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较小,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收集信息的费用,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发债企业的信用利差。本文对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不能忽视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本文着重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其中,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利率、通货膨胀、股票市场波动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各个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群 《金融论坛》2005,10(2):49-54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其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上还是在流通市场上都是如此。若不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大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机理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三大机制:声誉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以求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表明,在股票市场中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的预测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以2008-2012年中国企业债券为样本,本文的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在债券市场中,同样影响债券市场中资产的价格。具体包括: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分析师预测偏差度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跟踪一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师人数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跟踪同一公司的分析师中明星分析师所占比例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对分析师预测的研究与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按照合约经济理论的解释,信用风险生成于三个合约:一是银行与企业的合约,二是银行与储户的合约,三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合约.其中,银行与企业的合约构成最主要的信用风险.合约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企借贷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企双方的交易成本.要降低这种不确定因素,减少交易成本,就应建立恰当合理的银企交易模式,才能有效减轻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6.
李文群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2):49-54,63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大力发展,其症结在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上还是在流通市场上都是如此。若不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以解决,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大的发展将是不可能的。为此,本文在分析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机理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债券信息不对称的三大机制:声誉机制、法律机制和信用评级机制,以求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使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契机,因此,本文利用2007-2009年89家企业债券的月度面板数据,分析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我们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会显著变大。同时,利用该回归结果对2009年12月的截面数据进行估计,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史晴宇  任达 《河北金融》2015,(3):9-11,14
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客观基础,由其引发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不完全契约”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根源.本文从适度收集信息、应用先进技术模型、畅通信息传递路径、完善内部治理、合理设计契约、优化外部环境等若干方面着手,探讨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是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才能确保其正常的运作和发展。但是,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风险,信用风险就是其中之一。而引发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资源的不对称。本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及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就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信用卡市场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发卡行与客户和相关部门之间以及各个发卡行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也在不断集聚。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对信用卡业务实行集中管理;政府应当在引导个人诚信系统的建立和信用卡法制建设方面承担起主要责任;此外还应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逐步在全社会培育成熟的消费文化和信用习惯。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保险信用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冬至2002年春,广东、福建、上海发生了投资连接保险集体退保事件.这次缘于代理人在销售中误导、欺诈客户,并险些酿成保险业信用危机的集体退保事件引起了保监会和经济界的高度重视,一致认为我国保险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上升,电子商务交易区别于传统交易方式,存在巨量、匿名性、虚拟性、非重复性以及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依赖性等等特点,因此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如果要保证交易能够顺畅进行,势必涉及到买卖双方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国内外各种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这也是各个互联网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本文试图结合目前的国内外实践探讨一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4.
郝歆 《时代金融》2015,(5):266-267
我国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上升,电子商务交易区别于传统交易方式,存在巨量、匿名性、虚拟性、非重复性以及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依赖性等等特点,因此作为电子商务平台,如果要保证交易能够顺畅进行,势必涉及到买卖双方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国内外各种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此都非常重视,这也是各个互联网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本文试图结合目前的国内外实践探讨一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郭晔  黄振  王蕴 《金融研究》2016,432(6):67-80
本文利用固息债与浮息债利差将货币政策分解成预期和未预期部分,进而探讨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所产生的动态影响与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未预期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作用更大;第三,对比不同期限的企业债,货币政策对中长期企业债信用利差的作用更为显著,而对短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西南金融》2003,(10):60-62
本运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问题,认为银行贷款融资因在信息生产和监控方面比企业债券融资更具比较优势而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首选方式,而企业债券的大力发展有赖一定的市场条件,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深化,我国企业需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融资,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其中商业银行信贷是现阶段我国各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不对称因素是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违约等风险可能会使商业银行产生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进行总结,并给出一定的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发放时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曼 《金融纵横》2002,(5):52-53,8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尤为突出。信息不对称会使得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影响了经济、金融运行效率,增大了金融监管难度。就信贷领域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借贷双方会因此增大潜在的信用风险,严重影响正常的信贷活动。例如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就面临这样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虽经十几年发展,其中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依然存在,而这一问题又是中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