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在抗日战争最为激烈的岁月里,停放在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成吉思汗灵柩被迫踏上迁移之路。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成吉思汗文化元素的体现,与伊金霍洛旗的城市形象息息相关。如何把成吉思汗文化的思想与精髓融入到伊金霍洛旗的文化建设、城市建设中?如何打造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如何能将成吉思汗文化推向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层次?是伊金霍洛人在未  相似文献   

3.
西陲卫士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  相似文献   

4.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写道:"草原民族的英雄豪放与他们的野蛮残酷一样率真可爱,他们在对人类毁灭欲望的淋漓宣泄中,扮演着独特的历史角色,他们是上帝之鞭,专门为惩罚文明而来。"的确,剽悍的游牧者曾经把欧亚大陆当成自家的牧场,被汉朝击败的匈奴在隐匿了300年后,突然神秘现身欧洲,在首领阿提拉的率领下,发动了对西罗马帝国的战争并加速其灭亡。被唐朝败退的突厥人,在欧、亚、非的枢纽地带建立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成吉思汗的西征更是让欧州人谈蒙色变,同时也间接地缔造了俄罗斯帝国。今天的欧沙还流传着一句俗语"你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蒙古人",俄罗斯的土地上,连系着成吉思汗的血缘纽带。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2011年11月22日,第三届成吉思汗文化论坛圆满闭幕。从成吉思汗文化概念的提出,到成吉思汗文化论坛品牌的形成,在伊金霍洛旗、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以及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杨恭洁 《中国西部》2002,(3):112-117
地图上的内蒙,如一只展翅的雄鹰,地跨祖国西北、华北、东北,西边的人看日出,比东边的人看日出足足晚两个小时.这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黄河河套的沃土,则是托起这只雄鹰腾飞的心脏.  相似文献   

7.
正唐诗之路最早由新昌人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随后"浙东唐诗之路"专有名称被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于1993年发文正式批准,"浙东唐诗之路"也由此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文化古道。根据《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浙东唐诗之路"的涵盖范围表述为"主要以曹娥江—剡溪—椒(灵)江为主线,包括宁波(奉化、余姚)—舟山支线,覆盖宁波、绍兴、舟山、台州等部分行  相似文献   

8.
草原上声望最高的历史伟人是成吉思汗。草原上流传最多最久远的故事是关于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历史传奇。草原上最金碧辉煌而且庄严肃穆的古建筑是遍布各地的寺庙和陵墓,其中,成吉思汗的行宫和陵墓最为壮观。锡林郭勒草原中的“金顶大殿”刚到锡林浩特市,便听说市区北郊五公里处便是当年成吉思汗登  相似文献   

9.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他利用这里的资源和无数骁勇的骑士,完成了统一蒙古的大业。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在千回百转、蜿蜒曲折的“中国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畔,坐落着一个“全帐汗蒙古部落”,是仿照成吉思汗称霸大草原时屯兵的部落建成的旅游点,这个部落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新时代的陕西精神,即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的内涵。分析了西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联系和区别:在政治方向、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完全一致;西迁精神和延安精神虽然都产生在陕西大地上,但在地域、时代主题、具体内涵和历史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21日,克里姆林宫叶卡捷琳娜大厅,普京签下"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文件。克里米亚当地燃放烟火以示庆祝,很多俄罗斯人激动地感慨:"克里米亚终于又回归祖国了!"在此之前,俄罗斯与克里米亚的分合有一番曲折又漫长的历程。汗国成立公元9世纪,在东欧地区,以基辅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封建王公联合体——"基辅—罗斯"国家,这是今天东斯拉夫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民族和国家的发源地。1240年,成吉思汗  相似文献   

12.
2001年5月1日,安塞县高桥乡近千名干部群众自发汇集到阎桥村,为他们的好乡长肖子广送行.素洁的花圈200多个,送行的人流从村口排到村尾,朴实的山里人用泪水表达与肖乡长的血肉感情.一些村民跪在灵柩前哭着说:"这好的人,咋说走就走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6,(5):87-87
为创新警务促执法,实现依法冶旅,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首支旅游警察支队——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队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深深眷恋的地方伊金霍洛在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思路和行业监管新机制方面勇为人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一个以“创造论价值,以贡献论英雄”的年代。在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中华民族踏上腾飞之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时,有胆识的人,抓住这有利的时机,开创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沈云 《沪港经济》2006,(11):22-25
一个人,在10多年时间里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获得97项国家专利的同时,创造了10项中国及世界之最,这真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公司"首席科学家"、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宋世鹏.  相似文献   

16.
契丹族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一个游牧民族曾经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游牧民族迁徙是常态,从辽河上游到中原领土和最后西迁,契丹族的迁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积极谋划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伊金霍洛旗乘风借力,结合地区城市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等实际,围绕"成吉思汗文化与伊金霍洛城市形象"这一主题,就成吉思汗文化元素与伊金霍洛城市品牌形象、文化旅游在伊金霍洛科学发展全局中的地位等热点课  相似文献   

18.
成陵谜踪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南部,距鄂尔多斯市80公里,与陕西省神木县接壤。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开拓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华版图。但是,他是怎么死的?葬身何处?却给后世留下了诸多谜团,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死因四说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162年出生在内蒙古部乞颜孛儿只斤氏的贵族之家。  相似文献   

19.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宪政的渐进之路似乎已经成为了知识界的共识。一方面,洒满二十世纪历史画卷的鲜血如此的触目惊心,这使得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不得不在世纪末开始反思我们走过的崎岖不平的道路;另一方面,八十年代以后在知识界产生巨大共鸣的哈耶克理论又为宪政的渐进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自生自发、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排斥建构、和风细雨、水到渠成……这一切都成为了渐进党政最鲜明的注脚。本文通过对渐进宪政的分析,对宪政的渐进之路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刀郎人     
13世纪,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建立了蒙古帝国。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死后,蒙古宗王为了争夺继承权,引起了长期的军事纷争。为了反抗压迫和躲避战乱,一些难民和奴隶逃到叶尔羌河下游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聚在一起过着自由自在的迁徙流浪生活,这就是"刀郎"人的祖先。("刀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