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大陆裂谷均具有明显的双模式地质特征,即具有双模式火成岩,双层沉积结构,双模式变质作用,双模式成矿作用和双重构造作用。这是由控制大陆裂谷演化的热—动力过程所决定的,它反映了初期伴随拉张作用和地壳厚度的减薄,地壳发生断陷形成大陆裂谷,晚期伴随充填挤压,导致了裂谷地壳加厚,最终回返的裂谷演化历史,而双模式地质特征即是大陆裂谷早期和晚期这两个演化阶段的产物,是大陆裂谷最典型、最重要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2.
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晚二叠世—早白垩纪发育海相、陆相两种类型多套烃源岩,其中Bokh组湖相烃源岩规模大,演化程度高,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奠定了盆地形成大油气田的资源基础,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都来自Bokh组。盆地划分为七个一级构造单元,中部坳陷可划分为七个二级构造单元,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圈闭形成较早,各成藏要素在时间上匹配较好,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空间上,位于西部凹陷和中部凹陷之间的中央凸起成藏条件最好,勘探程度最高,是最现实的勘探区域,紧邻西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在勘探接替区中圈闭资源量最大,最有望实现工业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宁城─平泉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为一内陆山间断陷盆地,形成于中侏罗世,结束于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根据其盆地岩相特征,划分为侏罗世火山喷发旋回和白垩世火山喷发旋回。盆地基底断裂呈北东东和北北东方向展布,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4.
褶皱—冲断带的研究对于揭示地球演化历史及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龙门山构造带为例,从几何分析入手,对该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龙门山构造带是特提斯构造演化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其变形特征可与世界典型的造山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的武当推覆体是南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程。该区的层固性结构和加里东—晋宁期的伸展滑脱作用造成了武当群构造堆垛岩系的形成,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在印支运动期间的会聚、碰撞造山作用使武当巨型推覆体逐渐形成,至喜山运动时期完全定位。本文分析了这些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变形效应及构造变形的复合关系,揭示了本区变形环境由低温高压或高应变速率环境向中温低压及低温低压过渡的特征,阐述了武当推覆体的形成、武当群岩系的变形效应与动力作用方式、变形岩石的边界条件、变形岩石的结构构造以及力学性质的关系,把武当群的形成、武当推覆体的演化分为三期五个阶段,其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为沿大陆边坡的重力滑动和陆-陆碰撞的挤压作用,其应力作用方式为由上述动力所产生的近南北向伸展和近南北向挤压两大地应力场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推覆构造的概念一开始便与造山作用联系在一起。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认识到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的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运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一种构造形态。中国东部和美国西部在晚侏罗世同时形成了具有相似性的推覆构造。以后的构造发展、演化也具有相似性,如此次构造运动之后引起了大规模的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的侵入活动,在新生代形成一系列构造盆地,在以后的发展中发育了高角度正断层及伸展构造。这些盆地又都是陆相含油盆地。中国东部和美国西部在中新生代的构造发展上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同处于全球走滑带同纬度的对称位置上。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更引起地球质量向两极及赤道的移动,这种移动是沿着全球走滑带发生的,同时造成巨型断裂的走滑作用。其结果造成了中国东部及美国西部构造应力场的左右旋扭及缩、伸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多个构造带发育有底辟构造,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由于盆地新生代演化有多种构造作用叠加改造,导致底辟构造的变形特征和控制机理较为复杂。针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发育的底辟构造的几何学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与地震地质剖面精细解释的方法对其进行构造样式总结,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了解在区域和局部应力场的作用下底辟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渤海湾盆地发育盐底辟和泥底辟两种类型底辟构造。盐底辟主要分布在东濮凹陷、东营凹陷与莱州湾凹陷,表现为盐拱张背斜、盐滚、盐—泥拱张构造、刺穿型盐鼻状构造与整合盐枕构造等;泥底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坳陷,主要表现为刺穿型拱张构造样式。(2)已发现的底辟构造均主要分布在断裂附近,表明基底断裂活动是伸展盆内底辟构造的重要控制因素。另外断裂拉张活动造成的上覆层差异压实、断裂走滑压扭活动产生的局部挤压等也是盆地内底辟构造发育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具有:罕见的38 Ga古老变质岩系、早于太古宙末就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板块俯冲记录、并经两期克拉通化、岩石圈减薄与破坏最典型、复合地幔柱最明显、与其它克拉通相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特点。在新太古代末-中元古代初,区内花岗-绿岩带密布,仅以河北怀安及胶东TTG为例,足以证实为地幔热柱成因;"中部碰撞带"为早期板块俯冲的印记,是和基洛兰(Kenorland)陆块群汇聚过程紧密相联系;自进入1 800~1 600 Ma期间,华北己转变为伸展构造体制,广泛分布有酸性岩浆岩及基性岩脉(岩墙)和伸展裂谷,亦为地幔柱强烈活动的显著特征,无疑是全球哥伦比亚(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组成部分;但进入1 000~700 Ma时,华北除分布基性岩墙(床)群外,只在少数地区有中酸侵入岩体出露,可能是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呈现了隐伏岩浆活动的态势,故有逊于扬子克拉通此期岩浆活动的强度和广度;加里东期("泛华夏期")亦有地台隆升迹象;但演化至中生代,由于受燕山期翘变,和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了华北亚地幔拄构造,同时产生了岩浆作用的"大灾变";成矿作用的"大爆发"。根据华北"G型大火成岩省"及变质核杂岩分布、和地震层析解释资料证实,本区是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形成"一盆多岭"的构造格局。正因为华北克拉通复合地幔柱构造,促使区內成矿成藏作用具备有:独特性(如白云鄂博裂谷产稀土特大型矿床、中条裂谷产铜金超大型矿床)、继承性(如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成因关系)、成藏作用的复杂性(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联系及山-岭金属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燕山西段有许多中生代煤盆地。对这些煤盆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寻找新的煤田,而且对了解燕山西段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区内构造层的划分和其演化特征的分析,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太古代地槽发展阶段;2)元古代—古生代为地台盖层发展阶段;3)中生代—新生代为断块构造阶段。为了分析区内构造演化特征,我们还根据矿区内均匀分布的200多个钻孔资料,采用了多项式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趋势分析,拟合出1—4次多项系数。结果证明常规构造分析和数学地质分析完全吻合。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可归为三点:(1)矿区地质构造为一复向斜。该复向斜受太古代古侵蚀面的古地理控制并经过后期构造旋回发育而成。(2)燕山运动把矿区改造成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断陷盆地继续发展。(3)中生代中晚期的辉绿岩侵入和侧向挤压,在矿区内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和断层。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燕山西段侏罗系煤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煤田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分布规律,和各煤田地质构造的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10.
河北柳江盆地发育一套连续完整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富含三叶虫和笔石。本文对区内寒武—奥陶系三叶虫动物群序列作一论述。笔者依据区内寒武—奥陶系剖面三叶虫动物群形态特征、垂直分布及演化趋势,自上寒武统凤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划分为四个化石带和五个化石亚带:1.Ptychaspis—Tsnania带,2.Ouadraticephalus带,3.Tellerina—Calvinella带,(1)Calvinella ulriehi亚带,(2)Sinosaukia pustulosa亚带,4.Asaphellus带,(3)Symphysurus hunjiongensis亚带,(4)Wanliangtingia calvicepitis亚带,(5)Asaphellus homfroyivar—Lohanpopsis亚带。根据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三叶虫和笔石的垂直分布,三叶虫的形态特征及演化序列,结合其岩性岩相变化,并与国内外同层位对比。将区内塞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置于Tellerina—Calvinella带的(2)Sinosaukia pustulosa亚带与Asaphellus带的(3)Symphvsurus hunjiongens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11.
渤海盆地早第三纪基底内断裂构造最普遍的是犁式正断层,盆地内由于地壳向深部粘性增大,水平方向粘性剪切应变也相应增大,导致断层在一定深度以水平剪切方式消失。剪切带以下变形方式主要是拉张作用下的粘性伸展,因此盆地内地壳变形符合上部为脆性变形层及其下部为粘性伸展变形层的双层模式。晚第三纪由断陷转为拗陷是由于上地幔的热衰减和岩石圈热收缩,表现是地表热流值衰减,壳内高导层和上地幔高导层向下回落,盆地发生区域性统一沉降。区域构造环境上,盆地的形成演化受中,新生代大洋扳块向亚洲大陆的俯冲作用控制,俯冲于大陆岩石圈之下的洋壳熔融,引起上地幔物质调整形成穹隆体,结果岩石圈引张拉薄,地壳发生断陷。成因类型上,早第三纪时期渤海盆地属于主动型的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2.
WH油田主要含油层段为流沙港组流一段,储层厚度和岩性变化快,砂体分布及连通性复杂。为厘清流一段储层分布和甜点区域,提高油田开发效益。通过测井、岩心分析和地震资料分析认为,流一段储层为缓坡陡倾型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前缘滑塌、水下碎屑流、分流间湾6种沉积微相。通过物源分析、单井与连井微相、砂体追踪和储层反演预测,厘清了井间砂体连通性,精细刻画了储层展布特征,并建立了油田沉积模式和沉积演化规律。纵向上,流一段早期为扇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逐渐演化为滨浅湖亚相;晚期演化为席状砂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亚相。平面上,在5井区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3井区与6井区发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2井区为前缘远砂坝—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泥沉积;提出无井控的中部砂体为甜点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明发育着大陆壳的岩石圈板块彼此相互接近和碰撞的一些构造上的看法。选定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为研究的对象。印度板块(具有前寒武大陆壳的印度陆台)的北界,据 A.甘谢尔的资料[1967,1977]是沿着具有形成于深水条件下蛇绿岩的印度河一带划定的。A.甘谢尔把印度河一带作为大洋盆地的残余物看待,如今,大洋盆地由于印度陆台和西藏的构造接近而封闭,并且认为这种接近十分可能有200米的幅度[甘谢尔,1966]。这种概念与关于作为前寒寒大陆壳的西藏地块(复以不厚的晚古生代及中生代沉积层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太行山中段呈斜列式分布的阜平隆起和赞皇隆起相接区域的构造特征和成因分析,认为它是在大古宙平缓隆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它包括两个变质杂岩核、剥离断层和盖层三个构造部分,其构造性质各异,代表了不同层次岩石的变形特征。由沿下元古界和太古宙岩石间不整合面发生滑脱形成的韧脆性拆高,断层带将下盘韧性变形和上盘的脆性变形隔开,上盘盖层中滑覆—推覆构造系向滑覆—滑覆构造系的演化,反映了本区中、新生代陆内伸展环境下在重力滑脱条件下,由简单剪切向转动的复合剪切作用机制转化,是造成本区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的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地质构造的成矿控矿作周。研究认为前燕山期古亚洲域构造演化阶段,华北地台北缘作为华北板块陆缘活动带形成了多条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燕山期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使华北板块成为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区。地慢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控制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共同控制着冀北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沉积模似的三种数字模型,即物质恒定模型,线性堆积模型,二维沉积盆地模型。应用物质恒定模型研究了我国中部一个沉积盆地综合剖面,表明主要沉积过程发生在最近的30—35百万年,形成了主要的油气生锗盖层。线性堆积模型是由物质恒定模型派生演化出来的,它认为沉积物堆积的总质量和沉积时间之间有线性关系。二维沉积盆地模型描述沉积物质由切割沿沉积水体(海洋、湖泊)、平原的河流带入水体内的过程。作者运用该模型模拟了我国中部的一个含油气沉积盆地,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人们认为含铁沉积物有以下两种类型:1.通过化学沉淀形成的铁建造主要由薄层燧石条带和铁矿物所组成;2.含有相当数量的粘士和碎屑成份,通常由鲕绿泥石—菱铁矿—针铁矿组成的泥铁矿层。这两种类型都是在大范围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并且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岩相和矿物相。硅质铁建造依其沉积盆地的特征以及伴生岩石的种类可分成两种主要类型即苏必利尔湖型和阿尔戈马型。其中,苏必利尔湖型是:在大陆架环境中,沉积有石英岩、白云岩和黑色页岩;而阿尔戈马型则是:沿着火山弧,断裂带以及深成断层和破裂系,沉积有火山岩和硬砂岩的组合。与铁建造中铁和硅化学沉淀的沉积环境分类有关的因素有:浅海环境、大陆架环境和深海盆地环境;靠近火山中心的断裂带和断层系;伴生沉积物和火山岩的类型;矿物学、沉积特征和铁建造岩相。  相似文献   

18.
地处阜平、赞皇两个变质核杂岩体之间的南坡庄——井陉地区,不但在广大地区发育伸展构造,而且在东方岭地区发育滑覆构造。笔者通过对各种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阜平、赞皇两个变质核杂岩体相对上隆及相对运动是形成区内这种构造格架的根本原因,发现区内伸展构造和滑覆构造具有内在联系,进而提出了该区伸展变形和滑覆变形的相关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育在桐柏—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商城断陷盆地中的信阳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组成。其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建造,其次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建造。火山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属一套亚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系,反映其生成环境类似于岛弧—大陆边缘的特征。推测出信阳群是发育在“过渡型”地壳之上的、具块断运动性质的断陷盆地中。信阳—商城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同震旦纪时期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南侧消减,而在其北侧引起拉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复合叠加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样式,笔者从形成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出发,将塔里木盆地的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三种基本类型。再根据构造的卷入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种类型,同时讨论了由于构造背景转化而形成的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