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过1年多的工作,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合理布设、避免重复的设置原则,近日,已有3个水土保持综合监测小区、9个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点、17个水土保持辅助监测点在三江源保护区内建成。这将填补我国在三江源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数据资料空白。  相似文献   

2.
《浙江林业》2008,(10):33-33
概况 凤阳山1975年经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和保护区合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建区较早、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保护区。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高峰”,保护区具有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地理位置独特、生物资源多样及物种的分化变异中心等特点。生物区系南北过渡,东西相承,汇聚多种珍稀植物资源,森林生态类型多样、环境质量具有天然“本底性”。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也是最敏感的区域。 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据介绍,截至2013年8月底,历经8年的努力,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水源涵养能力持续增加,生态系统持续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兴海县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农牧交错、以牧为主,是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县份;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的生态问题,指出搞好环境整治,落实退耕(牧)还林(草)和强化植树种草工作,保护土地资源,是未来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一、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截止2004年12月,我省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81个,总面积326.8万公顷。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则有135个,总面积286.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1个,省级保护区37个,州、市级保护区59个,县级保护区28个。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是典型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文章介绍了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综合阐述了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在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同时对保护区的管理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科研与监测以及管理队伍是影响保护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省是渔业资源大省,建立保护区是该省保护资源的重要抓手。到2011年年底,该省共建立各类保护区36个。省水产局以"提升能力、改善条件"为重点,强力推进保护区建管工作。一是强化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争取,农业部日前批复西凉湖、  相似文献   

8.
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古田山保护区或保护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总面积8107.1公顷。1975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古田山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资源富集,为开展生态旅游、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  相似文献   

9.
<正>甘肃秦州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是2010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鲵及其栖息生态环境为主的水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望天河、北峪河、庙川河、花园河、响潭河、北峪河6部分组成。在地理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处于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也是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化,就地保护了中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自然保护理念在公众中落地生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一直存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过快也会对当地土地权属和生态补偿造成负面影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互有矛盾;对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管存在漏洞。本文对中国未来更好地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提出了展望,例如制定"自然保护地法",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适时调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与范围。  相似文献   

11.
太平山自然保护区是贵州省黎平县重要的林业生态系统,在维护林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推进生态文明的本源。但由于该保护区建立之初欠缺科学规划,管理比较困难,林业生物多样性也面临严重威胁。通过对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基本全面了解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认为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较高,同时也发现了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因素。在研究分析威胁因素特性之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太平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路春玲 《绿色财会》2013,(1):F0002-F0002
<正>吉林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境内,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南麓。根据《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的划分标准,该保护区属于"生态系统类"类别,"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牡丹江上游湿地及黑鹤、东方白鹤、丹顶鹤等珍稀濒危水禽及东北虎迁移的重要廊道。  相似文献   

13.
湿地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湿地的管理与开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是目前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将湿地与生态旅游结合到一起势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业有利于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增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探讨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意义及规划建议等,为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云南、四川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对恢复水生野生动物种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履行职责与手段薄弱的"两大矛盾";保护区数量偏少、物种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保护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两大问题"。今后应加大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体系,抓紧修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规章制度,积极争取各部门和全社会支持,加快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企业》2005,(5):16-16
2005年8月30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青海西宁正式启动实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指出,三江源保护和建设是西部生态建设的又一标志性工程,也是继青藏铁路后国家在青海实施的又一重大项目,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6.
自1958年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截止2001年7月底,云南省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20个,面积2549206公顷。其中:国家级10个,面积1208783公顷;省级45个,面积1117898公顷;地县级65个,面积222525公顷。全省有森林生态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02个,其中属林业部门管理的96个,面积2104689公顷。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全省100多个森林类型、90%以 上的珍衡、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形成全省多类型、多层次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动植物和栖息地,国家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生态类型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洪河沼泽保护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84年建立的。  相似文献   

18.
蟒河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亟需系统地对主要保护对象变化、管理机构日常工作、项目建设与效益、社区共管及生态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生态保护现状整体评估。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建立了适合蟒河保护区的生态现状评价体系,结合以往资料和现地调查,对保护区进行了生态现状整体评估,并为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江诺水河自然保护区是具有典型北亚热带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珍稀、特有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区之一,也是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要的生态资产。研究通过对保护区进行的综合科学考察以及其他统计、遥感等相关统计数据,应用生态和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评估了保护区九个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1)保护区每年能够提供不少于40.67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价值最大的是调节洪水和涵养水源为10.12亿元,最少的是水源供给为0.203亿元;(2)价值量大小依次是调节洪水和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文娱价值>物种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保育土壤价值>气候调节价值>物质提供价值>降解污染物价值>水源提供价值,其中文娱价值高于物种栖息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间接表明在生态资产开发过程中偏重开发,对资产保护的力度还需加强;(3)评价结果可以为诺水河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