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修平  于静  徐芳 《当代经济》2007,(12):82-83
文章讨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理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地区内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及中介组织之间的以创新为目的的互动就有可能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分立与整合的过程,最后得出了区域创新网络是市场自发选择过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经济网络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旺军 《经济地理》2008,28(4):548-551,556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腹地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地域间企业分支机构数据为基础,采用从理论引介到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的城市间企业网络,描述城市间的流量、网络的结节性等特征,并度量了区域多核心化的趋势,利用网络连接度对中心城的腹地范围进行划分。文章的主要创新性体现在:以企业为分析客体,从实证的角度完成了长三角区域连线、节点、面域的网络特征描述。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节点方面长三角区域呈现出明显极化的等级特征,地区间网络流量方面各地往上海流向非常明显,并具有多核化的趋势;腹地方面,大多数中心城的腹地与其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边界不一致,上海、杭州和南京属于区域网络的极核,其腹地均超过了行政区划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区域推进的模式中,长江三角洲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灵活的市场机制、快速的增长速度等特征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她与珠三角、环渤海和东北老工业区一起,正在形成中华复兴的四个经济增长极。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省一市在交通、旅游、能源、人才流动、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个的创新主体已经很难超越所根植的网络独自完成创新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基于文献梳理和对区域创新网络特征、主体功能的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及其运行机理,为主体各方探索和实践依靠区域内部创新资源和支持力量进行协同创新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余冬筠  魏伟忠 《技术经济》2010,29(10):44-48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从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模型、指标选择和具体评价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网络作为一个由多个行为主体构成的新型组织和创新环境,为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提供了有利于其进行知识创造的丰富的知识资源。企业由于自身知识创造能力的有限性和知识资源的稀缺性,因此转向区域创新网络中获取外部知识也就成为其必然选择。因此,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借鉴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SECI模型和知识创造场理论研究企业知识创造的机理,揭示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科学场、经济场和服务场对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晶 《财经问题研究》2012,11(11):130-137
在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今天,绿色创新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本文应用DEA方法对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和分析.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除西藏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应用DEA方法在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基础上测度2005-2010年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且,“十一五”以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明显,说明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石峰 《技术经济》2010,29(5):42-47
基于2003—200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以及DEA方法,本文测度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并检验了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东中西部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我国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冗余严重,表现为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比例失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在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差异显著,而规模效率在三大区域间的差异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刘健  李国平 《经济前沿》2005,(12):16-18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通过一种什么途径才能够使“东部领飞、西部跟进、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四大方略既分别实现,又不失偏颇;既分别发展,又有机协调,进而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呢?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正是这样的崭新途径。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特点及功能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林兰  叶森  曾刚 《经济地理》2010,30(1):6-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物流不仅是21世纪全球城市区域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而且也是城市群产业空间组织的基石。以长三角为实证,利用统计分析和基于GIS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剖析长三角区域物流演化过程,发现: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现状呈现:①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城市间差异大,并呈扩大趋势;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廊道效应突出;③物流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特征,且自成体系。城市群物流就业的区位商空间演化格局呈现:①长三角区域物流呈现"一心两团多点"向"一心两极多点"的空间演化历程;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态势趋向强劲。  相似文献   

13.
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孝斌  李福刚 《经济地理》2007,27(4):543-546,552
由于隐性知识需要直接交流的特性与创新的背景依赖,邻近性在创新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知识流动和集体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地理邻近是"距离产生美",太多或太少的地理邻近都不利于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地理邻近与其它类型的邻近之间相互促进,并可以相互替代。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模式构想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从城市带的角度分析交通网络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交通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进而提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交通网络布局构想。认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应该构建以公路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和以沪宁、沪杭、沪甬、宁杭甬高速公路为骨干的道路网络结构,以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5.
具有行业和区域特征的中国创新活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蔚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06,26(6):922-925
利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8—2002年间中国各省(西藏除外)14个最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相关企业的集聚、学校研发的成果与能力以及研发中介机构等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的地理集中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不同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对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30年来区域发展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其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明显加强.在产业结构方面,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一、二次产业比重下降,后工业化趋势明显;在空间结构上,核心城市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沿铁路经济向沿江、沿海经济转变,开发轴线由"Z"字型向反"K"字型转变;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明显增加了资源消耗和供应的压力,同时导致区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方针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方倩  崔功豪 《经济地理》2004,24(6):772-775
江苏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主要对其区域内南北差异形成、变化的过程和县域间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耿  许学强 《经济地理》2005,25(5):677-681,70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成为一种趋势。文章从三地既有的协作基础和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论证了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认为制度性障碍、产业结构性缺陷、发展阶段差异和基础设施协调不够是当前影响一体化的主要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大珠三角经济区”的目标,并从产业体系、制度环境、管治系统和交流网络四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诠释。提出未来实现大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目标,从政府、企业、交通等多个层面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特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庆兰  陈颖彪 《经济地理》2008,28(3):384-388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作为广东经济的微观基础和亮点,在区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广东能否增创新优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文章在对广东中小企业发展概况及其在全国地位的背景分析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揭示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现状特征,给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广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相对较高,但创新产出绩效一般;由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相对劣势,合作和模仿战略仍是现阶段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现实选择;与企业具有垂直联系的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商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创新交流并不多;在保证中小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应重视政府规制和调控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完善区域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