客感知水平,借助SERVQUAL模型,从游客感知视角,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建立5个服务质量维度,24个指标,包括硬件设施、服务等。对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的顾客感知质量与顾客期望质量进行分析,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崇明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进而为崇明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传亚  罗治得 《商》2012,(11):123-124
中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争奇斗艳、百花绽放的局面。盐城市的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大纵湖景区有着丰富的物种和资源,但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如特色少、雷同多,设备设施不完善,文化内涵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大纵湖镇乡村旅游能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大纵湖景区具有的资源优势,笔者着重讨论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劣,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制定大纵湖镇乡村旅游产品组合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然而,大连乡村旅游还存在着分布散,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服务质量不规范,旅游活动单一,旅游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环境受到污染、破坏等问题。政府部门应以政策为导向,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注重行业监管与引导,做好人员培训,规范乡村旅游发展,加强宣传促销力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加大环保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纪念品体验化开发能够从丰度、深度、持久度、知名度等多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体验。采用丰富乡村旅游纪念品内在的体验价值、提高游客在乡村旅游纪念品制作生产过程中的参与性、创造特色化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购买环境、采取更具创意的乡村旅游纪念品交易方式、组织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购买活动等多种策略,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纪念品的购买体验。  相似文献   

17.
旅游服务质量信息的挖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良  祝海波 《商业研究》2006,(17):180-182
运用粗糙集方法对旅游服务质量信息进行分析。采用ROSETTA系统挖掘了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的一些关联规则,如旅游交通条件和导游服务水平是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并根据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信息对游客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数据挖掘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旅游服务部门改进服务质量和进行决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早期建设的乡村旅游地已显衰败迹象,而对游客体验的忽视是其衰败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对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作一个初步的探讨,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就是体验,在借鉴大量国外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对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动机、游客体验类型及游客体验管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对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类型及运营模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衡、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应积极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翠莹 《商业文化》2021,(3):110-111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乡村自身的局限性,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要素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甚至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议:重构乡村文化记忆,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新活力;以创新驱动代替资源驱动开创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科技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构建数字化乡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创新机制,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确保乡村旅游文化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