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华文  常燕 《中国西部》2009,(2X):52-53
<正>焦点脏话进化是否是反映民族情绪和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怎样才能净化脏话?"人都有骂脏话的冲动。(江蓝生)""脏话是情绪需求,也是一种文化需求。在对脏话禁忌和排斥的文明社会,脏话不会软化退缩,只要人类还在,脏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09,(2X):59-59
核心观点:脏话也是一种文化,是情绪和思考的表达,只是用了不好的字眼而已。脏话与素质没有必然联系。脏话生存的土壤是生活,文学作品生存的土壤也是生活。脏话是情绪需求,也是一种文化需求。在对脏话禁忌和排斥的文明社会,脏话不会软化退缩,只要人类还在,脏话就会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杨旋 《中国西部》2009,(2X):64-64
<正>更多的时候脏话是一种立场,一种表态。倚马万言是一种表态,不着一字是一种表态,"去你妈的"也是一种表态。以前我们夸人口才好,说出口成章,现在口才好的人少了,都改出口成脏了。网络进入中国以后,虚拟空间为脏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突破口,打开IE,到处飞场着"傻逼"、"二逼"、"装逼"、"事儿逼"等"不堪入目"的字眼。这是一个"人人都有压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培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能够划分成几个阶段,即幼儿时期、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以及成年以后的公民教育。这几个阶段是个人成长为公民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参考了遵循自然原则、自由发展原则、节制原则等,这是从个人的层面来阐述如何培育一个理想的公民。而培育一个理想的公民,首先从培育一个合格的公民说起,这涉及的另一个层面是社会机制层面,它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几个层面来说明培育一个理想的公民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视角来探讨网络围观这一新生的社会现象。拟从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开始,说明网络围观现象正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并且从多方面论证网络围观对公民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同时分析网络围观的诸多不足之处,探讨网络围观的规范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新 《中国经贸》2010,(24):131-132
建设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强大而稳定的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主动性,而这首先要提高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当前在我国提高公民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告别脏话     
最近,六朝古都南京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万市民大签名活动。主题是——告别脏话。笔者不禁为之拍手叫好!崇尚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泱泱中华,数千年来一直被誉之为礼仪之邦。但近年来,文明的标准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错位现象:浑身“痞气”被认为有“男子汉的气质”,满嘴脏话被认为是“时髦的语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09,(2X):55-55
核心观点:没教养,从小生长的环境低俗、粗俗、丑陋而且充满了暴力,以及缺乏羞耻感,是脏话约等于性这一隐性的社会共识异常肆虐的根源。改变孩子的生长环境,是父母培养有教养的子女的唯一途径;而成年人可以尝试做一些消耗体力、甚至会受伤和流血的运动以宣泄情绪、愤怒,改掉脏话陋习。  相似文献   

9.
王辉 《理论观察》2010,(3):163-164
新闻的语言问题,是新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认真推敲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应当是所有编辑记者必备的一种职业技能。遗憾的是,现在新闻用语中,值得推敲的地方颇多,甚至有些报道用语、用词上有脏话,使人看了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会议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党和国家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如今,社会逐渐步入现代化,公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培育公民意识对现代化的推动有重要作用。可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提出对公民培育提供了新的、更为全面的理论基础,从五个方面对公民意识培育,这符合现代社会对公民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关键因子,是一种非正式的促进组织有效运作的行为.农村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教育组织,特岗教师是这一教育组织的主体,其组织公民行为对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组织公民行为为视角,结合农村中小学校特点,分析特岗教师这一群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并从多个视角,阐述提高特岗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网络普及程度的大大加深,“人肉搜索”作为一件新生事物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伴随这一现象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其中涉及到的各种权利的冲突。本文试从法擎理论的角度,以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名誉权为切入点,探讨这一现象中的权利冲突及其配置。  相似文献   

13.
张瑶 《发展》2014,(4):80-82
正长期以来,刑讯逼供现象一直存在于案件侦办、特别是刑事案件侦办过程之中。它像一颗"毒瘤",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法律权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强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刑讯逼供的构成要件(一)刑讯逼供的概念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就本质而言,刑讯逼供不是一般的工作失误,而是一种为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可以看出其公民素质。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受过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公民人数较为合理的比例是1:1:5,但在哈萨克斯坦这一比例为5:1:1。这意味着,在哈萨克斯坦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过剩,而受过职业教育的熟练技术工人不足。一个饺子公司的经理就炫耀地说,他的工厂里有18个包饺子女工是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可以说和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完善与否,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这一国家公民幸福指数的高与低.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针对这些问题及表现制订相应的对策,充分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房屋的征收与补偿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在征收与补偿的过程中,牵涉到了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利益,处理起来非常复杂,必须要兼顾到几方的利益.笔者认为想要做好房屋的征收工作,就必须要树立以公民参与为主体的房屋拆迁补偿制度,这是平衡各方利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吴爽 《理论观察》2008,(2):23-24
平等权是一种以公民为主体的请求权。平等权是一项概括性、原则性的权利。平等权具有相对性。在我国目前还存在着侵犯公民平等权的现象。平等权的实现还需要有效的救济渠道。针对立法侵犯公民平等权问题,主要通过宪法救济渠道予以解决;针对在法律适用和其他领域侵犯公民平等权的问题,主要通过司法和制度救济的渠道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环球财经》2011,(5):123-123
当我们不小心踢了脚趾或弄疼身体某处的时候,很多人会情不自禁地骂出声来。据英国《每目邮报》4月18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在此类情况下骂脏话的作用犹如一剂强镇痛药,这一效果在那些通常不骂脏话的人群中体现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现象,即网络参政的兴起。目前网络参政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公民通过网络直接向政府机关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的相继上网,公民与政府之间实现了无中间环节的沟通,使公民能够与政府官员进行直接对话,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特别是一些城市开通网上“市长信箱”后,公民通过网上反映各类问题的数量迅速增加。这种公民参政方式为领导全面掌握情况、作出科学决策以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重大事项讨论。通过网络,公民几乎可…  相似文献   

20.
许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结构设计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通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