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于利润和盈余管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岩 《现代会计》2006,(1):10-14
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美国著名会计学者Schiper在1989年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对外部财务报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而被普遍认可的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利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对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虹 《上海会计》2003,(2):18-19
上海会计 2003. 2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等规则的运用,产生大量的估算和预计,使盈余数额的确定缺少划一的标准。而盈余在衡量公司价值、计量管理者报酬、纳税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对盈余的确认与披露十分关心。企业管理者对盈余的调节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合法的调节,是指当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合法地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这种调节盈余的行为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可称之为“盈余管理”。非法的调节则是一种蓄意欺诈行为,采用不…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西方国家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纵观国内外目前的学术研究,盈余管理主要存在着“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种不同的看法。加拿大会计学家Scott所持的是狭义的“经济收益观”,即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经理人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William R.Scott,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它主要是针对会计盈余或利润的控…  相似文献   

4.
田婷 《现代会计》2004,(6):13-15
盈余管理是指倘若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很自然地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所以,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虽然适度地操纵盈余是一件好事,但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限制,否则,投资者和企业所有者就会对衡量企业业绩的净收益指标的可靠性失去信心。因此,对集团公司的利益关系人而言,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和不断发展,盈余管理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备受重视的问题。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享有选择会计政策和变更会计估计的自由时,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政策的一种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动因出发,结合财政部今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重新审视了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会计行为与非会计行为,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限制及可利用的操纵空间,以期为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认识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企业在有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由时,在合法的前提下选择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是企业作为追求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只有对盈余管理理性对待与恰当运用,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因素。结合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对盈余管理概念、特征、成因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提出应对盈余管理的对策措施,以减少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剖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下的盈余管理及影响、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的相关联系、企业运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初衷作了进一步阐述,进而提出了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化意见。  相似文献   

8.
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手段或者非会计手段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准,但滥用盈余管理则有损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新会计准则在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制与压缩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也留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盈余管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张鸣  刘华 《上海会计》2000,(8):9-10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所谓盈余管理 (earnings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为根本目的 ,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 ,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 ,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从广义上讲 ,盈余管理除通常所指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应计项目控制外 ,还包括游说准则制订机构影响或改变公认会计原则、投资和筹资决策的时机选择 ,以及对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中利润数字的操纵等。本文只研究通常意义上的盈余管理。另外 ,本文还将“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0.
刘蔚  英艳华 《会计师》2009,(3):85-86
<正>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及特征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两个主要的派别。美国会计学家斯科特(William R.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凯瑟  相似文献   

11.
张英 《财政监督》2004,(8):34-35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交易规划等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行为。从理论上讲,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前者是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行为,后者则是一种蓄意的欺诈行为。但是,无论是美国的安然、世通、施乐  相似文献   

12.
从企业R&D盈余管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我国现有的R&D费用化会计政策既具有使企业当年收回R&D资金,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具有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企业有可能减少R&D投资,无法对R&D活动进行成本核算、效益考核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选择有条件的R&D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方法,同时实行当期发生的R&D支出资本化部分直接税前抵扣"的会计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俊 《浙江金融》2001,(8):36-37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的调整或操纵当期应计项目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的“加工”,达到经营者自身效用和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税务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获取既定利益的行为,盈余管理与通过财务造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不同,财务造假是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造成的信息虚假。具有欺诈或蒙骗股东,债权人、银行或政府部门的意向,具有蔑视会计准则、破坏会计真实性、歪曲财务报表内容的结果,使利害关系人的判断和决策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向纵深推进、会计准则逐步推开和会计方法可选择空间不断增大的现实情况下,对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美国会计学会原会长KazirineSchiper女士在1989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带着获取私人利益的目的,故意干预对外报告的过程”。美国会计学者Scott在其所著《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进一步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对盈余管理虽然有不同的解释,但在下列三个方面是一致的: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包括董事会、总…  相似文献   

15.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盈余管理概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估计的合理变更、会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交易事项的时点控制以及关联交易的适度调节等方法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经理人员的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短期内的最大化。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监管动机、税收动机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理人员会基于多种动机操纵盈余,影响业绩评价和管理报酬,误导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决策。笔者拟从公司治理、会计准则、独立审计和监管规范四个方面对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其动因,熟悉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法和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有三:一是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二是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固有的缺陷性;三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高层高层管理人员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行股票及配股、节约税收、债务安排、降低政治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动机。在我国,盈余管理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调节利润、利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跨年度调节利润、利用地方政府援助调节利润。而规范盈余管理措施主要有: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管理当局的道德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8.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的运用,产生大量的估算和预计,收益没有唯一的标准,而收益在衡量公司价值、计量管理报酬、纳税和利润分配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对会计政策选择有强烈的兴趣。如果管理者能从一组会计政策中进行选择的话,他们将选择那些能使他们自己的效益最大化或者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管理者有许多对财务报告进行判断、估计的方法。比如对将来的经济事件需要判断、估计,如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和经济寿命,坏帐损失,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等。管理者在报…  相似文献   

19.
虽然盈余管理在西方国家已产生多年,但是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威廉姆·R·斯科特认为,盈余管理就是在会计准则的许可权限之内,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最大的实现企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凯瑟琳?雪柏则认为,所谓的盈余管理指的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对外界有选择性的公布企业信息,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笔者的观点来看,盈余管理就是在不违反相关的会计法规下,管理者的对会计收益报告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具有相反的影响;企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强化了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的负向影响;企业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强化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因此,由于同时存在正负抵消和边际强化作用,企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不必然导致会计稳健性下降。企业可能组合采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盈余操控而同时保持会计稳健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