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将是劳动者就业权不受侵害的保障,特别应把提起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明确规定为消除就业歧视专门机构的一项法定权利和义务。文章探讨了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中的救济机制问题,指出要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就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特别强调该法中的救济机制,建议实行并提倡公益诉讼、实行举证责任移转,针对具体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2.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基础和前提,农民工群体的平等就业权有着特殊的内涵和充分的法理依据。但当前农民工的这一基本人权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立法缺陷、政府缺位、司法救济途径不畅等方面。保障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路径选择:彻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制订反就业歧视单行法;强化劳动监察并设置反就业歧视专业机构;加大就业歧视司法救济力度;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赵霞 《人力资源》2024,(2):28-29
<正>三孩政策下女性劳动权益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提出建立女性生育成本分摊机制、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完善司法救济制度三个方面的保护对策,以期切实维护女性平等就业权,提高女性生育意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严重侵害。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的广泛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对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欠缺完善的立法规制和司法救济。在立法上明确就业歧视的涵义并确立其判断规则,并赋予被歧视者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是反就业歧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实践中,就业歧视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文章以女性就业歧视为视角,通过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揭示女性就业歧视的成因,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比较全面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着完备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基本法律及专门法律三个层次。通过颁布《康复法》及《美国残疾人法》,确立了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基本法律制度,并设有独立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作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联邦执法机构,通过接受投诉、展开调查、进行调解、提起诉讼及执行等程序来保障其权力的行使,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权利。美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基本法律制度及其执法程序保障对我国完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少权 《河北企业》2023,(6):131-137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愈发重要,自动化行政中个人信息保护更是如此。保障自动化行政中个人信息安全有利于保障人格尊严权的实现、满足比例原则的内在要求以及规制算法歧视。然而,保护自动化行政中个人信息从立法上看尚存在以下不足:立法直接规定过少、法律可操作性不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从执法上看问题同样不少:行政程序豁免不当、信息处理限度随意扩张;从救济上看亦是如此:行政公益诉讼适用不明、归责方式存在漏洞。为完善自动化行政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有必要从立法上扩充自动化行政的直接性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健全个人信息监督管理机制;有必要从执法上补正行政正当程序、落实最小必要原则;有必要从救济上明确行政公益诉讼适用规则、构建场景化归责方式。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公民平等就业权,其隐患和危害有目共睹,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我国的就业现状出发,全面分析了就业歧视的成因,拟从国家政策、立法、司法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进而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维护劳动力市场的公正秩序。  相似文献   

9.
关联交易中股权和债权的保护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对两项权能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是对交易公平的有效保障。在股权的事后救济中应引入代表诉讼和派生诉讼,并附之以股东的退出机制;在债权的事后救济中,应对有限责任进行改造和重构。这些建构是从“自我”角度的显性保护,同时应对上述两类救济制度进行必要的协调,以统一的制度勾连股债“互我”两权的隐性冲突。  相似文献   

10.
禁止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禁止就业歧视立法是对劳动者就业平等和职业发展全部过程的法律规范。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向度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表现为以就业权(工作权)为主导,以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劳动福利权、参加和组织工会权(团结权)、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相关权利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权利维护。  相似文献   

11.
在不久前闭幕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全国政协委员张庆成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一下子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并在业内外形成了强烈反响。歧视形式知多少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岗位已经成为“稀缺资源”的当  相似文献   

12.
代秀琴 《活力》2012,(8):267-267
当代中国,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就业中不平等的现象极为常见.各种歧视问题很大程度地阻碍着平等就业权的实现。正因如此,对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救济显得尤为重要。平等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平等就业权是平等权的一种,是平等权在劳动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是平等权和劳动就业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就业歧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歧视已经成为阻碍劳动力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它不仅反映了社会不公,而且对劳资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制止这些社会排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李晓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03-105,245
行政不作为是造成相对人损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对行政不作为的法律救济应当实行改革。实行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构建人大监察专员制度,建立中立性质的行政复议机构,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实行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是减少行政不作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现象。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教育、户籍、社保制度也还不完善以及劳动者维权意识不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历歧视和生理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现象,而且近些年来地域歧视等新型歧视现象也愈演愈烈。为了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维护我国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6.
朱琳  朱建军 《价值工程》2010,29(14):107-109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着社会、个人、家庭、学校和用人单位等方面的风险因素,降低就业风险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高校的各项促进就业的措施,运用熵权法确定其权重,并结合TOPSIS法以南京5所高校为例进行定量的效果评价,旨在为高校实行促进、保障毕业生就业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面上劳动者就业选择权似乎得到了保障,然而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中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歧视现象。本文通过辨析劳动力市场歧视现象,对经典贝克尔歧视理论及其拓展理论进行分析和比照,并由此指出今后理论领域的研究趋势,并期为现实歧视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社会保险权意义重大,但容易受到侵害,其法律救济存在的程序选择、启动、劳动者胜诉、法院处理难等一系列题.主要是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司法救济制度及其落后、救济范畴的局限、相关程序设置不充分以及举证分配制度缺陷等原因造成应当有针对性地据此加强社会保险权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人权观念中。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对一个健康正常的成年人而言,只有劳动就业权得到保障,其生存权、发展权也才有保障。基于这一认识。当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都高度关注民众的就业问题。不仅要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而且要依法制裁就业歧视,实现公民就业公平。而就业歧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业歧视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似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目前劳资关系法律规制的状态下,将话题囿于劳动者有无集体行动权以及集体行动是否合法的层面上,就权利实现的角度而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劳动者集体行动治理的制度化建构需要以实践中的问题来审视集体行动权的权利属性.从私权关系来看,集体行动属于私力救济性质的自助行为;从社会权关系来看,集体行动权属于劳动者团体的自我决定权.无论是私力救济权还是劳动者团体的自我决定权均存在严格的权利界限.劳动者集体行动的治理应当明确权利的界限,以这种权利界限为基础进行制度化建构,处理好劳动者集体行动的类型化区分及其一般条款的关系、劳动者的可支配行为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