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实现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实施的战略措施。在对西部区域实施援助的过程中,国家必然对西部经济进行干预。而干预政策的法律化将实现经济法制的创新,其实质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具有社会法性质的经济法的创新。这种创新标志着西部乃至中国法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变迁和转向。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既不属于公法,也不属于私法,而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的法律调整方式具有附带极强经济性的义务性和主要事后性;法律责任的实现应当遵循合法性、公正性、及时性与不可避免性原则,经济主体能够通过经济法律责任对其经济行为的后果进行预测;经济法律责任在性质上应当与经济违法行为相适应,是制裁性与补偿性的有机统一.以上诸方面决定了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是经济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作为一独立的法律部门,应以实现国家权力对市场失灵的良性干预、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已任;经济法责任具有独立性地位,具有补偿性与惩罚性相结合、经济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自身特征,有别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以经济法主体为标准可归纳出市场主体经济法责任、调控主体经济法责任、其他主体经济法责任三种具体类型。经济法责任亦有其独特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入世对经济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外国商品,服务和经营者的大量入必然引致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经济关系,因此需要以此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及时作出回应。在影响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入世还将对经济法的立法根据和价值选择产生影响,并要求经济法具有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的“双刃剑”功用。  相似文献   

5.
论交易成本理论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中存在交易成本会导致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政府对市场行为进行干预。由于政府自然的缺点亦会产生交易成本,甚至高于市场机制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从而阻碍交易,产生政府失灵现象。基于此,本文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规制市场和规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蒲昌伟 《全国商情》2009,(9):126-129
社会法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各种社会矛盾急剧恶化,传统的法律规范和原则及其调整方法对这些新型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社会法特殊的调整方法是彰显社会法功能的关键所在,所以意义特别重大.本文专门就社会法独特的调整方法产生的原因和社会法特殊的调整方法的种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法带有十分明显的本土性色彩。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就使法的本土性可在逻辑上推导出经济法所具有的本土性。除了法律的共性以外,经济法本身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性,使它的本土性色彩更为强烈,进而阐述我国经济法本土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勇华 《全国商情》2010,(3):124-125,140
经济法的立足点是市场失灵,经济法的产生源于对市场失灵规制的需要,经济法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源于对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法调整对象应是由市场失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及市场管理关系组成.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基本范畴。通过对法律原则内涵的法理阐释,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法理论研究中关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梳理,发现"适当干预"原则和"社会本位"原则是经济法基本原则体系中的共识性原则。现有的研究中对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提炼存在着诸多的误区,检讨以往提炼方法的不足,探索和把握现代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提炼路径,不仅要准确把握其内涵、考虑其政治道德和法的价值取向,而且应当重视"建设性阐释"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后现代文明的核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学术研究的生长点。经济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但转型时期的经济法在和谐性方面存在现实局限性。本文就经济法和谐性的局限性进行辩证地探讨和分析,提出构建经济法的和谐范畴体系,充分发挥其保障和谐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律,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清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民法观念.重新认识民法的性质,对于我们完善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使民法更好地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为根本宗旨的经济法的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得以凸现,经济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补充、融合到自身的价值范畴之中。作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具体地说经济法应以人性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应以全社会乃至人类的整体利益为首要价值目标;经济法应树立人、社会和自然整体和谐的价值观;经济法应全面追求社会公平、全面公平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增长机制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揭示市场交换主客体供给与需求的双重属性,界定和阐述了包括企业和生产要素在内的供给成本、需求收入及利润或亏损;通过阐述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职能、公共产品和赋税,界定了社会市场成本(市场供给成本+赋税)、收入和利润,论证了法律和公民制约赋税限制了国家赋税收入利润率,即国家赋税收入/公共产品成本的比率,使其与社会市场收入/社会市场成本的利润率大体相当,从而导致企业和生产要素社会市场收入大于社会市场成本,获得社会市场利润,实现市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法治并未消除社会业已存在的矛盾,只是改变了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但这一方式不能被任意地创造。市场经济基于自身特殊的生产方式,能够将法治这一文明的社会治理手段构造出来,使人类进入法治社会。市场经济通过自己固有的存在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制约关系的能动作用,为法治规定公正的价值标准,提供支承的决定力量,构建基本的社会秩序,使法治获得至上权威并得以确立。但市场经济构造法治,其经济制约机制必须健康,这种健康离不开它所需要的产权制度作基础,同时排除各种因素对这一构造机制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社会保障是一种“准公共品”,不但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供给,反而造成了市场失灵。由此,社会保障同公共财政发生了联系,进而内在要求规范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关系的公共财政立法。在中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与规范社会保障所需的公共财政立法供给不足的矛盾要求增加法律供给。应从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人手,在宪法中增加相应条款,并制定国债法,加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制定进程,制定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法律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劳动法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劳动者,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正当干预。正确认识劳动法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劳动法的实施,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人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水平不高。因 此,必须从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时期,湖南提出了"四化两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四个湖南"的建设路径,法治湖南建设是湖南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法治湖南建设将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培育市场经济发展力,并有助于形成国际经济竞争力和构筑市场风险的防控力,成为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主流经济学以完全竞争这一假设来论证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现实中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对于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要重新解读。从市场与人性的关系以及市场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的角度出发,对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进行了再认识,并得出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优越性并不是因为它是完全竞争的,而是因为它与人性相契合,能够在法治的平台上自发扩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国债市场和正在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来说,存在着规模小、地位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种单一及流动性差等缺陷。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多制约企业债券发展的因素,比如法律法规不完善、发行制度存在缺陷、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以及发债企业自身问题等等。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