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军 《中外企业家》2013,(9):241-242
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俱增,生态平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人类在征服自然的同时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立清 《大众标准化》1996,(3):19-20,40
计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计量法》中确定了计量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计量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工业企业中,计量保证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对企业各种计量数据信息的形成、传递及其作用的管理,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一种担保。因此,企业强化计量管理的措施越  相似文献   

3.
潘双华 《企业导报》2013,(7):248-249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是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认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了人类在科学技术的价值重建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使人们可获得和利用的对象不断扩大,资源的占有和大量的投资已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瓶颈,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与改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知识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社会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5.
李朝萍 《活力》2006,(2):171-171
科技人才是历史的产物,它是伴随着人类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所渭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专门科学技术知识、理论和能力,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在科学领域内,为社会繁荣、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一、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是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硬技术与软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科技进步是富国之源。因此,对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大作用,无论作怎样高的估计,都不为过。科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这是科学的题中之义。通常认为,科学是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探索物质运动和社会运动客观规律所形成的基本理论、概念或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类积累这些知识并将其系统化的活动。科学虽然萌芽于人类文明的前…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技术的价值评估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闯 《价值工程》2000,(4):31-32
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和拓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 ,经济规模空前扩长 ,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 ,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环境。一方面 ,扩大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产生正面价值而造福于人们 ;但另一方面 ,却又剥夺了大自然而产生负面价值效应环境恶化 ,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变得窄小 ,并正在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应用不当 ,其负面效应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因…  相似文献   

8.
刘娜 《活力》2010,(20):92-93
长期以来自然界被人类当做任意攫取对象,璀璨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战胜自然的历史,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错误定位及对科技的无理性崇尚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当前一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人类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本身不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应该寻求一条正确使用科学技术重构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解决生存矛盾,重建人类的幸福家园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科技意识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的日益增强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标志着人类对生产力发展规律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崭新认识,即把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方面,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因。一个民族有了较强的科技意识,就意味着这个民族革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现代社会里,全人类的生存质量突飞猛进,生活的内涵更加多姿多彩,生活方式向着美感和舒适的方向发展。人类在寻求多姿的生活和舒适的方式中,就是通过工业设计即工业产品设计实现了对自然和人身价值的认识与体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以多功能多层次需要为目的,以工业设计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学观点为标准的消费结构,正悄然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向前发展。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对商品除要求耐用和实用外,更加注重商品的设计是否符合于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赵桂安 《民营科技》2013,(5):225-225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北方国有林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在全面考虑北方国有林区森林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对促进我国林业资源布局及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创新发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时代前进的灵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希望。创新发明的不竭潜力与源泉、开发的主观能力与价值效益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现代化发展持续、综合国力强大与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尺度。本文就创新发明如何对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产生作用的问题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米江霞 《价值工程》2013,(33):319-320
生态文明社会是继人类创造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对工业文明的辩证否定。人类具有内在价值,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对自然价值的回归是生态文明社会建立的价值根据和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古典经济学家早有关于自然价值的理论;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从理论和现实的困境以及人类认识局限性等的角度都可以证明自然价值的存在。自然价值的度量不可能包含人类劳动;它由存在的物和能动的力构成;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需要梳理,罗尔斯顿自然价值先在论是不正确的,先在的是自然界。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经济与物资信息经济裘金声,朱雪海一、高技术经济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和技能。高技术,是以当代尖端科学技术和下一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是指那些对国家经济、军事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经...  相似文献   

16.
价值转化工程(3)黄锦奎2价值转化工程的基本要素和分类一、价值转化工程的基本要素人类有目的地从事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实践活动,从广义角度讲,都可以说是价值转化工程,目的是使自然与社会适合和满足主体的需要,创造并获得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从系统科学角度看...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客观规律和物质世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活动,并由此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自十六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就与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管理思想和方法推陈出新,会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也在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后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关。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才能实现社会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一、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 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并已经威胁到人类搜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而会计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借助会计这一特殊工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十五"《建议》明确提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科技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切实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对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调动他们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时代。当时的劳动,主要指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生产劳动的领域已大大扩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大大增强。(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为了揭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