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浩  孙兆东 《投资研究》2023,(5):109-125
本文采用2009年至2020年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研究了政府外部治理效应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监管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提升;政府持股一般会提升银行风险承担,主要来源于银行业绩波动性上升,但如果政府为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则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政府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效应;政府对银行绝对控股可能会削弱监管和公共治理改善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主要由于银行权益资本比率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外部治理效能促进银行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和从市场动荡中获取教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其2000年发布的<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于2008年9月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其从独立性、透明度两方面强调了监管机构良好的治理结构对构建强有力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的重要性;明确银行公司治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益攸关各方的职责:重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框架.我国应从改进流动性指标、强化流动性风险的治理、体现激励相容等角度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银行独特定位有效评价银行绿色水平,有助于银行更好服务经济绿色转型。鉴于此,本文通过甄别“遵从型”与“主动型”绿色实践、区分银行绿色“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双重角色,构建了银行绿色治理评价体系,并测算我国50家重要商业银行2005-2020年绿色治理指数。发现:(1)银行绿色治理指数逐年提高,且银行间差距日渐缩小;(2)银行遵从型与主动型绿色治理共同提升了我国银行业整体绿色水平;(3)制度建设、绿色成效和组织管理先后成为银行推进绿色治理的引擎。进一步考察银行绿色治理的绩效效应后发现:第一,银行绿色治理不显著影响银行收益,但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第二,绿色声誉效应、绿色成本效应是银行绿色治理影响绩效的主要作用机制。第三,主动型绿色治理、银行绿色“治理者”实践、以及全国性银行的绿色治理提升银行绩效的效果更强。本文为深化绿色银行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申宇  佘楷文  许闲 《金融研究》2023,(7):116-133
近年来全球气候风险加剧,影响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探索气候风险与银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对银行治理和金融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地方商业银行样本,研究气候风险对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气候风险显著提高了银行向下的盈余管理程度,银行以气候风险为名超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气候风险爆发时,管理层的防御性动机和气候风险信息披露不足是影响银行超额计提的重要机制;(3)银行盈余平滑动机越强,气候风险冲击下的贷款损失超额计提越明显;(4)银行金融监管有助于抑制以气候风险为名的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为气候风险与银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银行监管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冯振华  何程 《保险研究》2023,(8):112-127
为保证社会公众利益,规范银行业经营,我国于2015年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外,政府部门通过公共环境治理、政府干预及政企关系,也发挥着对银行经营的外部治理作用。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93家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政府外部治理与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对存款保险制度下政府外部治理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展开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提升公共治理环境,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效应,而政府干预及政企关系等政府直接行为,虽然同样能够缓解存款保险制度的负面效应但作用效果有限。同时,在存款保险制度下,政府外部治理的正面效应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而负面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有助于厘清存款保险制度下,政府外部治理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为地方政府的金融稳定工作提供具有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反映全球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总结2007年金融市场动荡的经验教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其2000年发布的《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操作》进行了重大调整。调整后的报告认为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有助于银行始终拥有满足现金流需要的能力,减少对金融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金融市场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加剧了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的复杂性,国际清算银行在此基础上从流动性风险的治理、计量和管理,银行信息的公开披露、监管者的职责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十七条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7.
风险治理经验丰富的银行并非只有单一的管理导向,通常是将几种管理导向相融合,对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的设计也是取其所需,采用多元的设计思路,寻求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是决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章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管理者激励、风险控制以及信息披露这五个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和外部治理来剖析我国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成功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权利制衡机制好的银行可以存在于监管不力的环境下,但不能存在于所有权治理结构很差的环境下。由于公司治理混乱造成极大的决策风险以及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相互内耗等现象屡见不鲜。银行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必须分立,三权有效制衡是银行实现有效公司治理的基本前提。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于所有者,然后通过治理结构延伸到管理人员和雇员。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必拘泥于保证国家的“绝对控股”,而相对控股应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董事受股东之托管理公司,是保护和实现股东利益的主…  相似文献   

10.
杨瑞龙 《中国金融》2005,(24):71-71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见《中国金融》第25期)专门撰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大型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如何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行监督和考核”发表重要言论,文中特别指出,“公司治理的整个基础必须要强调先进的管理信息。”笔者认为,随着国有银行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通过让大银行“说真话”来保持信息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就成为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指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管理与监督机构的构成,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约束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公司治理作为企业运作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银行业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在更广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银行业的各类风险也在不断加大,给银行本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提出了挑战。构建一个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确保银行在一个稳定的企业制度框架下开展经营,对我国银行体系的整体稳定与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与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揭示传统银行风险管理、风险诊断和改进的弊端,引入了风险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风险治理的原则、框架及夯实风险治理基础的几个途径,并期望通过这种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的所有原则都来源于商业银行活动的基本实践。银行治理结构的缺陷最终会损害银行的竞争力,增大银行体系的风险。在当前面临外资银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是银行业改革的首要议题。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立并运行五年多,但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它们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效率。本文先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结构和美国RTC的成功经验入手,进而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所在,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最优策略和次优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它们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效率。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所在,提出了优化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最优策略和次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潘佐郑 《新金融》2013,(10):22-26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产生显著影响,但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与风险控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因此,第一大股东控股能力不宜过强,股权的适度分散化有利于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风险治理能力;商业银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和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标准都与银行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它们对银行风险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与风险控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现阶段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规模扩张来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方式已受到初步控制,风险治理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银行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银行公司治理是个关键。巴塞尔原则和我国有关的法规制度,对银行公司治理有积极作用。但是,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还需通过银行的商业实践来验证。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并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是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银行保持长久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机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选取2000-2007年国内五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考察因素对各种风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大股东控制力、独立董事比例和资本充足率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和监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显著负相关,而特许权价值、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与银行风险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解读“债转股”:债转股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政策的或法律的原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多数不良资产来源于国有企业的贷款。这种银企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AMC) 的所有制形式最有可能是国有的。AMC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模式决定其不应具有存续性。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都是国有的, 债转股并没有出现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权转移。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再次提出有其积极意义, 但它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否以此为契机, 催生出一种国企良性运行的新体制: 切实规范企业治理制度,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仅存在于同一套管理体系中。公司治理作为基础性内部控制手段,对所有控制目标的实现发挥作用。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内部控制的优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从风险管理的程序、应对的具体风险类型,以及风险管理的工具角度看,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服务于银行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