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月内第二次加息 此轮利率调整是今年8月22日第四次加息以来一个月内第二次加息,期间只隔25天,创央行历次利率调整间隔最短记录。央行表示,此番加息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8月份国内CPI延续前6个月不断攀升趋势,同比上涨幅度高达6.5%,为今年月度最高涨幅,央行加息也成为市场普遍预期。  相似文献   

2.
加息:是波澜不惊还是地震来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中国市场》2006,(10):40-41
半年内的第二次加息悄然而至已经近两个月了。它是中国今年经济发展的分水岭?还是令中国老百姓的利益由此变化的地震?或者,它只是一次加息,就像曾经的和未来的任何一次加息那样。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从3月18日起上调,其中,一年期以上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加息缘由:把握经济金融运行趋势的预调 2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刚一披露,央行就亮出了加息之剑。加息,是为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半年之久的人民币加息问题终于尘埃落定。10月28日晚间6点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物基准利率0.27%,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据了解,这是央行九年来第一次加息,也是此前连续八次降息后的一大转折。加息后,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等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此前关于是否加息的辩论非常激烈。反对者认为加息并不能解决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领域确…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外汇市场悬念不大。如果美联储在1月前后停止加息的话,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将再次走弱。这一切都取决于“加息”是否停止。加息一旦结束,外汇投资者们的投资策略也将和以往不同,尤其是选择银行外汇产品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选择期限中长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财经界(学术)》2004,(7):90-90
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CPI数据公布,加息问题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界人士对是否加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从目前央行态度和主流观点来看,近期内.央行暂时不会采取加息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我国央行越来越重视利率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2006年4月28日,央行宣布再一次加息。本文就是以这次加息为背景,分析此次加息的背景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邹毅 《国际市场》2007,(5):61-61
又见央行加息。这是继2004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央行加息。仔细分析加息因素:CPI指数走高、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等一系列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是直接的导火索。同时,关注国际证券市场的人也都不会忘记,近期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波引发美股大跌,从而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产生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9.
马骏  文杰 《新财富》2006,(9):14-15
央行最近宣布从8月19日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这种“对称”加息的方式以及选择在本季度加息都符合我们的预期。除了经常提到的加息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贷款增长外,我们还从这次加息行动中发现了其他几个有趣的暗示。  相似文献   

10.
美元加息是势在必行还是可能性甚微在这篇文章中得到相应的论述,以及如果美元加息会出现,那么美元加息可能会出现的时间,和美元加息后,各国货币的流向、并且文中美元加息对美国国内产业的影响、对日本欧洲各国经济的影响、对中国相关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产业的影响均有所提及。美元加息对即将出现的新兴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黄金市场,股票市场的一系列变化也受到美元加息或多或少的影响,总而言之,美元加息一定会对全球经济和各国货币流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率政策仍是目前整个货币政策中最牵动市场神经的焦点,在利率政策没有明朗之前大盘仍可能保持弱势调整。近期以来虽多个部委一再澄清短期内没有加息的可能,但未来加息的可能性却无法排除。  相似文献   

12.
曾秋根 《新财富》2005,(11):16-20
资金庞大的国际商品指数基金通过买入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投资策略主导了商品价格的走势,并创造了2003年6月以来的国际大宗商品大牛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联储加息作为判断通胀预期的指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升国际商品价格的风向标作用。自2004年6月美联储首次加息,截至目前在11次加息中引发了9次原油价格上涨。我们预测,当美联储停止加息时.通货膨胀预期会减弱或消失.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超级牛市将结束并转入熊市。  相似文献   

13.
此次利率上调的幅度不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为有限,但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持续加息的可能,因此加息预期会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的心理判断。  相似文献   

14.
温泉 《财经界(学术)》2011,(8):34-35,37
为了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央行在兔年伊始便采取了加息的措施。通过上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来遏制CPI的上升。然而加息其实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担忧通胀,即“负利率”;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国际热钱的忧虑,以及经济增长的信心。文从央行此次加息对抑制通胀、对楼市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几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息的利弊及其能否根治通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玥 《理财周刊》2004,(12):16-19
央行的突然加息在市场上的反应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银行门前老百姓排起,长队要求转存,原本打算购买保险的入开始重新考虑险种,当然加息之后反应最大的还是房地产巾场,这可算得上是其中的最高一浪了。  相似文献   

16.
最近的加息,令人感到特别意外和突然,一是前不久央行行长周小川对外明确表示,中国在今年年内不会加息;二是面对欧美各国依旧坚守的低利率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却突然宣布加息,令人震撼。这是继印度、巴西等国之后,又一个在金融危机之后进入加息周期的大国,也是自2007年以来,34个月央行第一次加息,其象征意义和折射出的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关》2005,(1):18-19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从利率走势看,这是中国最近9年来的首次加息,加息意味着宏观调控开始从“行政管制主导”转向“市场调节主导”。此次利率的调整,同时也伴随着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是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根本途径,但央行加息对外贸生产出口企业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尚晓阳 《四川物价》2004,(11):11-12
经济学家陶冬:我个人认为加息势存必行。加息并不意味着收紧,只要让利率回到正常水平就可以。  相似文献   

19.
事件     
《市场论坛》2005,(2):4-4
中央企业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总资产超9万亿元,2004年来第六次加息,美联储再次提高利率25点,美国加息,中国外汇储备受惠,美国商务部:去年美国贸易逆差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8,(1)
2016年底美国启动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2017年底美联储发布该年内的第三次加息,全球已处于美国加息周期之中。我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回顾并分析了美国的历次加息及其影响效果,谈论了美国当前加息可能会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针对美国加息的应对对策[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