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指数的收益率的波动情况、相关系数和协方差,分析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中的共同风险因素。得到结论:14家上市商业银行对共同风险因素的反应较为一致;与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相比,共同风险在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中所占比重较大;与其他风险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对共同外部风险的反应更显著;金融指数能够较好地代表金融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5.
本文提出了金融系统性风险预期隐形化的概念并从投资者对市场风险预期的角度,采用CAPM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市场系统性风险预期的隐形化导致无风险利率的提高,使得市场泡沫不断扩大、市场风险不断积累,直到政府担保撤除、投机玫击等原因引起风险预期的显性化,瞬间释放的风险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货币信贷增长过快以及贷款结构不合理进而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现行金融体制进行深层次思考。基于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不断加重的现实,通过对中央银行两难处境及其深层次原因的剖析,可明确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也得到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将通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途径诱发系统性风险。人民币在长期、渐进地实现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的各种系统性风险,通过优化设计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与构建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主流.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视角出发,以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产生的风险为基础,阐述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应对两类风险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从新的角度为银行业应对系统性风险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最热门话题。然而,系统性金融风险既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一个新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入手、着重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新闻文本大数据构建了媒体风险感知这一主观指标,结合股票、债券、货币和外汇等金融子市场风险指标,使用CISS方法合成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RP-SRI),并将RP-SRI与只包含金融子市场风险指标的金融压力指数(FS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媒体风险感知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存在单向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媒体能够捕捉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的微小变化,媒体风险感知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有传染效应.其次,就经济稳定问题而言,加入媒体风险感知的RP-SRI对经济下行风险爆发概率的识别能力相较于FSI要更强,可以更好地预测经济下行风险.最后,就金融稳定问题而言,RP-SRI可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迅速积累状态,实现预警金融风险的目的.本文丰富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体系,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进行金融市场风险防控和舆情管理,维持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We examine systemic risk in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by estimating the 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 (CoVaR), the marginal expected shortfall (MES), the systemic impact index (SII) and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VI) for 16 listed banks in China for the 2007–2014 period. We find that these measures show different patterns, captur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systemic risk of Chinese banks. However, rankings of banks based on these measur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he time‐series results for the CoVaR and MES measures suggest that systemic risk in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decreased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ut started rising in 2014. 相似文献
13.
贺文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8)
文章基于90年代以来大量监管文件和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详细分析了资本定义、风险权重、资本计量方法、资本监管体系和违规惩罚措施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的发展动态与脉络,展示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体系从简单的资产负债管理到基于内部评级法的组合管理,从单一风险管理到全面风险管理,从微观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演变过程。最后,为进一步改进资本监管,文章提出了资本监管的改进建议,如监管当局应重视银行风险行为的异质性,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银行危机发生机理,对比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状态和银行风险因素,对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判断。本文认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爆发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深度的风险因素,需要中国银行业引起重视与关注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溢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系统性风险的溢出效应受到普遍关注,同时也暴露出主流的风险度量方法VAR存在重大缺陷。论文借鉴最新的CoVaR方法以及分位数回归技术,衡量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价,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价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无条件风险价值VaR和条件风险价值之间没有必然关联,以VaR为核心指标的现行监管政策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溢价;第三,银行的值不仅受金融体系共同风险冲击的影响,还受银行自身特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8,(2):124-139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个连续累积过程,主要经由信用和信息渠道完成,本质上是通过流动性波动的形式进行的。我国银行业系统2003年前不良资产率一直很高,2003年后的流动性波动剧烈,尤其受近期经济下行等影响,系统性风险积聚一直较高。宏观压力测试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情境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都较高程度地累积存在且渐趋严重,而"社会性消化"机制——基于合作均衡的市场内在的风险"自我消化"机制和银行软预算约束对风险的外部"救助"机制,使我国短期内"规避"了金融危机,但其引致的道德风险、信贷扩张以及资产泡沫却在长期内使银行体系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积聚增加,须强化金融基础制度建设进行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9.
出于资本计量或其他管理要求,业界开始了操作风险模型化方面的探索,并开发了大量统计精算模型,其中极值理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然而,目前操作风险量化存在严重的数据缺乏问题,面对量化的难度而不得不辅之以定性的方法,如情景模拟、定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美英德日银行公司治理的比较,发现治理的目标的一致性,即通过发挥管理和监督功能,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或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但由于法律制度、资本市场、政治体制的差异,各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银行改善公司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