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区位熵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衡量陕西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别对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及产业内各行业的竞争力进行测评。结论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水平总体较低,且产业内各行业集聚度差异较大,但发展迅速,与广东、上海和辽宁等省市仍有较大差距,但陕西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较高,其他则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深入分析了泰州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找出泰州制造业竞争力的发展态势,明确优势行业和劣势行业,并简单总结了泰州制造业及各行业竞争力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江苏省平均水平相比,南京制造业整体与内部各行业相对竞争力较差,但结构较优;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是南京的支柱性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优势行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是南京的劣势行业。提出努力提升支柱性行业的竞争力,积极扶持优势行业,加快转移部分劣势行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20多年,珠三角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制造业上,优势大体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行业。这种工业结构一度极快促进了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其鲜明的外源经济特征使得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发展日益暴露出旧有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高低。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和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构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生态位模型对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行业生态位的竞争力差异大,其中,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综合生态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最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生态位竞争力居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生态位竞争力较弱。建议分别实施优势定位,突出特色;借鉴学习,培育新的增长点;联动整合以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促进资源型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投入产出表,借鉴Antràs等提出的行业上游度,测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结果显示: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上游度指数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低、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上游度指数变化趋势与全球金融危机关系密切;低技术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削弱,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本文围绕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行业上游度与国际竞争力呈现反向关系,行业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提升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竞争力水平是与其竞争对手的角逐过程中形成的优势和能力,可以运用相关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进行量化。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各类经济指标的竞争力统计评价模型并测算了江苏省174家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水平,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江苏省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有限公司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制造业是提升江苏企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力量;企业竞争力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受所处行业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含量高、 环境污染少的典型产业,在节能、 减排和提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有效集聚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省份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水平、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和不同集聚模式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从不同集聚程度来看,平均集聚水平较高的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其他三大平均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集聚影响不明显;从不同集聚模式来看,相较于多样化集聚,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更能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当专业化集聚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转移,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罗能生  张文波 《技术经济》2012,31(4):26-31,60
对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位优势和2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区位优势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区位优势与制造业各行业的集聚程度显著相关:大多数现代制造业和依赖规模经济的制造业与区位优势正相关,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与区位优势负相关;不同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侧重不同方面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李慧  胡国良 《技术经济》2013,32(9):125-130
利用2005—2010年我国长三角地区21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全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由人均制造业出口额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降低;分行业看,人民币升值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影响较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大。  相似文献   

11.
邓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0):153-157
以2013年珠海市工业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珠海市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珠海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珠海市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竞争力情况,并提出珠海市发装备制造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引导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文章主要研究现阶段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用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出口价格比等指标,对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价,得出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虽快,但总体竞争实力不强、难以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结论,从技术创新、国际化水平、政府政策三个方面提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和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以反映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衡量制造业经济绩效水平、利用外资情况、企业技术水平和制造业空间地理集聚程度的总资产贡献率、外向化程度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C4指数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利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对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经验结果表明:外向化程度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C4指数分别与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总资产贡献率则与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经验结论,本文提出了通过进一步引用外资、改善企业技术结构和促进产业集聚来提升制造业产品的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制造业取得一定成绩,但制造业竞争力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与发达省份制造业相比仍有差距。加快吉林省制造业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以科技创新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对巩固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珠三角地区凭借着"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过去20多年,珠三角的竞争力集中表现在制造业上,优势大体上集中在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行业.这种工业结构一度极快促进了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其鲜明的外源经济特征使得近几年珠三角经济发展日益暴露出旧有模式的弊端,成为困扰其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珠三角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构建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结构,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了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和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系统的协调水平。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均衡;制造业与物流业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制造业与物流业系统协调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一结论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陕西省而言,其战略意义更为突出。从行业现状及其优势、劣势出发,分析了陕西装备制造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从振兴陕西装备制造业的角度给出了发展陕西区域经济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产业链效率取决于产业链环节的投入,产业链环节间投入的差异决定了行业竞争力的表现。从服务业中间投入比例来看,美国制造业的投入比例远远大于中国制造业。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价值链效率进行了测度。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效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在面向最终需求的生活型制造业中占据优势,而美国制造业产业链在面向中间需求的生产型制造业中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据航空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在全面分析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各业务环节的附加值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航空制造业的价值链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然后,结合中国当前航空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和竞争力水平,提出了以嵌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渐进升级路径和以构建国家价值链为基础的跨越升级路径,为增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制造业升级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据航空制造业的行业特点,在全面分析世界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各业务环节的附加值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航空制造业的价值链体系及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然后,结合中国当前航空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和竞争力水平,提出了以嵌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渐进升级路径和以构建国家价值链为基础的跨越升级路径,为增强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