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正> 利用外资是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引进外资可弥补我省建设资金不足,加速经济发展,但若借用无度,超过偿债能力也会制约经济增长。根据对外债监测统计表明,我省外债总量增长很快,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而且在今后若干年内将出现几次偿债高峰,为了增加偿债后备,减少全省债负。我认为有必要建立我省外债偿债基金,并通过建立、营运、管理等一整套机制,保证外债借用还三者的良性循环。 ——建立:偿债基金的建立首先考虑资金来源。基金来源于计拨渠道和认股渠道。从计拨渠道看主要有:地方留成外汇中每年安排部分额度配套成现汇;用债项目出口创汇先还贷后留成部分;项目贷款的用款中因部分以人民币支付而剩余的现汇;举借用于偿还旧债的条件较好的新债;国外贷款已提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适度外债规模的因素分析第一,吸收外资的能力。影响一国外债规模的首要因素是一国吸收外资的能力。而决定一国吸收外资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一国“非金融性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非金融性生产要素”指的是一切除资本以外的生、产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对国内资源的探测能力,对全社会经济状况的了解,适当的技术,管理经济的才能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5.
<正> 控制外债规模是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外汇管理局1988年对沿海地区的对外短期借款实行余额管理办法.最近又提出改中长期外债指标管理为中长期外债余额管理的改革设想.不论采取上述哪一种措施.都涉及到外债总量问题。笔者认为,要确定我国的外债总量和分析外债承受能力,可以参照国际通用方法,计算三个比率:(1)外债偿债率,即将我国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除以当年收汇总额的比率;(2)外债债务率,即将当年外债余额除以当年收汇总额的比率;(3)外债负债率.即将当年外债余额除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但基于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上述的计算方法是否也适用于确定各省外债规模及作为考核外债承受能力的主要指标,这不仅关系到各省能否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稳健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按时履约归还外债本息.维护我国对外信誉。 相似文献
6.
<正>我省自一九七九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利用外资.七年来全省外债状况如何?应该采取哪些管理对策?最近,我们作了调查,现综述如下:(一)外债总量迅速增长1979—1985年全省外债协议金额40,082万美元,实际使用23,219万美元,到1985年底全省债务余额仍有23,180万美元.外债总额中,国营企业外债比重占88%,三资企业外债比重占1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外债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和研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中有关数据采用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相关模型,从而为确立我国外债适度规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本文对中日韩三国外债规模、结构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择外债余额/GDP、外债余额/经常账户差额以及外债余额/国际储备三个指标对外债规模进行分析,从期限结构和外债种类两个方面对外债结构进行研究,指出外债可持续性不仅受到外债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也受到经济基本面、对外净资产、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从1980年首次利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算起,我省外债工作已走过15年的历程。到1994年底,全省共使用外债总额约13亿美元,外债余额94603万美元。对外借款的发展和外债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我省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引 相似文献
14.
王永菲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11(3):15-21
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政府利用外债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使我国政府外债风险有所增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9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影响我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最终得出影响我国政府外债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于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和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债规模的适度性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近几年来我国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成果还是从执行情况来看,都还有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对我省的农电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近几年来我国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加强了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成果还是从执行情况来看,都还有缺陷,因此,必须加强对我省的农电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8.
19.
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严格外债管理,外债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限制,外债结构方面也保持较为合理,总体上看来国家的外债是较为安全的,但是外债风险已初见端倪.因此,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外债监管以及外债监管制度的基本阐述,进一步分析我国外债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外债监管制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